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
个人成长·真诚接纳·沉浸与幸福——电影《吮拇指的人》观后感

个人成长·真诚接纳·沉浸与幸福——电影《吮拇指的人》观后感

作者: 椰岛晓露 | 来源:发表于2022-10-05 16:48 被阅读0次

                  一、故事梗概

      17岁的男生贾斯汀,有个无法戒除的坏习惯:吮吸大拇指。大拇指上纹着“Michael Forgive Cobb”的缩略字“MFC”。在青春岁月,他经历过青春的狂乱、猜疑、性、成长之痛、告别。这部影片中记述了三次与牙医的交往过程,也是与冒充的心理医生交往的过程。

      第一次,贾斯汀去看牙医。牙医与他谈到潜意识压力。牙医说他来看牙医好长时间了, 可以试试催眠。催眠越放松效果越好,于是牙医引导他躺在治疗牙齿的大椅子上,让他看墙上一幅画中的那弯月亮。牙医说:“你很平静,白色的光照着你,你走进森林,看见一头动物,那是你的力量动物。召唤它。当你害怕、孤独时召唤它。”贾斯汀果然在催眠中见到郁郁葱葱的森林,一头漂亮的梅花鹿正在低头吃草......治疗结束,牙医对他说:“你的手指不需要你,手指吮起来像烂肉了。”

      伴随着他难以戒除的吮吸拇指的坏习惯,贾斯汀在参加教授的辩论会上表现不佳:感情淡漠;走神;答非所问;拒绝回答问题的并逃离课堂。他的恋情也经历了一波三折:他喜欢的女生不能接受他吮吸拇指离开了他;他喜欢的女生和别的男生相好了;他喜欢的那个女生回到他的身边并告诉他,她与他在一起只是为了积累爱的经验,他感觉很受打击。他怀疑母亲有外遇,提醒父亲并在深夜与父亲长谈,还跟踪换工作后的母亲,最终他理解了母亲。学校认为他逃离课堂很不正常,于是召集他的父母亲,医生给他一个诊断,他得了“注意力缺乏综合征”---多动症。医生给了他一些药片,他坚持吃药。在治疗的过程中,他开始一目十行地看书,开始积极参加辩论赛,并在辩论上方面表现优异,甚至上了电视上辩论。他的辩论对手的话语让他戒除了药物依赖。

      第二次,贾斯汀认为自己的进步是潜意识起了作用,他非常高兴地打电话给牙医,可是牙医反应冷淡。贾斯汀带着弟弟,扛着两块写有牙医名字并在名字上画了叉叉的牌子,报复了参加自行车比赛的牙医,使得牙医受伤。

      第三次,贾斯汀再次去看牙医。牙医说如果贾斯汀能模仿一个记者,多走动,建立联系,弄个好发型,有个好口才,说不定他真的能成为一名新闻播音员。贾斯汀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了纽约的一所大学。在飞机上,贾斯汀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成为了一个亲朋好友瞩目的新闻播音员。梦醒之后,令人可笑的事情又发生了,贾斯汀竟然吮吸着手指醒来。

        影片中有句台词说得好:“不要以为你找到答案了,都是瞎掰,关键要在没有答案的状态下生活。”

