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海外敦煌简友好文互动专题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拒绝做唠叨妈妈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拒绝做唠叨妈妈

作者: 书香中的阳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6-03 17:30 被阅读0次

每一位当妈的,下面的场景应该都不陌生吧:

早上喊娃起床后,去厨房干了一圈活儿,发现娃还在床上,“你怎么回事啊?夜晚让你睡你不睡,早上起不来了吧?我都已经喊你十分钟了,今天还上不上学啊你?”

娃下床洗漱,你将早饭端上桌,发现娃还在挤牙膏,火气蹭蹭地就上来了:“你能不能快点儿啊,挤个牙膏动作就不能麻利点儿吗?我一大早起来就为你忙这忙那,你总是慢悠悠的,一会饭都凉了。”

娃吃完饭,准备出门。你在门口的电动车旁边等了半天,人还没来。你扭头回去,一看娃还在系鞋带,完全抑制不住地吼道:“你怎么那么笨啊?一双鞋也要穿半天,你看看现在几点了,我一会儿上班该要迟到了,明天再这样,你自己走路上学去。”

然后,一路上还在不停地抱怨……

每天这样的场景都要上演一遍,妈妈越来越崩溃,孩子却越来越磨蹭。

唠叨大概是每一位妈妈的天性,而我们给自己的唠叨给出的解释是“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真的是吗?

《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一书中,作者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作者姜弦植是一位资深心理学家,他明确告诉读者:唠叨中没有爱。

书中说:能伤害人的并不是身体上的痛苦,体罚带来的痛苦是中性的,真正给人造成伤害的是语言。

作者认为,出于好心的唠叨不仅不会给对方带来改变,反而会伤害对方。原因有三个:

01唠叨会刺激人的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当你反复对孩子说“你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太笨了,什么都做不好,因此就会越来越差。

02唠叨会无意间强化人的错误行为。

孩子做对一件事时,父母通常会觉得应该,进而就忽视这个行为;但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你却在反复责备。这时,孩子就会觉得只有在出现错误行为时,才能赢得父母的关注。

作者认为:对孩子来说,父母是比偶像更重要的人,是整个世界,就算父母出于积极的意图唠叨孩子,有时候也会强化子女的错误行为。

03唠叨会让人变得被动、缺乏责任感。

父母唠叨孩子吃饭、睡觉、学习、洗漱等,就是为了不让孩子犯错。孩子根本没机会去想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只是单纯地按父母说的办,完全变成一个被动的人。

作者认为:父母的唠叨本意是想让孩子对自己负责,但结果通常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变得更被动和没有责任感。

针对父母的唠叨,书中给出了解决办法,就是用“没关系”取而代之。“没关系”不是放纵,而是虽然知道对方的失误和失败,但不会加以指责和非议,让孩子自己去承担这件事造成的后果。

比如:早上叫醒孩子后,就不要管他了,如果他真的因为磨蹭导致上学迟到,那就让他去承担迟到带来的后果就好。相信学校老师会惩罚他的,而孩子通常惧怕老师会甚于家长,下次他自然会把握好时间了。

面对孩子的错误,当妈的在张嘴唠叨前,先在心里对自己说句“没关系”,所有的后果让孩子自己承担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懂心理学的妈妈都很了不起》:拒绝做唠叨妈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oz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