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听一个老师的数学课,老师让小朋友们选一个数字说一句话。小朋友们兴致高,纷纷举手。有的说:“我选16。我家有16只小鸡。”有的说:“我选8。教室里有8盏灯。”有的说:“我选0。我家既没有鸡也没有鸭。”……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有说话的机会,老师让同桌互说。接下来,老师和小朋友做“猜年龄”的游戏。师说:“我家有一个人,今年75岁。这个人是谁呢?”“你爷爷。”“你奶奶”“你妈妈。”小朋友一边举手一边坐在位上就说开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就在此时,一个小朋友承着刚才一个同学的话大声说:“你妈妈死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很尴尬,表扬不是批评也不是。小朋友们见此情景开始转前转后,有的在下面晃腿子,有的开始私下悄悄地说话……
当时,我想:该采取什么方法,让“活跃”的课堂很快静下来呢?
以后的几天,我头脑里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偶然的翻阅一本教学杂志,看到这样一个课堂片断实录:
师:今天,我们就围绕“捉”这个字来学习课文,请我们了不起的401班的同学们想想看,这些小孩子,他们为什么要捉小鸟?想清楚了吗?(生:想清楚了)请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过去习惯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学生欲开始)停,为什么要捉小鸟?读课文,想原因,把有关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这是一种读书的方法。还有一点,捉的原因不止一个,想得越多越好。
(学生自由讨论研究,师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笑嘻嘻)因为,因为小孩子肚子饿了,想把它烤来吃。
(学生大笑)
师:(严肃地)别笑。小伙子,我告诉你,学习是一桩很严肃很认真的事情,课堂中的说出的话要有依有据,学习要读到课文里边去,可以再说一遍吗?
生:(一本正经)可以。因为小孩子想听小鸟唱歌,如果把它捉住了的话,随时都能听到它的歌声。
师:为他的这次发言,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生坐下,老师拍拍他的肩头,赞许地)不错啊,小伙子,那我们就按照你下的结论去学习。(生又起立)但是你要记住金老师的这句话,学习是一件很认真的事。其实,你很会读书的,告诉我们你从哪儿读懂小鸟的歌声很好听?
……
(这个学生自此由原来的一脸嬉笑,转而变为一脸认真。金老师也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请他回答,孩子都说得相当精彩。金老师不禁夸奖道:又要表扬你了,你认真起来真是不得了。)
读到这个案例实录,我很佩服案例中的金老师,对学生随性的又偏离文本思想的答案进行直截了当的否定,告诉他课堂上的话应该述出有据。这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智慧。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说:“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批评和惩罚的问题,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在批评和惩罚的时候要注意强度和方式,不恰当的评价只会剥夺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当学生理解有误,金老师敢说“不”,适时地抓住问题,耐心引导,才有男孩子后来的进步,其他同学也才能止住哄笑,挖掘出文本更深层次的内涵,使课堂增彩。
这不由得又使我想起所听的那堂数学课。当课堂上学生不注意倾听别人发言,随便发言,说出“你妈妈已经死了”这样的话时,老师也应当及时制止,敢于说:“不,我妈妈还很健康。年龄还不到75岁。”这样的话,也许会使“活跃”的课堂很快静下来,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