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毛姆的作品,有这样一种感受——“认识你自己”,主人公生活经历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读完菲利普的故事,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人们喜欢给人贴上标签。这是好人,那是坏人;这是富人,那是穷人;这是聪明人,那是个傻瓜。
可是看完菲利普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也许我们都是“菲利普”。
人性中的所有特点,嫉妒,恐惧,自私,贪婪,虚荣,憎恨,善良,慷慨,勤奋,勇敢,尊重,同理心,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
只是有些会显现出来,有些则藏的很深。
所以,不用去给自己、他人标榜什么,只需要坦诚的接受我们是人,人性中的所有我们都有。
菲利普的童年遭遇了很多不幸,父母相继去世,让他变成了孤儿,而身体也有先天的残疾。
由于他的跛足,走路会一瘸一拐,在学校里,经常会遇到新同学的嘲笑,菲利普很害怕,也越来越没有自信。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天生就是天真、纯朴、善良的,而实际上很多孩子确实会捉弄、嘲笑其他孩子。
每个人都有童年,也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虽然自己可能不是那个被嘲弄的对象,但应该会发现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
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在孩童时期就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孩子不被家庭、学校教导、指引,那孩子很可能并不会天生的就知道要有怜悯之心,有同理心,要尊重他人。
菲利普遇到了一位好校长,也正是校长的一番话让菲利普逐渐有了自信心,有一段话是这样的:
如果你对自己的处境总是心存不满,企图反抗,那只会给你带来更深的羞耻。
你的悲惨遭遇只是上帝让你背上的十字架,而之所以选择由你来负担,是因为你的肩膀比其他人都更强壮。
这是上帝的好意,你应该乐在其中,不能把它视作悲伤的源头。
菲利普渐渐走了出来,也交到了一位好朋友。但由于这位好朋友人缘很好,和很多人都打成一片,菲利普对此心怀不满,他希望这位朋友是属于自己的。
嫉妒心的做怪让他刻意疏远了这位好朋友,甚至为了打击朋友,故意和之前最讨厌的人交朋友。
看到这里,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对于身边的亲朋好友,是不是也曾经心里暗想着希望他们只属于自己。
是不是由于他们和其他人交朋友,甚至是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朋友,而憎恨生气。
我们应该明白好的友谊只是一段比较亲密的连接关系,而不是把朋友束缚在自己这里。
自己有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的自由,朋友同样如此。如果是真心为朋友着想,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毕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不能干涉或强迫朋友做选择。
菲利普的好朋友罗斯后来找他和好,但好于面子,菲利普没有接受,这艘友谊的小船彻底翻了。
事后,菲利普很后悔也很愤怒,甚至想要报复好朋友。
生活里应该有很多朋友就像菲利普一样,当和好友或恋人产生了矛盾,由于放不下面子,不愿意主动去和解或接受和解,而葬送了这段关系。
人与人的交往,难免会有不和,当不和发生了,首先应该做的,不是逃避或放弃,而是想办法解决和解,天大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能有多少呢?
你可以选择放弃一个,两个,但可以放弃所有吗?人际关系确实会带来痛苦,但幸福也来自于人际关系,放弃所有也就永远放弃了幸福。
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失去好友或爱人,得到的只会是懊悔,这一定不是一开始自己想要的结果。
我们以为面子很重要,但实际上,who cares ?真正在乎的只是我们自己,真的没什么人在乎。失去的是我们,而不是别人。
不觉间,菲利普就进入了成年阶段,这之后的经历很丰富,职业也变了好几次。
这一段跨时较长的经历,也是菲利普在不断认识自己的经历。
一开始菲利普去做了一年会计学徒,发现自己做这一行没优势,出了很多错,自己也越来越不感兴趣。
工作期间,画人物素描的经历让他迷上了艺术,决心去巴黎学习艺术。
本以为以后可以靠作画来谋生的菲利普,画了两年之后,在一位老师的建议下,他放弃了继续学画。
可能在外人看来,菲利普不是个有毅力学好某种技能的人,但菲利普的决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就定下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理智、明智的。
菲利普学画期间的一位朋友正好可以作为对比,她在菲利普学画之前已经学两年了,理论上的技巧学的很好,但作出来的画还不如只上几节课的孩子。
老师告诉她没有天赋没有关系,但她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学两年都没有一点进步,建议她做其他工作。
但她依然坚持自己以后可以靠作画谋生,深信自己是有画画的天赋的,是个天生的艺术家。
最后,她花光了所有的钱还是没有学好画画,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位朋友对菲利普的影响很大,所以菲利普忐忑的向老师寻求建议。
