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樾
在蒙蒙烟雨里的江西,是江南云雾里沉睡的梦。山环水绕的江西,是吴楚幽幽的千古情。红色革命里的江西,则有着先烈们不屈的英魂。“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边浩浩汤汤的赣江,用它柔美又雄壮的身段征服了少年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此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滕王阁便流芳后世,历代文人雅士们以其为主题作的诗数不胜数。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遭遇天灾人祸,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在风雨中看着历史的潮起潮落。正如王勃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言,江西物产富饶,人文荟萃。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在中国已探明储量的二百二十多种矿产中,江西有一百零一种,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临江,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这里山峰林立,湖泊成群。婺源,是山明水秀的江西的明信片。远黛素瓦入画来,星江月华临诗去。在那里,有清雅古朴的徽派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一抹一抹在江南水墨画上晕染开来,再添上一片一片金黄碧绿的油菜花,让古朴朦胧的画卷再添上几分明艳的色彩。清风的呢喃里夹着细雨携来幽幽的馨香,倘若清风开始倾诉,花海就在她的情绪里翻涌,摇摆,奏成金色的音谱。清溪映着星月,如玉带缠腰,迤逦于白墙,黑瓦,金花中。白鹅伸长柔软细长的脖子,与水镜中的“伴侣”交领缠绵。光滑错落的青石板上留下的是历史碾过的痕迹,沧桑古老。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华东明珠”等美称的三清山,大概是就是江西山水的秀了,云雾缭绕间,破晓黎明前,就会有不少顶着头灯的游客拾阶而上,触摸翻滚的云海,用手中的相机捕捉红日冲破苍穹,渲染层云,辉映山脉的画面,缠绵的云雾,辉映的重峦,喷薄的红日,相得益彰,让人唏嘘感叹,流连忘返。而与三清山风格不同的庐山,则是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李白,苏轼,都曾在此处留下千古流芳的佳句,有人因为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而认识的庐山,有人则是因为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认识这座秀丽的山峰。美丽悠然的庐山,春有碧潭幽涧,夏有瀑布百鸟,秋有落叶归鸿,冬有朔风寒雪。当晨雾拢上山腰,摇曳于丛林之中时,野碧风清的庐山就会弥漫着清冷的气息。龙虎山则是江西一绝,是我国道教发源地,拥有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明净秀丽,流芳千古,故称云锦。因老祖天师张道陵早于山中炼“九天神丹”,丹成龙虎现,又因山势似虎踞龙蟠,故获龙虎山之称。而龙虎山的古崖群墓,堪称“华夏双绝”,是古越人创造的葬俗文化,与古越人对于孝道的特殊追求,以及对山岳的崇拜有关,且悬棺葬只能实现在丹霞地貌。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鄱阳湖也在江西,每值秋末冬初,成千上万只候鸟踏云而来。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多达三百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五十多种。丰水季节,波澜汹涌,浩瀚无垠,水天相接。枯水季节,水落滩山,野草丰茂,芦苇丛丛。候鸟翱翔于长天,牛羊徜徉于苍莽,富饶美丽的鄱阳湖养育了湖畔的万千生灵。“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江西许多英雄城里,埋葬了英灵的革命故事。在这个红色地区,有军旗升起的地方-八一南昌纪念馆,有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以及红色故都-瑞金。而南昌的八一广场还伫立着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升降台南侧的汉白玉则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寄托了对先烈们的哀思。
公元1094年,苏轼泛舟赣江上,听着淙淙流水,发出赞叹。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舟行十里磨九泷,篙声荦确相舂撞。醉卧欲醒闻淙淙,真欲一口吸老庞。何人得俊窥鱼矼,举叉绝叫尺鲤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