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及二三轮复习策略
李晓彦
一、高考和新高考的关系。
1.高考改革的时间表。
2.新高考改革的选科模式。
3.新高考试卷的模式。
4.新高考高考招生录取的模式。两依据一参考
两依据:全国统考成绩和选考成绩.
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5.新高考的新特点。突出两类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改革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素养?
二、准确把握备考方向,不做无用功。
1.研究高考的思路和方法。
两个维度研究。
知识维度。教什么?
能力维度。怎么教?
2.分析高考试题,探寻高考命题趋势。
整体研究历年高考:找共性。
重点研究近年高考:找趋势。
对比研究同类试题:找变化。
问题:1.如何把日常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不会用已学知识解决题目。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遇题就混淆。因此讲课要重过程,为什么这样。2.平时讲解问题是否到位?看似基础却答不上分。3.怎么在讲课同时让学生去看教材?
三、复习策略。
1.复习时间的分配。
重一轮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二轮因校而异。一轮未复习完不要赶速度到二轮。
2.三轮复习的基本思路。
一轮稳抓稳短抓基础。
二轮系统高效抓提高。
三轮合理演练抓稳定。
3.主要任务。(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一轮侧重于能做对题。
二轮复习既要做对题还要快。
快速,准确,熟悉,技巧。(快准熟巧)
课堂5分钟六道选择题,不要求准速度练习. 后来15分钟仔细审题要做准。
4.复习模式。
(综合训练+专题突破+加套题)
套题用于查漏。专题用于补缺。
套题是训练学生的实战经验,如答题技巧,应变能力,规范书写,认真审题等。
专题是对学生掌握不很牢固的知识又进行专题突破。
对专题套题中错误的题型,在经过编写后重新练习。以确保完全掌握。
~稳扎稳打逐级逐步解决学生没有掌握的部分~
专题类型:问题学案类,例题经典题,列表比较类,知识点重点解析等。
将书本上所涉及实验对比汇总整理。 如所有的颜色反应对比。所有的实验中涉及化学试剂作用对比。所有的实验条件控制对比。
书本涉及所有实验整理成学案填空类。
常见实验类型中的问题总结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
学生难以理解的易错易混的专门设置成微专题。进行深入探究,细致分析,达到彻底了解的作用。
概念精简化。如基因突变: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替换和增添。全能性:细胞发育成个体。 相近词对比记忆。如单倍体和单体,三倍体和三体,无子番茄和无籽西瓜。
4.读书指导。
二轮很多时候来不及看书。但是书本内容尤为重要。
课本核心图例。将课本的图串成一系列问题模式。通过看图回答问题来回顾相关的内容。
通过课堂上指定学生翻到某一页阅读某一段文字,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思考。强行让学生阅读课本。如细胞分裂图,时期?组成?染色?观察时期?染色质关系?
同时也要注重课本的生活与科技和生产栏目以及拓展题。
5.知识点的总结。
小组合作知识点、概念总结,以点画面(尽可能全面)。例如对病毒的复习。
四、学法指导
1.找关键词,2.从关键词联想,3.联想到的知识练习起来,4.与本题内容链接
1.经验传承。知识体系完善,系统性强。需要集众人的智慧长时间修补改进。
专题学案~微专题~图~概念~知识点~题库~
2.书本使用透彻。概念简化到本质,好记能抓住核心;课本图反复看,以问题串图,深层次理解图,还熟悉以此图为基础可能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课本中的文字指到某处阅读并思考相关问题;课本知识做成填空类基础知识五分钟限时训练夯实基础;教材课后拓展题单独整理讲解;教材边角如与生活联系等栏目单独整理成问题。利用不同形式一遍遍巩固基础,达到对教材本身了如指掌。
3.落实到位。练习~共性错误整理~专题讲解~练习~若还有错误再循环练习~直到不错。
4.重归纳总结,知识类,概念类,实验类,病毒,把看点当做知识点系统归纳比较记忆,逻辑清晰。
5.重方法技巧和模式化提炼。如实验设计类有步骤;平常遗传类特殊比例常记忆;做题时将长段文字化成结构图、线条。
6.精选题。有专门的习题编纂。全做精选。
7.重思维轻过程。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但核心意思都相同,所以重在培养思维。如何有逻辑有步骤的引导学生思考一步步想到意思,再组织成文字表达出来?
难题: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