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那个写过非常出名的《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部作品。我以为这是一本怎样像《十日谈》那样在一个闷热、封闭的环境里去谈天说爱的故事。没想到竟是一个以船上两个相爱的老人,要用剩余的一生来坚守作为这个故事的结尾。
我甚至觉得前面的那些故事描写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介绍,只有后面才表明了作者想要表明的东西。就在最后的几页和几十页中,他写出了他想要写的内容。那是什么内容呢?
在我看来就是爱情。爱情这种看起来复杂又难以捉摸的东西并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也不会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说过的话而变质。就像是被时间冻结和单独被割裂出来。
两个曾经说不清楚为什么爱而爱得热烈的人各自度过了自己的五十年的生涯,在没有对方的陪伴下。心里面尘封的一个角落里永远住着另一个人而且一直在等待着必然相遇的惊喜。
我觉得这本书比《百年孤独》更容易进入也更好看懂,只是其中的有些价值观我理解却也未必认同。
霍乱时期的爱情,除了在那个特殊的南美大陆因人为的破坏和过度挥霍后侵入环境变得混乱而造成的这种特殊的疫病外,他还描写了一个特殊的状态就是青年男女在陷入爱情时候的那种疯狂又颠乱的状态。
男人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是一个非常爱着女人费尔明娜·达萨的人。这个在出场的时候以穷困潦倒的面目出现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种过于瘦弱、过于痴情、或者是懵懂的样子,让这个女孩产生了爱意或者是一种连她自己都不为所知的情感。
两个人以各自让对方并不知晓的状态爱得热烈且沉重。那一封封被偷偷摸摸的接收、阅读和传递的信就是两个人内心惶恐又期待的表征。
但是这样两个自认为深爱对方的人的恋情最后因为一句“这不是淑女该来的地方”而疾疾而终。
也许我有些夸大这句话的作用了。但那确实是让女孩对男孩心灰意冷、不愿冒险的原因。从此女孩隐藏自己,过上了父亲所期待的生活。找一个当地颇有声望的贵族,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份因为误会而产生的不甘最终会在看似终于能变得正常和合法的结局之后得到偿还。
这以时间的流逝为代价,而那是五十年的时间。
在五十年之后,他们才正式相遇并聊天。还以为这五十年的时间留给他们的是一些悔恨、疑惑、懊恼或者是相拥后的厌恶衰老。但是实际上五十年后的他们仍然彼此爱着对方就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
看起来荒谬的解释却不小心因为时间的长度和年龄的高度而获得理解和同情。
这个故事带给我一种淡淡的忧伤,那是一种对于所谓的完美的追求而落空了的忧伤。因为看来非常美满的家庭背后仍然是充斥着琐碎、不满、争吵还有妥协,当然也许还有爱的抱抱。
但不管是什么情愫或者以怎样恩爱的方式出现在男人和女人自己的生活里,心里头的那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被封印的热情火焰,只是暂时被封存了,从来没有被熄灭过。
它只是在静静等待,等待着重新孕育出的执念之火再度燃起,迸发出新的生命,增添新的活力。
这就是为什么费尔明娜到了在丈夫去捕捉鹦鹉而从楼梯上摔下来的非常荒谬的死法结束自己的生命的时候,她仍然能够承受外界的对于父亲的指责或者对于丈夫行为的种种不屑的屈辱压力后重新站起来。
给她力量的就是对年轻的弗洛伦蒂诺的深埋的期盼和现在遇到的老年的弗洛伦蒂诺的看起来唐突的爱的告白和亲切的安慰。
这个曾经带给过她希望、慰藉的男人,现在仍然能给她相同的支持的男人。
这本书是作者晚年时候写的一本语言更精炼、阅读起来更顺畅、情感更浓烈且隐晦的作品。一些话单独拿出来就是一句名言,体现他对世态人情的敏捷的思考和深入的洞察。
例如所谓的世俗生活......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它下了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又如“一个世纪前,人们毁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伎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
非常富有哲理性的简短话语,还有隐晦的能在人脑海里产生众多联想的表达,让这个多情、复杂、曲折、必然的故事走向有了一种神圣的意味。
那个不被理解的花花公子竟然被认为是情种这无论如何在现实中都说不过去。但作者愿意向他的读者们提醒他正是这样的人,尽管他有着不堪的行为。
在描写那些激动人心的爱的场景描写的时候总是保留的恰到好处,停止的也恰到好处,虽然有些不失露骨的描写。但是那已经足够了。在各种描写泛滥的时代,那种隐晦的描写也算是清纯,激发起人欲望的一点涟漪,但很快就能归于平静。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有一些人来说,死亡好像是解开一切的答案,解开一切问题的答案。但是对于有的人来说,活着,只有活着才是解开心结的重要前提和重要一步。
对,爱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爱情只有自己体会,才会明了别人的眼光、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猜测、别人的恶语相向都不能理解甚至解读爱情。
因为自己的爱情只有自己知道。就像这本书一样你看过后才会知道到底什么是霍乱时期的爱情?而什么又是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