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学的东方转向
之前的讲课内容其实已经种下了几何学的种子。
不过说实话,我不习惯用几何学这个概念。因为几何学研究的是空间现象学,而这明显还是在易经象数范围之内,当然这里的易经不是指的周易。周易具备象数的基因,但发育不良,后天失养,象数两个方向都演示的不够充分。
这就涉及到命名的问题,几何,从概念上来讲,有“物不知数”的含义。可是在函论中,物数是个张量,可取值为一,没有变是一,有变化也还是一,只不过要把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
这就好比,一年前的你是你,一年后的你还是你,人是人本身,这个基础量值没有变。但是受环境影响,有一些从属的因素,发生了变化。
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类属性,并涉及二项取值。
函射辨证诸元
A=1=类
P=×=属
并项得:1{x}
一块石头,作为整体取值对象,用1就对了。但是做细分取值时,就会有属性分析,形成相关函数。
所以物不是不知数,而是大制不割,守一知化。
所以几何学这个名称就值得商榷了。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数,我们知道呀。于是可以改为:知几学。
不过名称并不是特别重要,我这里只是进行学术分析,不代表一定如此,必须起一个新的名字。
我们在明白原理的基础上,继续保留原有的名称,不见得是坏事。
假定:我没有自己的立场,则,后续的讨论,虽然几何学这个名称有问题,我们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结,继续保持约定俗成的名称:几何。
至于将来会不会改,将来再说。
昨天讲学,我提供了一幅图,叫易律同源。
这张图,已经把几何学的基础要素给带出来了。
别人怎么解释易的,跟我无关。因为可以各种胡吹,没法验证。
本着時事求昰的原则,在这里我们明确下一个结论:日影为易。
有人说日月为易,我们不反对,可是在周髀算经中,已经指出:月亮光是太阳光的映射。
所以日影为易说,古有所本,今有所宣。
在讨论中我已经反复指出:西方几何从一开始就割裂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而中国算学,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是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入手,来建立整个认知体系的。
所以是不是時事求昰,相信明白人自有定论。
易律同源图,涉及到几何点、几何线、几何面、几何体与几何动态诸范畴。
对此如果有异议,不管是谁,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心平气和的认真研讨。
西方几何与物理是分科的,他们习惯于这种分科思维来看待中国学术传统,结果就显得格格不入。因为我们的传统是象数一体的。
先讲几何点。
欧氏几何点,不分大小,这样的点我们称之为虚点。这是西式逻辑缺乏精准象运算的表现,后来在微积分中,直接导致了西方数学史上的第2次危机。
算学中的点,往往会是实点,这样就会有大小的区分。
于是我们就有这样的认识:点分虚实,虚点不计大小,实点大小可度,共同的作用是空间定位。
回到易律同源图,我们可以找到可度点,这样的点有:
1.圭表交爻点
2.表弦交爻点
3.弦表交爻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卦组,当然,没有符号!只有现象。
这些点的设置都是人为的吗?可以认为设置!但在自然界,也会找到自然的对应现象。
表的高度是一个变量,或者准确讲是一个张量,因为表不能从一个变成两个,只是长短会有变化。
圭、表、弦交爻点的形成,还需要有一个参照物,就是太阳。假如没有太阳,三交关系就不能闭合。比如在没有光的夜晚,就算是表还竖着,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在易律同源图中,表圭交点,和弦圭交点,可作联线。
这条线,古称子午线。
定出子午线之后,四方、四季,就呼之欲出了。中国早期的历法也叫四风历,所以应该是先定下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这4个节气。
至于后来逐渐精细化,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从圭、表、弦的互联中,我们已经确定了有三交正法。
现在的问题是:上爻、中爻、下爻,怎么分?其实这再简单不过了,表弦交点,作上爻,表圭交点,作中爻,弦圭交点,作下爻。
中爻是运化枢纽,所以肯定是很重要的。这个点如果坍塌了,整个系统都不存在了。
二十四节气具体怎么排列我们就不去分析了,讲到这里,那些不过是细枝末节。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古人经年累月的观察圭表弦系统,居然会蠢到,发现不了勾股定理吗?
古人并不笨,他们发现了!
中国古人发现了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并且也没有止步于此,他们也发现了当幂值为二时,勾幂加股幂等于弦幂。
弦是虚线,勾股弦,虚实相生,阴阳相证,并没有所谓的人为影响。阴阳应象,阴阳离合,纯粹是哲学概念吗?No! 是从实证中来的。
古人从这方面发现的物理和数理关系还很多,我也没有必要一一展开,大体上点到为止。明者自明,昏者自昏,我不负责为每一个人的愚蠢买单。
这里稍微讲一下古人的一项伟大发现,意义绝对是超越千古的,可是平时却不太有人注意。
勾股弦系统中的弦运动,如果以弦圭交爻点为半径,就能做出一个正圆。
古人发现:不用圆周率,一样可以计算圆面积。这在过去叫同准法。
面积=直径×周长÷4,只要能精确测量周长,那么这个公式,在理论上就不存在任何误差。
古人已经发现了圆常数是4,后人却长期弃置不用,有点奇怪。我可以预言:就算宇宙坍塌再造,圆常数也不会变!
中国几何学在起源的时候就是和物理统一的,在这个基础上,古人建立了函数时空观!
太极函三,包含了另一个物理常数:弦圭交点等距于表圭交点作圆,形成底面积,底面积乘以表的高度,再除以3,就是圆锥体积。
物理学应该是常数和张量支撑的世界,而不是基于各种假设,或西式的几何。
西式几何在物理前沿,如果真的那么有用,物理学不是早就应该统一了吗?
正是因为对时空关系的切割,留下了万古不移的笑柄,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
慈天元
2022.11.1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