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在谈文化这个话题时对“文”做了如下阐释:
“文”是一种关系。文化不等同于知识。现在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常常是指他有知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文化不是一种知识,它是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是处理成“文”,还是处理成“武”。
回望远近人类历史,无不经历由武到文,由文到武,文武交织的过程。
文以载道,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无不与和谐相关。过日子,不就图个和和美美,平安喜乐吗?为什么还会有战争暗杀霸凌辱骂这些破坏和谐的“武”?
因为“武”是人的本性之一。
古人说的本性只有食色二性,现代研究发现“攻击性”也是人性之一。
这下就明白了。凡是本能的东西都是难以控制的,都知道好色败徳,但有几个英雄过得了美人关?如果贪吃可以随便控制,也不会有那么多胖子。
食色过度危害的主要是自己,攻击性就比较可怕。如果是动物,攻击性强属于优秀基因,这强大赋予了人,却常常是祸害。
且不说历史上强人屠戮多少人命,动辄几十万人头,如果把死于暴力的人名列个清单,且不提外国,也不追溯到焚书坑儒,就宋以后,单单屠城灭族的加起来,就不忍直视了。
所以阿城说,文的历史比武的历史要短得多。
和平时代的武也无处不在,因此需要不断拿文来教化,约束,或以暴制暴。
但毕竟是本性难移,时不时的就会显露狰狞。如网络暴力,简直是防不胜防。本是舆论监督的阵地,但在本能驱使下,公众的意见常常以谩骂诋毁中伤的形式出现,而且不由分说,一哄而上,一个有争议的事或人出来,立刻分成几个阵营,唇枪舌剑,万箭齐发,不闹到封号不罢休。假如没有舆论制控,发展到线下动武都是可能的。
众口铄金,有身份地位的人也逃不脱网暴,一不留神就人设崩塌了,昨天还是王子,一夜之间就成千夫指。
大社会如此,小单位也一样。只要涉及名利,职称啦,升职啦,好友闺蜜也会反目,立刻便明枪暗箭地动作起来。
佛法道德经论语讲得头头是道,24字背的滚瓜烂熟,就是做不到。这就是本性的厉害之处。
谁都知道红颜祸水,肥甘美食烂肚肠,但那只适用于饱汉子,一旦变成饿汉子,动物性就占上风,什么仁义道德,吃饱了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