12月31号晚8点半,准时收看了罗胖的2018跨年演讲。我盘点了罗胖演讲中那些触动我的亮点,并结合我自身的情况,做了一个思考和梳理,今天给大家分享第一个主题:
如何成为一个把事做好的人
“我们是做事的人,做事的人无所谓悲观还是乐观,做事的人只关心如何把事做好。”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做事的人,但做得还不够好,还有很多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把事做好的人?”
我总结了三个重点:
1、拒绝抽象,把事情放置在现实中去解决
每个人都有焦虑,但并不是每个焦虑都有价值。
有一种很常见的焦虑:只把事件放在脑袋里思考,而不做任何现实的推演。这样的焦虑是在让大脑空转,事情得不到任何解决。这种焦虑就没有价值。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把这件事,放在当下的场景中去思考,这样这件事就从“抽象”变得“具体化”了。
一旦事情置身于一个具体的场景:我有什么?我要什么?我拿什么来换?有什么资源可以帮我?我目前还缺少什么?我应该怎么去做?……这些问题会让你马上去行动,在行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发生和转换,继续做出相对应的下一个行动,直到把问题解决掉。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为啥又走了原路?因为大脑里想的都不实际嘛,一旦早上上班了,把自己还原到现实这个场景中,你就会做出自己真正想做的选择,就这么简单。所有装在脑袋里,而没有具体场景去应用的选择,都是伪选择。
所以,从2019年开始,拒绝抽象的空想,只把事情还原到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去思考、推演、行动、反馈、然后不断迭代……
2、永远乐观的解决眼前的难题,不做评论家
“乐观是创业者的性格底色,不乐观啥年头都没法做事。评论家们分析环境,有的人说悲观,有的人说乐观,这些分析,哪个我都听,哪个我也不全信。我唯一关心的是,我手头的事上具体的难处。”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里,随处可见一些抱怨之声。如果你是一个做事的人,那么“乐观”就必须是你的性格底色。
评论家无处不在,每个人身边最多的也一定是评论家,而这些评论绝大多数都是负面的。但对于做事的人来说,这些真的重要吗?重要!因为有抱怨,就意味着有问题,有问题,就说明有机会,做事的人自己从来不抱怨,只做他该做的事情。
因为抱怨不解决问题,只有用行动,想办法解决你手头的难题,解决了才有价值。
3、做事的人天生就是为解决麻烦而存在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
我们抱怨的,绝大多数都是宏观的。比如,这个国家如何如何,公司如何如何,同事如何如何,客户如何如何,不公平如何如何……这些都是凭我们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改变不了就接受,要不然就选择离开,抱怨是抽象的,离开才是具体的行动。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还仍然热爱它”。
对于做事的人来说,我们要有一个认知底色:那就是,生活的一半是麻烦,另一半是解决麻烦,我们天生就是要处理麻烦的。如果事情太简单,做起来太舒适,那不是做事,那是在浪费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