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说勒马听风街,是在三年前,洛阳晚报介绍这个街。当时看到这个街名,我的第一反应是,好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接下来读了故事,才发现,他不仅仅是诗意,还很动感,一个画面,跃然脑海:一位侠士,风尘仆仆,手持大刀,正在追杀敌人,走到这个街口,忽然安静了,不禁勒马停驻,侧耳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接着读报,才得知,街名的由来,果然是名副其实。
勒马听风街的由来,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三国时期,曹操在瀍河西岸建了一座点将台,命名九龙台,台南是一个广阔的练兵场,每天在这里操练兵马,关羽曾在瀍河东岸横刀勒马探听曹操的军情,这个版本流传最广;另一个版本是,关羽水淹七军时,洛阳陆浑有个叫孙狼的人率领民众暴动,准备南下投靠关羽。孙狼派人骑马到与九龙台一河之隔的地方刺探军情,于是有了“勒马听风街”。两个版本都与三国人物关羽有关,想必在历史上这里确实是兵家驻扎之地。
打开手机地图,原来这个街就在我家附近,住了这么多年,仔细查看,每天都要从它旁边经过,然而对于这个位于村落中间的小街,竟浑然不知,从未涉足过,夏季晚上,经常去村落里抓蝎子,我竟然无数次与勒马听风街擦肩而过。按捺不住,趁周末时间,赶紧过去一探究竟。
内心带着期盼,走在每天都经过的马路上,心情竟完全不一样了。出门右转,拐到夹马营路,再右转,到民族路,就接近勒马听风街了。岔口处,斑驳的墙面上挂着一个牌子:勒马听风街,就在眼前,街道很窄,有三米多的样子,循街向里走,一户户民居,门牌上还挂着80年代的户牌:勒马听风街39号。民居大多锁着门,街道太窄,这里的常住居民,大多已经搬出去,住高楼了。
走过五十米,就该转弯了,这条街,并不直,一共也就二百多米。从门牌号来看,居住的人并不多。仔细搜寻,竟找不到星点历史遗迹。忽然,在路的尽头,一颗大槐树矗立着,大槐树背靠一处民居,在马路边。中国人有在家门口种植国槐的习惯,很多古村落也都有百年国槐的身影。然而这颗大槐树,它不像传统古村落里边的高大,倒也枝繁叶茂,树干忽左忽右,多处能看到修剪或破坏的痕迹,满身沧桑,想必经历了不少的战乱。而今,城市几经变迁,朝代更迭,邙山头上也是新坟掩旧墓,想必,大槐树下的宅子,也是换了多少人家,但大槐树却依然伫立,见证着勒马听风街的历史。
大槐树下坐着几位老人,在乘凉,有七八十岁了,跟他们聊了一会。其中一位奶奶,非常健谈,她告诉我这棵槐树的树围有三米多,树龄有500多年了。难怪大槐树那么沧桑,这棵树已经见证了几十代人的世事变幻。
奶奶说,她家就在这里,她嫁本村了,从小就在这树下玩耍。那时候,巷子里住很多人,这些年,都搬走了,就连旁边坐的这几位,也都是后来嫁过来的。以前很少有陌生人过来,这些年,经常有人来,过来拍照,给大槐树拍照,还有人邀请她一起拍照。她们小时候,称月亮叫月奶奶,称这棵树叫树奶奶,树上绑了很多红绳子,村里很多小孩子,生下来,就认给槐树了。村里人都很重视这棵树,这几年在树旁边用砖砌了一圈,把树根围了起来,又添了不少新土。
网友互动,谈到勒马听风街,去过的人还真不少,但更多的只是听说,并表示一定过去打卡。有位热爱洛阳的网友,还在在网上让人定制了一对镇纸,左边刻着勒马听风,右边刻着驻步观花,我只想说,这对镇纸,最洛阳。
有朋友问,洛阳除了白马寺、龙门石窟、关林还有什么好玩的?其实,洛阳这几年挖掘复原了不少文化历史遗迹,开发了很多旅游景点,然而,来洛旅游,游玩复原的景点是一种体验,或探访一下街名的由来,或亲手触摸一下这些历史遗存,或在这块土地上,信步走一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在这个古今辉映的城市,随手触摸,皆是历史。再细细品味,吃住行、日常用,处处件件可都有文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