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祖父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1841年4月17日)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四月十一日由折差发第六号家信,十六日折弁又到。孙男等平安如常,孙妇亦起居维慎。
曾孙数日内添吃粥一顿,因母乳日少,饭食难喂,每日两饭一粥。今年散馆,湖南三人皆留,全单内共留五十二人,仅三人改部属,三人改知县。翰林衙门现已多至百四五十人,可谓极盛。(读书笔记:简单陈述饮食起居情况和工作环境的变化。)
琦善已于十四日押解到京。奉上谕派亲王三人、郡王一人、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尚书会同审讯。现未定案。(读书笔记:时事政事简单陈述)
梅霖生同年因去岁咳嗽未愈,日内颇患咯血。同乡各京官宅皆如故。
澄侯弟三月初四在县城发信已经收到,正月二十五信至今未接。兰姊以何时分娩?是男是女?伏望下次示知。(读书笔记:询问家长近况。)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竟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画,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艰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读书笔记:委托祖父援助处理族叔的事情。)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这是一封曾国藩委托祖父处理族叔楚善事情的家书。唐浩明的评点非常详细讲述了曾国藩为何会委托祖父以及祖父对曾国藩的影响。
先来看看唐浩明笔下曾祖父的形象:
1、一个好游乐无节制的浮薄子弟在35岁时洗心革面做一个规矩的农民。
2、体魄强壮、声如洪钟,有威仪,治家有方。
3、是曾氏大家族的家长,热心邻里之事,颇有乡党领袖的风度。
4、少时不读书,装年后深知读书重要性,对子孙课读甚严。
曾国藩眼中的祖父:
祖父是一个有大智大才、只因生不逢时未获大用的英雄豪杰。直到晚年已封侯拜相,仍认为自己远不如祖父。
祖父对曾国藩的影响:
1、为人上,他以祖父所说“懦弱无刚乃男人最大之耻”作为终身座右铭,并将这句话一再告诫子弟。曾氏又在“刚”中注入“毅”的成分。“刚毅”二字成为曾氏性格的主要特征,也是他一生事业成就的基石所在。
2、在治家上,曾氏“早、扫、考、宝、书、蔬、鱼、猪”治家八字诀,完全是对祖父平时所作所为的概括。
曾国藩祖父的故事,让我感受到觉醒和后天教育的力量。
觉醒的力量
在曾祖父身上,我看到了觉醒的力量。放在那是时代,35岁才开始觉醒,重新开始好好做人。勤奋踏实,积累财富,为人处世有侠义之心,在族中有威望,虽然自己不曾读书,但重视教育,培养子孙读书,还治家有方。这些都是家庭教育中的言传身教。对曾国藩肯定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后天教育的力量
在曾国藩身上,我看到了后天教育的力量。首先曾父是个性格懦弱的人,读书资质也是一般。但曾国藩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因祖父的教育,克服了先天的性格懦弱,读书方面能坚持进步。这点能让我不由自主想到“地才”这两个字。歌坛天后蔡依林,教育界大咖俞洪敏都是类似这样的人物,都不是天赋型选手,属于勤奋坚韧型选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