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家门口,小巷只有2米,却是我们孩童时期重要的活动场地,也可以用来踢足球。

巷子的尽头是球门

巷口是另一个球门。那时候车不多,球踢到街上关系也不大

这是我家的窗,其中一个的玻璃踢球打坏了,二十多年后,还没有修。

我想,从这里开始去走一次上学放学的路。

巷口遇到一位伯伯,或许是邻居,或者当年我太小,他认不出我,路的对面依旧是那个开了三十年的药店。

走到西马路上。当年这可是城市的主干道,上下班高峰期会塞车(单车)

真君巷,原有间文具店杂货店,是我小时候打酱油的地方,现在改成小吃店了。

上学会经过一条小路,叫水关脚。


这个上下坡,是我们以前打架的地方。

这个小区当年还没有门,也是我们现在规划所倡导的所谓街区制吧。

路的尽头原来有间杂货店,雪条一毛一根。

接着是转入开元路了。

这间小屋一直都在,我们会在门前踢毽子。但从未看到过主人。

进入开元路,原来有家很热销的书店,现在随着学校的搬迁也关闭了。

接着来到我学校,可惜已搬到新的校区,这里没有人。

放学时候,我会走另一条路,十八曲巷。

这里原来同样有间零食店,似乎以前也兼职买无米粿

接着是我们以前踢球的地方,经常会有自行车穿过然后喊暂停。后面旁边的户主很凶,我们就被赶走了。

十八曲果然很多曲,这个方向是去杏花巷,如果不按时回家会走这边的路。

这是直接回家的路,不过更大的比例不会走,因为要去玩。

十八曲……

继续曲……

看到出口了……

这间公厕是我曾经不做作业出来玩的借口……

回到西马路

回到巷口……

可是时光已回不去……
至少我们还找得到这些记忆,很多朋友。小学上学的路,已全被征拆,发展慢也有好处的。
这座古城,还有很多记忆值得我们去寻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