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姑苏晚报》及公众号“吴门桥茶馆”刊发稿件留存。
美中不足,这个分段也太不认真了!
我授权给编辑,直接从我公众号选中意的稿子刊用。公众号也开了白名单,随意转载。那么好了,这第三段居然是那么一大段,实在是不美!
蔷薇笔记 [吴门桥茶馆]
苏州日报社 苏州新闻出版集团 人文副刊公众号"
吴门桥茶馆
苏州日报社 苏州新闻出版集团 人文副刊公众号
342篇原创内容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有很多小伙伴问我:你每天下班回到家,烧一顿看得我们眼热的夜饭,要花多少时间?忙到几点钟才开饭?
一般是六点半开饭。也就是说,花一小时做饭。其实,这是保守的回答,大多时候是用不了一小时的。厨房里也有统筹学,一样的煎炒炖煮,如果安排合理,考虑得当,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这个菜单要提前开好,千万不能临时起意。菜单在手,就好比成竹在胸,按部就班,手到菜来。比如,蒸箱里蒸鱼,砂锅里炖汤,灶台上炒菜,那是半个小时就可以开饭了。
有的时候考虑不周,那就真的要急煞人了。昨天晚上就犯了这样的错误。虽然也是提前开好的菜单,但是,昨天的这张菜单开得稍微任性了一点。只顾着“不时不食”,忘记了是工作日,下班回家再做饭,时间实在紧凑。昨天的菜单是:笋尖炖菜花头干、韭菜炒蚬肉、蚝油洋葱青椒牛肉粒、芹菜土豆干锅虾。开菜单的时候只顾着齿颊留香,开工的时候才发现是在自我施压!第一个要做的笋尖炖菜花头干就不省力。菜花头干是一道江南春天的时令美食,春天里的菜心来不及吃,焯水晒干后储存起来,要吃的时候再泡发,完美地保留了菜心的清香。早晨提前泡好的菜干,洗干净切成末。笋尖焯水后也切成末,加油、盐、糖、豆瓣酱,放进蒸锅定时20分钟。不用管了,这个菜就算是做好了。周日买好养好的蚬子焯水,捞出来叫外援帮忙剥蚬肉。和螺蛳要自己剪屁股一样,外面现成的蚬肉我从来不买。原因么,你们都懂的。基围虾去头去泥肠开背,加椒盐加葱姜腌制。化好冻的牛排用厨房纸吸去血水,切小块,加黑胡椒,加盐,加油,加蚝油搅拌腌制。清洗韭菜更是麻烦的事情。洋葱、青椒、芹菜、土豆切好备用。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差不多就是半个小时过去了。这几个菜都是前期的准备工作烦琐,后期的制作过程反倒简单。比如韭菜炒蚬肉,旺火滚油,快速翻炒,顶多三分钟就出锅了。再多炒,韭菜就出水烂熟不好吃了。吴地有句俗语,形容一个人不怕生,自来熟,就说这个人是“韭菜面孔,一拌就熟”,多么直白浅显又形象的比喻!椒盐虾也是快手菜,起油锅,爆香葱姜和花椒,虾翻炒变色后盛出,再炒土豆芹菜等配料,炒至断生倒入虾略微翻炒,出锅前撒椒盐粉。这个菜的制作过程,历时差不多五分钟。这个菜也有一句俗语,形容一个人性子急,就说这个人是“炒虾等不得红”。热油锅里炒虾,那可真是片刻就发红的。这个形容实在精妙绝伦!果然,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民以食为天,厨房是个有故事的地方。生炒牛肉粒看似平淡无奇,要炒得软嫩得当,相当考验火候。先把牛肉粒爆炒至断生盛出来。锅里的底油再炒洋葱和青椒,炒软后再倒入牛肉粒,加蚝油调味,翻炒几下就出锅,出锅前撒黑胡椒粉。这个菜的制作过程顶多五分钟。
鸡飞狗跳一小时,四个人四个菜的晚餐完工了。四个菜得到了一家人的一致好评,尤其韭菜炒蚬肉,队友简直就是惊喜,问:“这个韭菜和蚬肉是哪来的?”老规矩,有些菜来自送货到家,有些菜来自家藏囤货。我讲:“今朝安排失误,实在来不及,特意请了外援,是两个替补二厨帮忙剥的蚬肉!”
《姑苏晚报》2024年04月11日 A08版
原标题《厨房里的统筹学》
作者简介
金华,笔名蔷薇,苏州吴江人。199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以散文创作为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吴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