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群里,大家正在为“肩膀头子”这个话题,聊得如火如荼之时,只听“裤衩儿”一声,忽然冒出来一位,把话题转移到了“胯骨轴子”上。
此情此景,不知大家伙儿作何感想?
不出意外,这意外马上就出现了。
刚刚还踊跃冒泡的赵钱孙李,还有正准备插话儿,一直还没有机会插上话儿的王张刘陈,一溜烟儿地把脑瓜子,都缩回了水里。
瞬间,涟漪都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能把天聊死的人不少。
能让喧嚣的聊天现场秒变鸦雀无声的人,虽然不多,但一直不缺。
遵从自己内心,捋着自己的思绪,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能飞多高飞多高,能飞多远飞多远,这都没啥毛病。
但是,真得分分清楚场合。
拿起话儿来就说,想说啥说啥,且张口就来的人,不只是情商出了问题。
其余的各种商够不够,都很难讲。
按说大家都是肩膀头儿差不多一般高的同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概率不会太高。
可是,一次半次的偶发事件,从来都没断过。
一些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基本不会在群里冒泡儿的同学,是不是不太适应同学群里常常出现的这种非典型尬聊状况?是不是不大接受这种用“跳跃性思维”,以横穿马路的方式,出现在聊天现场中的人?
我不敢断言。
反正,只要有时间,隔三岔五地来同学群里冒冒泡儿的我,对这种同学的这般操作感到无比无语。
年轻那会儿,还有就事论事儿独处纳闷儿的闲功夫儿。
这年龄一大,特别是对着自己的手掌,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上几遍之后,就没那么多的疑惑了。
进入一枝秃笔自言自语模式。对于喜欢写字的人来说,大致相当于习武唱歌之人的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对写作的兴趣,虽远没有达到如饥似渴,不可餍足的程度,更没有达到遗世独立,凭虚御风那种忘我。但是,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事儿,大抵都发生在一枝秃笔自言自语这个码字的过程。
秃笔,如果说还有点作用的话,那就算可以用作杠杆去撬动灵魂。吱吱呀呀的较力中产生的火花生腾出来文字,轻描淡写地让自言自语静静地流淌,那枝秃笔也许能沾光于太阳。
我会把这种自言自语,定位在细水长流的日子里,把零打碎敲的时间和空间,幻化成文字去对付那些无聊和寂寞。在这其中如果还能顺便把属于自己的时间,点缀得绚丽多姿一点儿,把空旷干瘪的空间,充盈得饱满圆润起来,那就再好不过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