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维的两首边塞诗

王维的两首边塞诗

作者: 认真说话 | 来源:发表于2023-07-09 20:53 被阅读0次

王伟的两首边塞诗,同一题材,有些诗句就字面上看来彼此很相近,但因立意不同、含意有深有浅而分高下。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送刘司直赴安西》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两首都是出使边塞之作。区别仅是一是自己出使,一是送人出使。但两诗的风格、价值大相径庭。

《使至塞上》是个千古名作,诗中充满昂扬自信的气慨和一往无前的竦神,它是时代精神“盛唐气象”的再现。诗人眼中的边塞奇特壮丽,特别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

“孤烟”本应该给人孤单之感,特别是诗人只身出塞——“单车欲问边”;“落日”本来也应是衰飒之景,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但是由于年轻的诗人有着立功边塞的豪情壮志,这次又是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因此沙漠的荒凉,只身出使的孤单都被胜利和豪情所冲淡,如此立意决定了炼句: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但后面紧接一个“圆”字,又给人以亲切温暖和苍茫之感。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送刘司直赴安西》中的塞外苦寒而荒凉,诗人用“绝域”和“万里少行人”来形容,这是一种夸张,也是诗人对塞外的真实感受。诗的后半段谁也说“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只能视为送别时例行的客套话,最多只能视为作者的理想和对刘司直的鼓励。立意上的差别决定了作品的高下,尽管题材相同,又同是出于名诗人王维之手。

相关文章

  • 王维的边塞诗

    据说,每个男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但是王维的心中不只有侠客梦,还有将军梦。 王维出生于公元701年,这时候的李唐...

  • 夜读·唐诗(7)

    读王维诗,不可错过他的边塞诗和情诗。他最好的边塞诗当然就是三十七岁时,出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中部,途中做...

  • 清越轩习字【录王昌龄边塞诗两首】

    今天录王昌龄边塞诗两首《从军行》、《出塞》。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

  • 郦波解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上

    我们讲盛唐边塞诗,诗史上向来以高适、岑参为“边塞诗派”的两大翘楚,所以“高岑”并称就像“王孟”并称,王维、孟浩然是...

  • 唐诗宋词数风流

    唐朝诗人最具代表性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刘禹锡。 边塞诗人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山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

  • 再谈唐诗

    再说唐诗。唐诗,尤其是在初唐,经常和周边的吐蕃、突厥、回纥打仗。边塞诗特别盛行。比如王维、王之涣、王昌龄等...

  • 边塞诗两首

    其一 烈日骤合暮云璧 铁骑寒光金鼓急 乌啼胭脂侵紫血 快针夜织狼山雨 其二 私语簌簌出玉箫 金丝络脑小荷包 遥思洛...

  • 静听吴雪凤老师《王昌龄诗二首》

    课前铺垫: 今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两首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节课是“诗歌联读课”,我们要将王昌龄的几首...

  • 给课堂语言加点魔力

    今天学习21课古诗三首,两首边塞诗《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结果凑巧又很不凑巧的是周一外国语...

  • 文学常识积累一

    号称边塞诗人的有:高适、岑参 、王昌龄; 号称山水田园诗人的有:王维、孟浩然、 杜甫; 号称初唐“四杰”的有:王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维的两首边塞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dl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