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读申宜真的《幼儿心理百科》。

其中给5~6岁孩子妈妈的赠言里面,讲到孩子5~6岁主要应该学习什么的时候,戳中了我,书中说:一味的加大对孩子知识教育的培养,孩子其实受到巨大的压力,总是在想“学不会怎么办”,觉得妈妈要求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JK在学习的时候,也曾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有点急性子,总是想赶紧、高质量的完成,这个结果是少量练习实现不了的,他就会着急,哭泣。从这一点上看,我觉得作者说的非常对,我的教育重点出了问题。
书中还说,这个时候应该重点做好孩子后期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基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冲动控制力、共情能力、道德意识、社会性、好奇心等。


我们家JK刚好5岁了,我就重点看了5-6岁的孩子应该学着什么这一部分。其中有几点正好是我在担心或苦恼着的。
如孩子的吃饭问题,JK吃饭非常不好,只吃熟悉的几种菜,吃的也非常少,每次都数着数吃菜,比如10根扁豆,几块肉,肉只吃瘦的,肥的吐掉。我们试过很多办法,偶尔管用,比如做花样的菜、让他参与做饭,再比如不给他吃零食等等。这些都是第一次尝试好像效果很好,但是下次效果就差一个。书中提到了一些加大运动、了解孩子的口味、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进食等方法,或许我们可以试一试……
其中“父母的心”说到“比较只能完成孩子内心的伤害”,我觉得横向跟别人长处的比较确实会,但是纵向跟自己的过去、或者横向跟别人的短处比较还是可以激励孩子的。其中讲到了“父母不能发脾气的原因”其中举的例子,正好是我们平时吓唬、训斥孩子的,但是经常发脾气肯定会导致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这一部分,与孩子父亲共勉。

面对孩子时,可以掌握三原则:一是经常自我反省;二是经常确认自己的心理状态;三是情绪不好时绝对不朝孩子发脾气。不小心发脾气之后要及时诚恳的道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