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G联创设计集团创始人/尖叫设计创始人
建筑档案走进联创设计谷园区的时候,这里给人最大的感觉有点像一个教学楼。教学楼是一个充满欢乐和学术的地方,是许多人心中难忘的故事发生场。在这种营造中,既有联创的文化表达,又有空间中的交互,开放又不会给人紧迫的感觉。除了不能进办公室之外,园区允许人们任意走动,企业的内脏仿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新的文化肌理正在将整个城市重新铺满。
■ 促生为开放社区的一部分
联创在伊始对于搬不搬家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这也是董事会成立的16年历史上第一次举手表决。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联创本来是在陆家嘴证券大厦,属于最核心的地段,大部分股东不看好杨浦区这样偏僻的地方,都认为联创应该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楼里面,而不应该是在低楼里自毁身段。而当时杨浦区主要领导和薄曦一样坚持,认为联创必须回杨浦,这是一个好地方,面临的问题可以尽力解决。
联创设计谷
联创选择的不是进驻一个项目,而是把设计产业都搬进来,把整个联创都搬了进来。对联创而言,当时居民的怨言非常多,比如“联创有一千多人在这个地方,每天肯定堵的水泄不通”等等。但是自从园区运营以后,居民们再也没有人提意见。
最终社区也是开放型的,今天有许多居民不会选择走马路,走人行道,而是在联创园区里面自由行走。而且园区里提供的所有设施都对周边居民开放,每到早晨八九点钟,东面的广场上就全部是家庭,有人遛狗,有大妈唱歌;到了十点钟,社区的一些阿姨会带着孩子坐推车在草坪上晒太阳。联创真正的成为了社区的一部分,也做出了一个完全开放的社区,这一点不是哗众取宠,根本上与联创的价值观相一致。
联创设计谷
■ “无为”而治的园区成长记
开放背后满载的是联创的企业文化,在园区中利用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形态呈现在城市中间,衍生一种新的文化。尖叫也成为了文化上的一个认知方向,使这个园区斩获了上海的很多奖项。在这个项目中间,最早只有联创一家公司,后来区里面要求做一个设计园区,又招商进来五六家公司,园区做起来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税收等运营,这是园区在产业运营上的一些挑战。
联创设计谷
联创接触新的领域时保持边走边学习的状态。因为全部是自己做的,并没有太多运营上的压力,也没有用绩效和利润去衡量它。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可能是有目的的,前期要进行测算,能赚多少,成本能节省多少,但当时并没有多余的想法。一切只是顺其自然,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做空间的设计师也是很放松的状态。或许正是这种“无为”的状态和没有刻意运营成就了这片社区。
设计师来到这里,会说这里像个小镇,体验多层次感的空间,看不到豪华的材料反而觉得特别轻松。其实这和联创设计师小组的预想出入也很大,等园区全部弄好的时候,连设计师自己都不认识园区。最典型的就是整个地下室原来的停车场,在地下挖掘下沉天井并连接在一起,然后打通空间与绿地的关系,梳理园区与居民的关系,最终将产业与社区融合在一起。
“从今天角度来看,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事情,相信过些年以后再看这个园区,可能和今天比还会变得不一样,所有的董事都觉得这个决策非常正确。”
联创设计谷
■ “确定与不确定”的文化现象形成
把这个园区放在城市中间,企业转化成一种产业,用土地的价值进行再生,生成一个新的业态体系,把尖叫设计的文化内核和品牌价值内化形成一种新的活力。另外在生活之中,能通过它达到一个业态的转移,激活商业的价值,这里可以开会,可以聊天,可以吃饭,将开放式社区投入到生活中去,开放的空间与文化注入无时无刻不发生关系,通过它这样一个业态的转移,甚至弱化了商业氛围的气息,使人与园区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感。
探索园区的道理和创业一样,创业就是大致方向必须要正确。然后朝着方向走,因为如果方向是完全正确,它就变成确定性。想要变成确定性,就要知道过去能够做出这种事情。如果前面没人做,这件事情就存在许多模糊的状况。但企业家性格一定有追求不确定性的基因,不确定就会有想象力发挥的空间,确定性只能留给执行者,不是创造者,所以只能说大致的方向要正确,然后其他关于资源如何配置,先去执行,再来复盘,也许是个试错的过程。
