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作为一线教师,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大方向,大目标。有了方向和目标,教师要更好的成长就需要学习名师。学习名师什么呢?不是照搬他们的教学内容。名师对文本的解读,精湛有趣的课堂设计,对学生的尊重和爱,甚至巧妙的点评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
窦桂梅老师说: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解读。在学习她执教的《祖父的园子》中,再次感受到教师对文本把握是否精准的重要性。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记录她童年在祖父园子的一段快乐时光。童年的日子总是让人难以忘却,也是充满爱和乐趣。
窦老师一开始就和学生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和方法:用朗读的方法来再现祖父园子的世界。“读”也始终贯穿在她的教学中。
朗读时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它能还原语言形象,还原语言情景,在品读语言中能拉近我们和作者的距离,更深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在初读课文中,窦老师给予孩子们朗读方法的指导,如注意标点符号的停连,注意词语的停顿,读出句子停连的节奏,朗读的语气要根据朗读的内容确定停和连。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方法的指导,能更好的想象画面,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要字字入耳,句句入心,要带着问题读。在第二环节中,窦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园子里的世界是怎么再现在我们眼前的?如何用朗读描绘园子的世界?在老师的点拨下,学生抓住关键字眼“样样都有”,在读中感受到祖父园子小昆虫颜色,样子,种类和声音的丰富,还有园子里的树及其他。读出了一幅美丽多彩的风景图。
读懂内容是教学的基础,如何读懂文字背后的情感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窦老师重点引导孩子们寻找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并提取“我”和祖父在园子里一起做的五件事: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浇地。更有意思的是师生通过对读,变换语气的方式,将这五件事读出乐趣,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调皮活泼的萧红。在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我们的课堂为什么有时候异常安静,提的问题举手回答的寥寥无几,常常是老师在那自问自答。孩子们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也低。而窦老师用巧妙的朗读来“唤醒”学生,孩子们本就处在童年的时期,更容易与文中的作者产生共鸣。
读,还要读出深度。窦老师选取了五件事中的“铲地”和“浇菜”,利用白描的手法,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还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读出萧红的撒娇,读出祖父的慈爱,及对萧红的宠爱。
特别是在读到萧红把水往天空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方式去喊出这句话。学生的积极性又被调动了,有语气缓慢,有语气快,有忽高忽低,还有加动作的,学生们不仅读出层次,更读懂了萧红的快乐,自由。
在读中孩子们理解了萧红的快乐是祖父和祖父的园子所带来。这时窦老师的总结很及时。
窦老师是这样说的:童年的被呵护、被宠爱,会让一个人的身心永远温暖幸福,注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性情。哪怕未来遭受痛苦,因为有了这爱,会成为凄凉人生中最亮丽的生命底色。因朗读,在我们眼前再现的园子无尽的自由与快乐的世界,难怪萧红说,难以忘却,不能忘记;也难怪茅盾先生说,这是一篇叙事诗!
这一段总结涵盖的信息太丰富了。未来会有很多变化,但童年的美好永远是生命的底色,永远能成为照亮生命的一束光。不仅萧红不能忘却,我们也是不能忘却的。难怪小学总会写到一篇作文叫《难忘的童年》,难忘的不仅是童年,更是那一份快乐与向往吧!
最后的的总结性朗读再次将课堂升华。窦老师一步步的唤醒孩子们心中童年的梦,童年的真,童年的喜,童年的爱。正如她说的:拥有朗读,习惯朗读,用朗读再现世界,也是一种终生受用的方式。
文字是有生命的,赋予了作者的感情和思想,而声音是文字的灵魂。两节课,窦老师只用朗读这一方法,让孩子们发现美,创造美,更丰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怎能不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