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探索《赠袁枚》

探索《赠袁枚》

作者: 心底里生出的花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16:04 被阅读0次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汪曾祺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面读到“君有奇才我不贫”,遂开始百度出处,换了几个浏览器,竟然搜索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我很好奇,并没有停下来。遂开始询问身边的语文老师,能不能有所获知。我面我将展开和朋友讨论思路与过程。

原诗是这样的

赠袁枚
作者:郑燮 (清)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我先介绍一下二人的背景。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出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1742年),外调江苏,先后于溧水、江宁、江浦、沭阳共任县令七年,为官政治勤政颇有声望,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乾隆十四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我们思路是从这首诗的背景开始考据,但无资料可查。就开始从两个的历史背景开始入手。袁枚后期辞官之后,办理学堂,广收弟子,其中就有女弟子,这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为当时文人所不齿,打破了当时环境的一些陋见。郑燮作为于扬州八怪之一,在艺术风格追自然画风。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他不同于其他文人墨客,他的画都是进行买卖,明码标价,没有一丝文人之间的酸腐气息。也是超脱于当时文人墨客的一个存在。

        根据这个思路呢,首联:“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大雁是群居动物,断雁就是孤雁。表达了世间知己难求,友人难得,惺惺相惜之情。

        颔联:“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春华秋实是指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筠yún 竹子的青皮:。这里可以理解为,纵观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除了所赞颂的我们能看到的春华秋实之外,在寒风凛冽中竖立竹子,更显气节。竹子跟郑燮他自己作画的喜好有关,可能也在侧面衬托着袁枚。对他的印象或许不同于其他的文人春华秋实。更有如同竹子一样的气节。

        解释到这颈联和尾联也就顺下去了,只需要查查“明珠”“明镜”“先秦”的典故即可,查了许久没有心仪的答案,这里应该是特制。突然朋友灵光一现。想到了先秦分桃的典故,想到这里我两哈哈哈大笑,于是朝着这个线索寻找下去。郑板桥在他的《板桥自叙》中,这样写道:“酷嗜山水,又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还有在晚年时期,郑板桥曾经自己感叹过:“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意思是说自己养的那些男宠都是为了自己的金钱来的。郑板桥做官的俸禄和他卖画所挣的钱,有一大部分是花在养男宠这件事上了,怪不得《墨林今话》的作者蒋宝龄是这样说他的——“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

        结合袁枚广收女弟子,在细细评味颈联和尾联: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发挥想象,自然别有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们不约而同放声大笑。

        继续查阅背景,在乾隆八年的时候,当时袁枚就已经特别出名了,这时候,郑燮的好朋友,给袁枚写信,希望能加入他们的组织,帮助他们增加知名度,推广他们画,增加收入。但是呢,袁枚自诩有才,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为以后埋下了伏笔。

《潍县署中答程羽宸》中记载:“燮与袁枚,初无一面之雅,或一笺之通问,然读其诗,知其人奇才也。”程误传“钱塘袁枚已死”,郑氏发意味深长之议论道:“呜呼哀哉!只此六字,已令我神呆、心跳、目瞪、鼻酸、搓手、顿足,适接故人书而一喜,此际睹六字而大悲,袁枚其真死耶?我但觉天地昏暗,云日黯淡,庭中之树木花草,室中之图藉器具,无一而不易色。此无他,奇才变灭,万物无光也。”

        我当时就就很好奇,没有见面的两个人,只因为作品就对其痛苦流泪。此时才突然明白,郑燮老天蝎了(记仇啊)。

      之后乾隆二十八年两人才见得面,郑燮七十一岁,袁枚四十八岁。两个文人见面了。互相吹嘘一番。郑燮赔礼,袁枚感谢。画面感十足。将文人相轻的本质在表演的完全看不出,分明就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在《随园诗话》卷九里提到:“后廿年,与余相见于卢雅雨席间。”在席间板桥言:“天下虽大,人才屈指不过数人。”

回去之后,袁枚在诗中讽刺郑燮老而好色,直言他喜爱龙阳。说他是青藤门下走狗

袁枚《随园诗话》中:“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童二树亦重青藤,题青藤小像云:“抵死目中无七子,岂知身后得中郎?”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

        再回头看看这首诗颈联和尾联,尤其那句“君有奇才我不贫”画面感十足。杀人诛心,互相攻奸。

        谄媚,断背,狎妓的郑板桥。通天老狐,醉辄露尾的袁枚。真的是世上没有哪一个人是值得推敲的。难怪找不到注解呢,不被传诵的都是不符合主旋律的。

此中探索纯属娱乐,具体细节请读者考证后证实。读完一笑便可。

相关文章

  • 探索《赠袁枚》

    事情是这样的我在汪曾祺的《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面读到“君有奇才我不贫”,遂开始百度出处,换了几个...

  • 先贤诗诵(一)——庚子诗草之八十七

    黎川先贤十六咏之一、二 172、一、魏汝贤(步韵郑板桥《赠袁枚》之一) 文/朱振林 临安夺冠是斯人,文士高才镇海滨...

  • 袁枚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20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诗人袁枚之手。 但除了这...

  • 袁枚

    袁枚, 文学家,诗人,美食家, 大才子,清乾嘉时期钱塘人。 著有《随园食谱》,《子不语》及《续子不语》,及一篇古今...

  • 假期作业(一)

    三年级上册要求背诵内容: 1.《所见》清 袁枚 2.《山行》 唐 杜牧 3.《赠刘景文》宋 苏轼 4.《夜书所见》...

  • 袁枚书赠奇丽川的八十自寿诗

    袁枚诗名早成,又善于经营随园,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还是在袁枚40岁左右的时候,相士胡文炳为他占了一卦,说他6...

  •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苔 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 苔·袁枚

    白日不到处, 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 中国的社会,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另外一群人的这种生活。 --...

  • 咏袁枚

    才子无心世俗烦,简斋怀学隐随园。 仓山筑室为居士,名噪诗坛六十年。 1998.12(48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探索《赠袁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jh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