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启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诗词赏析
诗的首联先从作者对梅花的客观评价下笔: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梅花应该是生长在天上的神物,不知是准将它种在了江南,让人随处都能看到它。
而从“琼姿”“瑶台”这样的词语上面,我们也足以认识到梅花高潮的性情与美丽的容姿势一作者对梅花的初步描写,完全符合梅花在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不俗形象。
后面一句用疑问的方式,在点出梅花实际生长地同时,比较有效地加强语气,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的深深怜爱。
颔联是此诗中最为经典的两句,也是被众人熟知的两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雪满山中的时候,梅花就如高士一样隐居在那里,明月照亮树林的时候,梅花就如美人一样在那里独舞。
很多人认为作者在这两中运用了典故,其实,我们不必非要讲究什么用典不用典,单看语言本身,颔联中的两句已然很完美的表达了诗意。
作者将梅花分别比作“高士”与“美人”,对不同时间的梅花做出不同的描写,更是写出了梅花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美好形象。
梅花既有隐士的高洁情操,更有美人般的玲珑身姿,这样的赞誉可谓极尽其美,让人有一种拍案叫好的冲动。
那么如果论典的话,颔联中的“高士”“美人”,则分别隐含着两个故事,一为汉代袁安逢雪不出,以怕扰人的典故,一为柳宗元《龙城录》中赵师雄梦见美人,醒见梅花的典故。两个典故寓意美好,被安排于诗中也比较妥当。
颈联再换角度,对梅花的形象予以进一步的丰满: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寒冷的冬天里,梅花与萧萧的竹影相互偎依,初春的时候,梅花凋零的花片掩盖了苔藓的青草之香。作者在写作时候,明显从两个角度入笔,从而把计的内容搭配开来。
前一句从“冬天”这个时间点出发,选择物象“竹”与梅花匹配,巧妙地烘托出梅花不畏严寒、喜与贤者相邻的节操与风骨。后一句从“春天”这个时间点出发,选择物象“苔”与梅花搭配,时而体现出梅花零落时的柔美形象,也隐隐表达出作者对梅花的怜惜之心。
诗在最后转向虚象,将作者对梅花的特殊情感予以表达: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自从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梅的诗后,就再也没有人能够写出更好的咏梅的诗作了。那愁寂的东风默默守候着,而梅花又盛开了几回呢?
南朝的何逊曾写有《咏早梅》,而在作者看来,何逊的诗是最佳之作,何逊诗之后的作品皆不能将梅花咏出水平。
这样的描写看似在赞美何逊,实则在通过何逊赞美梅花;作者借好诗作的稀少,含蓄地道出梅花无以轮比的高贵之处。这咱手法,不能算是出奇,也算是出新了。
最后一句再以问句追加,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把梅花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皆予以展现,给人以品之如茶、赏之如画的艺术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