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文中的文法现象与“承前省”有所不同,确切来讲,它属于“蒙上省略”的范畴。
区别在于,前者指的是一词语前面出现过,为避繁复,在不生歧义的情况下,将下句中的相同成分略去;后者则是一个或多个句子成分的省略,而且,它们可以是前句中的相反表达,只在个别字词上有所不同,以此作为下文隐含的补充修饰的成分。
后一种省略现象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比如,古汉语语言系统或者律历文法逻辑的简明凝练,以及有秦以来竹帛书写上的不便利等。
如果按照蒙上省略对术文的解读是对的、合理的,那就没必要再去文献资料或语言文学中寻找类似的印证。因为:一,就算找到了,只能说明,这种省略现象古已有之,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假定术文隐含省略是合理的。这时,再去考虑文法上省略现象的苟同,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因为历法术文的解读是否合理,我们大可以从算法或者精读分析的角度去验证。二、如果这种省略是自然的,或者说,如果不以这种省略作为前提术文就解读不出来,那问题就不是省略方式本身了。对历法家而言,它更可能是一种自洽的隐舍。考虑古人的生活背景或思维方式,如果这些术文在当时的读者群是既定的大方之家,或者它们本来就是记给自己看的,那我们今人所认为的省略、遗缺相必是不言而喻,自然而然的。三、但是,如果第二种解释不是那样,问题到了非蒙上省略解释不通的程度,那这种术文校斟的研究就变得很有意义了。因为,这是,蒙上省略成为术文解读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所以,在后面或者同本的历法书中再去寻找相似的文法现象,对这一现象作以揭示,包括它的适用情形、案例的归类比较,存在原因的考量,以及它的价值意义的分析。
什么时候放大文法的研究,什么时候以算法本身为主,这需要自行把握和理解。某一外行诚不足以言方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