                二、我的感受

            (一)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是贯穿人的一生的一个概念。只要生命的过程还在持续,成长就存在。电影中的贾斯汀、他的父母亲、他的弟弟和他的牙科医生,分别在成长,同时也见证了贾斯汀的成长。贾斯汀的个人成长主要问题是解决青春期问题:角色统一性、对性、父母的认同、自己缺点和坏习惯的戒除和猜疑、矛盾、叛逆、压抑、暴躁心理的排除......在角色认同方面,他的表现是没有自己的方向感,不知道自己是谁,似乎总是生活在别处:漠不关心的眼神、飘忽的神思、自卑和胆怯交织的矛盾心理。影片看完后我们才知道,吮吸拇指的习惯其实被错误地诊断为“注意力缺乏综合症”——多动症。我们以为贾斯汀的问题被解决了,其实,他就是一种癖好而已,还算不上病。贾斯汀的个人成长经历了恋情的失败和学习及个人能力的成功超越。贾斯汀最后安全地度过了他的青春期的早期阶段。贾斯汀的父母亲的成长也令人感叹。我一直觉得贾斯汀母亲是个神经质的人,她一段时间沉迷在追星的感觉,一段时间沉迷在新工作的成就里。她粗心也没有什么耐心听取儿子的心灵之声。她虽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似乎也在渴望被关注、渴望有人引领着她成长,但是这个人不是他的丈夫或者其他的人。她找到了新护士工作的价值感,让她觉得自己的存在很有意义。贾斯汀的父亲年轻时痴迷于球类运动,后因受伤不得不放弃,只是在怀疑妻子外遇的时候,他与儿子贾斯汀有过难得一回的短暂谈心。他害怕儿子成长周将他抛弃,他对儿子的态度是冰冷的,哪怕是儿子接到了大学录取书,他也没有慷慨地给予赞赏。这个家庭的成长除了贾斯汀的弟弟,其他人似乎都是有问题的,也就是感觉不那么正常的感觉。贾斯汀的牙科医生也是一个有点荒谬的安排。牙科医生卖弄心理学知识,歪打正着地一次次点播了贾斯汀。他起初是玩世不恭,后来是精神焕发,这也是一种成长,只是影片中没有呈现这个成长的过程,因为牙科医生的成长不是影片的重要叙述点。贾斯汀的弟弟质问他:“你怎么就不能表现得正常点?让一家人围着你转。看着你傻傻的。”       

              (二)真诚接纳

      在贾斯汀吮吸拇指的怪癖方面,真诚的接纳尤其艰难。首先,贾斯汀的家人不能接纳。他坐在家里的沙发上吮吸拇指,过来一个家人,用手指戳了他的脑袋一下,他也没有反抗。这个动作说明家人已经对他这个癖好了解很长时间,也纠正了很长时间。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动作说明纠正这个癖好是无效的。这个纠正的动作其实是种惩罚,正是这种惩罚强化了这个不良习惯。其次,他的女朋友不能接纳。他的女朋友质问这个不好的习惯,他也没有很好的解释,或许是也无法解释,女朋友认为他有秘密,不肯再理他。他于是失掉了爱情。最后,社会也没有接纳他。他被诊断为“注意力缺乏综合症”--多动症时,他在服药过程中遭到对手的质问,他最终抛弃了药物,这也是社会的一种不接纳。可见接纳,以及真诚接纳的多么的艰难。即便是主人公贾斯汀自己,影片中也没有涉及一个他自己的反思或者自我寻找和觉察的情节来体现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事实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问题,那就无法解决问题。可见一个人要接纳自己艰难,要被别人接纳也很艰难,何况那个人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良癖好、缺点和缺陷。

        (三)沉浸体验与幸福

        在贾斯汀戒除吮吸拇指这一不良癖好的过程中,有无沉浸体验是贾斯汀的改变分水岭。沉浸体验根据克莱蒙大学的Mike Csikszentmihalyi教授深入研究发现,人们在从事具有挑战性、可掌控的任务时,会受到其内在动机的驱使,同时他们会经历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沉浸体验。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和体育运动等都会有沉浸体验。在贾斯汀的个人成长中,参加辩论赛是他体验到沉浸的时刻。我们从他的忘我、全神贯注和投入中感觉到了他的生气勃勃和幸福。人们投身于此活动中,释放了真正的自我。完成任务之后,重现出现的自我仿佛更强大了,并且由于成功地完成任务而使其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很明显的结果,贾斯汀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和勇气。我们都曾经在写作、阅读、运动中体验过沉浸体验,也确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找到了快乐,体会过幸福。

      总之,青春期是个特殊、危险而又充满很多变数的时期,没有答案才是真正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人成长·真诚接纳·沉浸与幸福——电影《吮拇指的人》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jp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