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杜甫的“三别”随想

读杜甫的“三别”随想

作者: 门前水杉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22:45 被阅读0次

杜甫有“三吏三别”,最近看了“三别”。这“三别”分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及《垂老别》。

看完“三别”,动乱的残酷以及由此带来的民不聊生之惨状,犹如在眼前。但这三别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里面都提到了女人。有新婚妇,老妻及村里的一二老寡。这值得分析一下。

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出,女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只是一种附庸的存在,如兔丝般地依靠在其他生物才能存活,否则,只有凄惨的下场。

这样对待妇女的思想状态,对于处在统治地位的仕子们来说,正是他们需要维护的。他们希望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

我猜测是这样的,士农工商各就各位,做好自己的事,这样天下太平,人们安居乐业地生活,这就是他们所希望的。士子们最喜欢棋琴诗画与酒茶,最好再来一二艺妓来捧场,他们是要维护这样的生活。

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就是如此,人们永远不会满足自身阶层,总想往更高的阶层发展,从而引来矛盾,当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动乱重新洗牌。因此,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因此,在大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史中,各种战争与争斗,其实都是一种内乱,事处人性上的贪婪而已。没有思想上的突破,或是制度上的革新,所以,不管哪一方面取得胜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始皇能灭六国,古人都有重要的讲述,如苏洵的《六国论》等。但秦始皇的成功,应该是制度的创新,他推行的郡县制,符合了当时生产力,得到人们的支持。即所谓的历史必然。

同样的,后来的楚汉之争,为什么强大的楚,被当时弱小的汉所灭,楚是复辟周朝制度,而汉则延续了秦的郡县制。制度胜出,汉最终取得胜利,也就不足为怪了。

接下来的历史演变,不管怎样的农民起义还是各种权贵争斗,都没了制度或是思想上的突破,所以,不管哪一方赢,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一样的结果。

杜甫亲历“安史之乱”并写下“三吏三别”,从诗文中对待女性的态度上看,也就当时仕子们的态度,没有思想上的突破,也没有制度上的革新。如果那时提出了解放妇女,妇女能项半边天的思想,会是怎样的结果。

可能在战场上得到胜利,甚至达到历史必然的效果。但他们不会,这样会动摇他们的统治,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淮海战役,靠得都是老百姓的独轮车,里面的老百姓可不只是男人,而男女一起上,这是人民的支持,也成就了历史的必然。

因此,在封建社会里,不管是哪位统治者,其结果都是一样,他们是需要“士农工商”的稳定,这样的社会,就是他们眼里的社会繁荣与百姓的安居乐业了。

相关文章

  • 三吏三别 杜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

  • 读杜甫名作《新婚别》

    战争很残酷,人们都畏惧战争、厌恶战争,可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幸福安定的生活,总得有人直面战争,总得有人作出牺牲去捍...

  • 读杜甫诗《垂老别》

    老人精力衰竭,本该颐养天年,但战争年代的年青人大都阵亡,局势迫使老人也得上战场直面战争。儿孙阵亡就够悲痛的了,现在...

  •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这一组反应战争残酷,...

  • 人大浩天作品‖你真的懂得杜甫笔下的“三男邺城戍”吗?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

  • 三吏三别【唐】杜甫

    看到了一句话很触动,分享给大家:一个圣人,需要目光朝下,关注这片土地上,最卑微又最不堪的那群人。 新安吏 客行新安...

  • 我读杜甫(三)

    我读杜甫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秦翔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作于7...

  • 读杜甫诗《无家别》

    战争爆发前的和平岁月,我的家乡是“我里百余家”,有几百户人家,鸡犬相闻,每当春耕秋收之时,人声鼎沸,非常热闹,而在...

  • 诗词曲赋:第六十七章 刀有三别

    三别。 这是诗圣杜甫的诗。 同时,这也是一口刀的名字。 沈哭的刀。 在沈哭看来,这“三别”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三...

  • 连杜甫都想喝的茶,你要不要来一杯

    很多人一谈到杜甫,很想到的便是“现实主义”、“三吏三别”,或者是一生潦倒,穷时亦兼济天下。但尽管杜甫诗歌多是直陈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杜甫的“三别”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h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