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无病呻吟,亦或是文人般的自怨自艾,总感觉是洱海中的水性扬花需要最清澈的水质却也矫情的活着,依靠着外部的力量,却不懂得调整自己的状态。但凡有些不如意,一定是洱海水质有问题,需要他人的改变,如此就把自己摘的干净,甚至还担着高洁姿态来,可是这真的是对的吗?“环境”的变化是猝不及防的,也是瞬息万变。在巨变的现在抑或未来,如何存在呢?或者是想要存在吗?
忽然理解当年北漂时不理解的,为什么在北京大多成功人士都是外地人。原来处于优越的舒适区已经不需要自我奋斗了。别人在无限的羡慕中欺骗着他,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在欺骗自己,甚至走路都走出了高人一等的步伐。原来如此,每个人的发酵菌都是固定的,想要不同的发展,就需要变换不同的菌群。
前几年有个很霸气的辞职信: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当时确实是很羡慕,甚至引得我也想要写这样一份辞职信。但是,借着学传统文化的这两年,我算是把自己放松彻底。确实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是一种思维架构和系统化的构建,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指导性作用。然则,我发现自己似乎快要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头脑已然不那么清醒。或许也是自己没有学好,不能给传统文化扣帽子,这也反观出自己的心性还不够坚定,这个 时候竟然在自我欺骗。
大理是个能够消亡斗志的地方,这样美的地方,总是能够让人迷醉。阳光、空气、水都在挽留,让人迈不出前进的步伐,你看,我又在自我欺骗了。其实这不怪无辜的大理,只是我的心性不够罢了。长久以来很多人都在讨论活着和生活的话题。一部分人认为想活着才能继续生活下去;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生活的成本并不高,只是欲望的不同而已。普遍的状况是两个极端,一则把自己当成不停歇的机器,白加黑五加二之后寻一个假日去放松一番,那时候幸福感是空前的高;另则,吃穿不修边幅,只在乎精神的愉悦富足;这两种我都体验过,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行中道才是最佳。当人在消耗存量财富的时候,显然是不够明智的。然而我进来是一直这样做呢,相当自欺。
作家阿瑟·克拉克有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年纪似乎是不愿被提及的事情,但其实也是岁月的烙印,也印证着成长的印证。然而很多时候不够理智,总是断章取义。我也一直在断章取义的自欺,忽然很多人,很多事在不期然的告诉我一个事实,抓在手里的才是王道,不要再是依靠“水质”的水性扬花,要做生命力强悍的小草,随遇而安... ..
那么,就结束这场不间断地自我欺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