老师告诉他,有志者不一定能成事,自信也不一定帮什么忙。作品或伟大或渺小,成名,不成名,都无所谓,只要从画画的过程中得到一切就好。
学艺术的人,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因为需要不受打扰的安心创作,但作品却不一定受到认可,即便是受到认可,也有可能是自己离世之后。
能够真正靠艺术谋生的人很少,所以最好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又真正的热爱创作的过程,不在乎作品是否伟大,是否成名,只是想把生命完全投入到创作中。
老师告诉菲利普,努力坚持,他应该能够成为一位二流的画家,建议他最好可以干点其他的,菲利普最终听了老师的建议。
如果你问我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我会建议你咬咬牙,下定决心干点别的试试运气吧。
听上去也许很难,但我告诉你吧,我愿意拿世上所有东西去换取一个机会,一个能让我回到你这么大的年纪,遇到一个能给我这样建议的人,并且乖乖按着他的建议来的机会。
好不容易发现了自己的平庸,但却为时已晚,这才是最残忍的事啊。
放弃艺术的菲利普,决定从事父亲的职业,学医。
至此,菲利普的职业才算是确定下来,他对学医也很感兴趣。
年轻的时候,不用被某个职业限制,完全可以花些时间多去探索、尝试,不管是资金还是时间,成本并不大,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工作是一大幸事。
菲利普在学医期间的经历也很丰富,尤其是其中的情感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
情感经历,是最能体现人性的地方。
菲利普的情感经历很不顺利,但最后的结局很美好。
有一句俗话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而菲利普是在同一个人身上跌倒三次,但依然念念不忘。
爱情很美好,但如果不汲取教训、经验,那爱情同样也会很残酷。
一个人可以由不爱变得爱另一个人,但也可能永远都不会爱另一个人。
日久不一定就会生情,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自己的一片痴情只是别人眼里的傻。
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情况才有可能由不爱变成爱,什么情况永远都不会有真爱。
菲利普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所以一次次受伤害,又一次次越挫越勇,直到变得绝望,甚至还想着轻生。
如果一个人不爱你,是因为你无法改变的客观条件,比如家庭背景,外貌,身材这些,那再怎么努力也不会让别人爱上你。
不过,倒是会有人利用伪装的爱进行欺骗,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别人免费的照顾。
米尔德里德就是这样一次次欺骗菲利普的,她从一开始就厌恶菲利普是个残疾。
真爱和日久生情只会是这个人爱你内在的特质。
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以为的爱是不是真爱,自己认为的情是不是真情。
如果是真爱,真情,这段感情、婚姻,绝不会轻易就离散。生活在离婚率攀升的时代的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自己?
我们得承认,有些人心里的爱其实是这样的:我爱ta,因为ta有钱;我爱ta,因为ta外貌好看;我爱ta,因为ta有权有势。
不是说真爱完全不考虑这些外在因素,而是把外在因素作为主要爱的依据的爱不是真爱。
因为外在的因素,要么是天生的自己无法改变的,要么是随时间会不断改变的。
无法改变的从一开始如果不爱,就永远不会爱,而会不断改变的,当变化发生了,爱也就消失了。
有钱的时候爱,那没钱了还爱吗?外貌好看的时候爱,那老了满脸皱纹还爱吗?有权有势的时候爱,那权势没有了还爱吗?
以前听到婚礼誓言的时候感觉是那么庄重,而现在似乎仅仅是一个形式,誓言里面到底有多少爱,有几分真爱谁还说得清?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健康还是疾病,一生一世忠于ta,爱护ta,守护ta。
简单的一句誓言,真正做起来并不简单,但如果是真爱,也许并不难。
虽然菲利普波澜的感情经历让他三番五次的痛不欲生,但他身上的美好特质,善良,慷慨,也让他最终遇到了同样美好的人。
菲利普很喜欢读书、思考,也正是读书陪他度过了生活中那一段段难熬的经历。
读书让他想开了很多,尤其是对生命是否有意义的思考。
这应该也是困扰每一个爱思考的年轻人的问题。
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如果从宇宙层面去看,好像没什么意义,可以看一下下面几组图:
来源:网络当我们看到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里大概是怎样的位置时,其实是很容易想开的。
我们或许觉得作为人类很伟大,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但宇宙真的在乎吗?
我们的地球就像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那我们的位置在哪呢,好像哪都没有,所以没什么好焦虑的,我们顶多也算是一粒尘埃就不错了。
但是回到现实里,还是要生活,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呢?
书里有个小故事用一句话来总结人的一辈子,写的很好:生而受难,久难而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