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性与修为

本性与修为

作者: 止沙 | 来源:发表于2024-05-07 21:21 被阅读0次

阿城在谈文化这个话题时对“文”做了如下阐释:

“文”是一种关系。文化不等同于知识。现在我们说一个人“有文化”,常常是指他有知识。但是对于中国来说,文化不是一种知识,它是如何处理相互间的关系,是处理成“文”,还是处理成“武”。

回望远近人类历史,无不经历由武到文,由文到武,文武交织的过程。

文以载道,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无不与和谐相关。过日子,不就图个和和美美,平安喜乐吗?为什么还会有战争暗杀霸凌辱骂这些破坏和谐的“武”?

因为“武”是人的本性之一。

古人说的本性只有食色二性,现代研究发现“攻击性”也是人性之一。

这下就明白了。凡是本能的东西都是难以控制的,都知道好色败徳,但有几个英雄过得了美人关?如果贪吃可以随便控制,也不会有那么多胖子。

食色过度危害的主要是自己,攻击性就比较可怕。如果是动物,攻击性强属于优秀基因,这强大赋予了人,却常常是祸害。

且不说历史上强人屠戮多少人命,动辄几十万人头,如果把死于暴力的人名列个清单,且不提外国,也不追溯到焚书坑儒,就宋以后,单单屠城灭族的加起来,就不忍直视了。

所以阿城说,文的历史比武的历史要短得多。

和平时代的武也无处不在,因此需要不断拿文来教化,约束,或以暴制暴。

但毕竟是本性难移,时不时的就会显露狰狞。如网络暴力,简直是防不胜防。本是舆论监督的阵地,但在本能驱使下,公众的意见常常以谩骂诋毁中伤的形式出现,而且不由分说,一哄而上,一个有争议的事或人出来,立刻分成几个阵营,唇枪舌剑,万箭齐发,不闹到封号不罢休。假如没有舆论制控,发展到线下动武都是可能的。

众口铄金,有身份地位的人也逃不脱网暴,一不留神就人设崩塌了,昨天还是王子,一夜之间就成千夫指。

大社会如此,小单位也一样。只要涉及名利,职称啦,升职啦,好友闺蜜也会反目,立刻便明枪暗箭地动作起来。

佛法道德经论语讲得头头是道,24字背的滚瓜烂熟,就是做不到。这就是本性的厉害之处。

谁都知道红颜祸水,肥甘美食烂肚肠,但那只适用于饱汉子,一旦变成饿汉子,动物性就占上风,什么仁义道德,吃饱了再说。

相关文章

  • 佛之“业”与“色”

    业亦属色,本性为空。心归空处,业亦归空。空无所空,障无所障。 当人修之于空时,人已回归本性,各种障亦回归到本性“空...

  • 修心与修为

    今天,同学圈有个争论,是关于修心与修为的。 一方说,修心最重要,理由是境由心造,善心引发善行,思想决定行为;一方说...

  • 《道德经》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推崇本性的人不刻意修德,因此不失本性;贬抑本性的人不忽略修德,因此就失掉了本性。推崇本性的人无所作为且无所企图,贬...

  • 学道心,修本性

    前几年,因为舅舅患了肝癌到处求医,偶然结识了一位对肝病有研究的医生,在他的帮助下,做了穴位的按摩,缓解了舅舅的病症...

  • 曾被错解的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里的“为”本意是指修为,修正。修正自己的欲望妄想,而回归人的本性。 人不修为修正自己的...

  • 修为与容貌

    一个人内心的修为是会逐渐在容貌上显现出来的。 岁月如刀,会一刀一刀毫无遗漏地刻下每一点属于自我经历的印痕的。 庸碌...

  • 修养与修为

    今天下午听黄会长以扔垃圾为例讲修养与修为的区别,觉得很有道理。 黄会长说:“一个人喝了一瓶水,准备把空瓶扔掉,可是...

  • 论精神修为

    论精神修为 人的精神修为在于日常与平时,精神修为体现于个人的思想行为、言语情感和每天的点点滴滴,精神修为体现了个人...

  • 七律 - 修禅自悟

    七律 - 修禅自悟 是空是苦出思源, 本性洞明自豁然。 道在人弘修在己, 善由我积福由天。 是非千古浑为梦, 荣辱...

  • 锦鲤情

    百年修 遂生灵 避红尘 为本性 仅相依 漂浮萍 顺风游 何时停 昨夜雨 无人听 青衫湿 浮酒醒 佳话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性与修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ld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