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猫寄在家里一个人在外的日子重新陷入孤独,虽然已经不害怕孤独,但却很是想念他。在这样的心情下去观看了《一条狗的使命》,心底的柔软还是被搅动了,想写一篇文送给陪伴了我的呆猫,送给陪伴了人类的动物们。
电影海报影片开始,小狗贝利和小男孩伊森初次相遇,明明是伊森救了贝利,收养了贝利,可是贝利却说“我决定收养这个男孩。”这种反差在影院里引来了一些笑声,可是养过宠物的人应该就明白,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在施恩决定负责我们宠物一生的时候,最终结果却往往是我们的宠物用他的一生、用他的忠诚给予我们最纯粹的陪伴。
有人可能会觉得如果没人收养这些动物,这些动物不也只是要么快快夭折,要么流浪街头最终被车撞死、饿死或者冻死。我们的每一次收养都是一场德行,而动物们对我们的陪伴也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他们的使命。或者,有些人觉得用“陪伴”这次太过文艺,只是动物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人类身边罢了。
有太多人习惯了以这种造物主的视角来俯瞰动物,觉得收养动物的自己就好像成了救世主。可是大家遗忘了,人类只是和各种动物一样平行存在于地球上的一个物种罢了,只不过好像我们用智慧爬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也主宰了这个系统的平衡、其他物种的生死。这种想法本身就过于自大,我也一直相信如果人类再肆意妄为破坏这个物种共存的大自然的平衡,总有一天会被反噬。这一点我不多说,只是想提醒自己,每一种物种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被选择当宠物只是人们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一种方式,而并非他们是使命。
影片中以一种灵魂轮回的方式诉说一个灵魂,四条狗的不同人生,正如我们身边很多宠物一样,他们都很自然地将陪伴主人作为自己的使命,陪伴主人让主人开心直至自己垂垂老矣、为主人工作甚至牺牲、帮主人打开心扉寻得爱情……如果说这些是他们的使命,那也不是因为人类收养他他就必须有的使命,只是狗感受到了主人对他的真心相待以后,赋予了自己的使命。
人类之间的感情很多都是等价交换的产物,而人与动物的不一定。有些宠物自身不存在感情这一高级属性,所以饲养这样的宠物就只是被远离自然、群体的它们觉得主人开心就好。而像猫、狗之类的能和人做互动的宠物,却往往很容易掉进人温柔的陷阱,最终自愿放弃触手可得的自由、压抑自身放浪不羁的天性。或许我们可以说这是它们生存的本能,既然与人相伴可以获得食物与安全,就自然不会想在自由中颠沛流离。话虽如此,可是在这过程中他们赌下了自己的一生。
要说动物的一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与人有什么价值一样,都是无解的,因为价值更多还是由外界赋予的。作为与人相伴的动物,有的有工作的价值、有的有观赏的价值、有的有陪伴游戏的价值、有的是排解孤独的价值、有的有带来幸运的价值……直至最后,你实在无法再高高在上地去俯瞰你的宠物,你们是平等相伴、互相共存的个体,谁也不想离开谁、谁也离不开谁,由此,各种“铲屎官”应运而生。
可是,就是在这样深深的羁绊中,我们如何面对物种间生命时长的不对等问题呢?人可能经常要去面对寿命仅有十几、二十几的宠物的老去,宠物可能遇到人的别离、主人的更替,在各种动物有关的影视剧中,牵扯到生死离别,总是最煽情的,就如八公的故事、《一条狗》中贝利的老去、艾丽的牺牲等都是赚足了眼泪,甚至有很多人觉得就不不想面对这样的离别才不去养宠物。离别之所以让人伤痛,是因为在乎,是伙伴、是亲人,这份跨越物种的真挚情感已是一份可以铭刻内心深处的体验,如果离别终究到来,那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好好珍惜当下,不让离别存有遗憾。这与人和人的相处是同一个道理,不要因为害怕离别,所以不去遇见。
然而人与宠物间的珍惜当下也面临是陪伴时间的不对等。就如贝利说的“人类真复杂,为什么总是要做狗都不明白的事情,例如:离开” 动物似乎可以用一生中的每一天来实现陪伴,可是人却有朝九晚五、境遇变迁。亲爱的动物,人不仅对你们是如此,对身边的亲人也是如此,请不要责怪一颗在外拼搏的心、一个不断探索生命可能性的人,希望你能感受到我心中的挂念,对于我,这也是一种陪伴。
写到这里,越发感觉宠物与人说不清的故事与人与人说不清的故事没啥区别,如果有,那可能在于沟通和责任。人与动物的沟通没那么顺畅,需要更多点时间去熟悉彼此,才能走进内心。而责任更是重要,人与动物羁绊形成的主动权都在人的手中,能不能维系全靠人的一念之差,差的那一念就叫做“责任”。有太多人由于一时兴起揽下了一只动物的一生,却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法负责到底,而宠物也陷入了悲剧。有人说,我若不养他,他也只是悲惨流浪至死,我养不了他,他也只是这样的结果,可是中间我还照顾了他,这实在怪不了我了。不应该是这样的,没有希望和最终失望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没有希望时,动物有无限可能,当你剥夺他的可能成为他的唯一时,你就要负责好他的一生,这是人最基本的良知吧。
动物与人发生过很多故事,或温馨、或搞笑、或感人、或神奇……动物是否有灵?我不知道,这是他们的秘密。而我只知道,动物有情,如果刚好他把这份情送给了你,请好好待他,小心珍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