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两次课,两次课程的录像都没有成功
什么原因
两次授课的时间都是半天,但是课程的结构有所区别
第一次分为三个板块 教练是什么,教练思维,教练自我优化
第二次把顺序调过来了,教练是什么,教练的自我优化和教练思维
为什么要把顺序调一下呢,我是这样想的
在陈老师TTT的五步教学法里面,体验应该是第一步,所以在介绍完教练的基础知识后按道理是应该直接现场展示一个教练的,但是因为教练时间不可控,我又没有把握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把教练做好,所以第一次讲的时候我就直接把教练体验之后的教练思维拿上来讲了。但是讲完之后,我发现效果比较一般,这个效果一般不是指课堂情况一般,课堂上大家还是很积极很开心的,主要是我觉得通过课程大家对教练的概念缺乏感性认识,对教练到底是怎么样的感觉比较模糊。
所以在第二次讲的时候,我钻了个空子,找了一个难度比较低的教练体验方式,就是陈老师讲的自我优化技术这一部分,通过让学员体验一次教练的自我优化过程,让学员能够感性的去认识教练的基本形态,之后再讲解教练思维。这样调整了以后,感觉学员的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不是再向听笑话,做活动的方式去听课了,而是带着关于教练的问题去学习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了,教练思维没讲完
所以接下来,我还要继续优化我在教练课程中的时间管理,如何用半天时间把这三个部分的基本知识讲到位,同时又保证时间够用
再这三个部分里面,最容易讲出彩的是教练思维这个部分,因为有很多项目可以操作,在每一个思维里面,我都通过项目操作来让学员更好的了解教练思维
那么由于我授课的对象主要是,第一次是邮政储蓄银行的理财经理,第二次是邮政企业的营销精英,所以两次的对象都是一线网点的销售人员。根据他们的特点,我对陈老师的一些项目作了修改,还加入了一些自己平时积累的项目。比如在讲解中立思维的时候,我没有讲笔的存在状态了,而是用了一个选行长的活动,通过几条描述去勾勒一个人的基本形象,然后让学员去判断他们愿意选哪一个人做行长。其实,这个项目里面是有套的,描述比较差的其实是诸如罗斯福,丘吉尔这样的英雄,而描述比较差的则反而是希特勒这样的角色。通过这个活动,告诉理财经理门面对客户得时候要关注他的具体业务和实际情况而不是你的第一眼的判断,那这个项目学员也是觉得挺不错的。其他的思维我也用到了陈老师的很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营销人员对于角色扮演特别有天赋,而且积极程度特别高,所以,以后再对营销人员上教练技术的时候我会多加入角色扮演的内容。
基础知识这一部分由于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对教练缺乏基本的认知,所以要讲的稍微慢一点
自我优化这一部分受限于时间,所以人体墙这个环节我省略了,但是,这一部分我是严格按照体验学习法走完到解决的,先体验一自我优化,然后让学员分组发表对于教练程序的看法,然后反思得出教练的问题目标原因方案行动五个步骤,最后对于每个步骤提出具体的解决控制要点。总体来说效果很不错,大家对教练的基本流程有了清晰的理解
最后,为什么我觉得第二次的授课效果,也就是先做自我优化的那次效果比较好,有一个小的细节。就是第二次课后,有一个学员,一个小姑娘,主动来找我给她做教练。她是工作上遇到了一些问题,那么我也通过一个小时左右给她做了一个教练,基本帮助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