联创设计谷
“比如我有当老师的机会,完全可以去做老师。但是老师可能是确定的,可以看到他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从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的一个经历,没有想象中的一种相应的流动。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可能努力一辈子也做不成一个企业,这种不确定性对一些人会有很强的影响。联创上市就好比是确定的,但尖叫就是不确定的。”
这个园区也是一样,把联创和尖叫这两件确定与不确定的事情糅合在一起,一切就变得有趣了。确定的东西成为了园区的基础风格,有一个大的空间肌理、建筑肌理、城市肌理,这是主要导向。然后把不确定的文化性、生活观融汇其中,它们每天都在变,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在这里发生,就像学校生活一样,除了日常观感,可能还要思考文化在园区中的多元表达。
■ 办公空间的生活化与文化性引领
尖叫设计成为了园区文化的一个入口,生活文化的一个入口,利用分散式的点式布局,将共享和开放概念植入空间之中。在这里行走,景观中每一处空间关系的处理都添加了不同的情调,到处都可以看见不同的人在户外空间做不同的事。阳台作为办公空间的休闲区域,休憩时可以直接走进室外空间,体验日常生活般的共享空间。
联创设计谷
植被的布局做了较大的改变,景观与空间相互融合与周围的冷色调截然不同,整体色调给人一种温暖的激励。每一处空间与景观相对应,应对的是一种城市风景,这里加入了中国园林的元素在里边,把中国人的生活情情调内化到现代空间当中,形成了一种建筑与景观恰如其分的对话,衍化为上海办公中个性化的场所精神。
联创设计谷
园区原有酒店的办公职能和空间结构是没法改变的,可以在空间结构中进行模块化的分组后打碎重组,形成点式化交互区域。通过不同的功能,把这些人流聚集在不同的公共区域内,改变原来的空间高差,收拢几个比较显眼的部门,比如尖叫设计的展厅,报告厅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动线。
教师办公室的气质将学院派的风格植入园区,老房子的文化肌理展现了老上海的文脉表达,是对社区化、生活化办公的创意改造。楼梯有很多小型趣味性的设置,让楼层上下空间得到充分连接。同时利用二层的低楼,营造低密度的办公社区,降低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压力,既保留了城市原有的格调又树立了新的生活氛围。
联创设计谷
■ 产城融合的社群空间机制
园区内化了许多品牌,同时把电影院、健身房、全天型超市等多种业态聚集在空间中,使联创整个企业利用建筑的方式转化成一种产业的机制,导入到城市当中。城市商业、商业文化与企业之间的联动因此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可以依靠一小撮的文化力量与艺术力量,形成一种文化社区或者生活社区的方式,在园区化的同时加入产城化的概念,激发城市的活力。
包括尖叫设计本身,给人们的是一种生活指引、生活创意、生活概念,它是能引领很多人进入社区的生活品牌,近距离接触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建筑这样一个空间进入城市之后是粗犷的,但是生活方式一旦介入,建筑就可以激活生活化、社区化空间,而非是工业化、企业化、冰冷机制化的东西。
联创设计谷
当然,它里面一定存在一种机制,任何一种社区,任何一种空间活力的呈现一定是有机制操作的。大企业的机制是一种机械化的智能管控方式,但是未来像这样的场所,这样的社群会越来越多。因为我们需要在城市与园区中体验生活,去交流工作,通过主流文化的吸引,形成多元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多元化和舒适化的社群空间。
每天伴随我们的是生活里的吃喝日常,尖叫的品牌文化、生活文化植入到园区之中,生活在建筑空间里触手可得,这是社区的温度,城市的温度,也是我们的心灵走进都市生活的一种尺度。
联创设计谷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81115
【71-3-1】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遵循客观规律。
【71-3-2】低密度办公社区:现在楼层高,已经不在符合有的人的需求,楼层低,生态好,可以满足舒适办公的社区。
本文图片由UDG联创设计提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