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人的人和事

感人的人和事

作者: 燕勇来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23:33 被阅读0次

            封一城,守一国/张子怡

            迎接着鼠年的到来,同时也袭来了一场悄无声息的疫情,本该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吃年夜饭,可谁曾想到这种病毒蔓延速度惊人,使在外工作的人们无法回到家中同家人团圆,在这种危难的时刻,各地医护人员前往一线支援,与此次疫情抗挣到底。

              84岁的钟南山爷爷,岁月在他青丝上留痕,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竟想不到耄耋之年还要与病毒鏖战。明知老年人最易感染却依然在疫情中冲在最前方。这一次,武汉的病人发烧、乏力,部分出现干咳、痰很少,少数有流鼻递、鼻塞、胃肠道症状,个别有心肌、消化道,神经系统问题,这与非典既相似又不同,这使钟南山爷爷十分为难。他提醒着疫情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还有治疗、隔离,他呼吁各级政府领导要负起责任来,这不单纯是卫健委的问题;他提醒政府、医务人员、全社会都要关心,属地领导要担起责任...…

            随着病情的扩大,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成为焦点,参与建设的所有施工人员都在与死神赛跑, 最终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奋斗后全部通电,在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历史将铭记2020年,铭记这座英雄城市,铭记亿万英雄的人民。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

            抗疫英雄/高博跃

            今天,我们来认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一家人五代从医,他说,用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是家训,更是责任。

            正在用不太标准的武汉话跟刘爷爷交流的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海鹏,刘爷爷今年86岁,在外院治疗近一个月,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医疗队会诊后,决定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被老人一口拒绝。

            对话中,郭海鹏得知,此前老人曾有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经历,但过程中感到不舒服,对此有了顾虑。但缺氧问题又急需解决,郭海鹏反复劝说,刘爷爷终于放宽心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快速置换鼻导管和加压面罩。

         尽管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还是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情绪,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区,收治的是30多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94岁。每天进入病区,问诊、体检、查血气、心电图检查,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已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医疗队。而其实他刚刚结束在美国哈佛大学三年的博士后培训,回国还不到三个月。

            在疫情中,多少英雄冲在了前锋,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抗疫中的英雄/靳林学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武汉市,因病毒死伤者无数,站病毒让民众想起了当年被非典支配的恐惧, 为了不让悲剧重演,钟南山院士率先加入了这场抗疫的“战斗”。

            在这新春佳节之际,本该家人团聚高高兴兴的日子被病毒阻隔,钟南山在接到病毒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武汉“重灾区”,他把自己的祖国看的比生命很重要,83岁的他尚能为祖国效力。他的家人都不希望他去,他老了,就应该好好享乐,但他没有这样做,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拥有高超医术的他早在17年前就已经拯救过一次中国,这次还要劳烦他,他是当之无愧的“救世主”。

            面对这场“考验”,这场对人类的艰巨的考验,钟南山无所畏惧。他每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竭尽全力研究出能够手到病除的方法。进过他的不懈努力,病患人数一天天减少,他用自己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战胜病毒的希望。他就如一根“定海神针”定住了人们恐慌乱跳的心,他的话让人们心里觉得踏实,他已经成为人民最信任的人了。为什么他会让人们深信不疑?钟南山医术高明,有一定权威,且在大家眼里他是正直,真理,科学的代表。

            他不仅是“身着白衣,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顶天立地,爱国爱民的无双国士”。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国难之前除了国家一切都可以舍弃。病毒泛滥之际,他毅然前往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用自己的身体,撑起万户团圆,灯火通明。

            在这个灰色的,寂寞的假期,钟南山院士想一座灯塔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民的心,像一位引路人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像一颗定心丸镇定人民恐慌的心。这位老人,为我们的祖国付出了很多。

            疫情中的英雄/杨梓       

            在一个本该阖家欢乐的节日,我们却变得忧心忡忡,小心翼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一切,都源于——新型冠状病毒。

            我相信,有病毒,就会有杀毒“英雄”!这英雄就是我由衷敬佩的钟南山,他现在可是家喻户晓的“全民偶像”,他67岁时,一直奋战在前线,为中国最后取得抗非典的胜利立下了卓著功勋!今年,已经是84岁的高龄的他,当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出现时,以自己精深的专业素养第一个告诉大家:“新冠病毒有人传人的危险,请大家没有特殊情况千万别去武汉!“但是,他却毅然奔赴武汉,来到疫情最严重也最危险的一线,天天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累的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大家都称赞钟南山院士是“逆行者”。他还热爱运动,如今,钟南山依然是一名青春依旧的运动健将,他以自己的专业,饱满的生命,引领全国人民和新冠病毒赛跑,冲在抗疫斗争的最前面!         

          钟南山的勇于担当的背影让人铭记,而命运歌者林生斌让人震撼。我敬佩他——林生斌。在2017年6月22日,他的妻子与三个孩子全部葬身火海。他因为出差躲过了这场劫难。在妻子与孩子遇难后,他在一家寺庙受戒。一下子失去亲人的感觉,心中本应该被仇恨填满。可是他却用善良温暖这个世界,他处处做慈善,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这次来势凶猛的病毒爆发后,全国人民都行动起来。杭州的一则“捐赠物资接受及支出名单明细。”让许多人红了眼眶,因为他就是——林生斌,纵火案中唯一的幸存者。他没有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在疫情过程中,他积极乐观,把爱洒向世界的每一个生命。“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是呀,在孤独中积蓄力量,熬过一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我相信,温暖和光明就会扑面而来。林生斌的坚韧,勇气,博爱与宽容。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世界。           

            疫情当前,有许许多多和钟南山、林生斌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都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我们不能和医护人员一样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我们也可以天天了解疫情情况;在家里不出门,不给大家添麻烦;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防治病毒传染;出门必须戴口罩;不吃野生动物……我们不能冲到最前面,但我们可以在身后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加油。             

            全国人民一起努力,应该珍惜爱护每一条生命!我始终坚信,中国是一个英雄的国家!                 

            为武汉逆行的白衣天使/尹毕玲

            在2020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一次世界大旅行,这使我们从新年快乐的气氛走出,所有人都在迎战。

            这次的病毒来的太突然了,这使我们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它的宿主是野生动物,正当它在野生动物身上定居时,对自然破坏的人点醒了它们,蝙蝠等动物被人们当做了美食端上桌后。这个恶梦的开端便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没有家的病毒,总想着报仇,便跑到了人们的身上定居,与我们的细胞战斗,得到了一片又一片的领土。它们为所欲为,在我们和外人接触时,它们又扩大了几片领土,这种病毒是2003年SARS病毒的亲戚吧!自己的亲戚输了,它这是来接替吗!没过了几天,人们已经被这种病毒折磨的不轻了,一天几百人的确诊,作风还真像它亲戚,不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一个人到一个市,但从它出现并开始的两三天后,立马引直了广大人民的重视,有许多的白衣天使前来助阵,李兰娟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位。这次的疫情抗击战,有两个名字你绝不可能忽视——第一位就是钟南山爷爷,85岁高龄的他挂帅出征,步履坚定。另一位,便是李兰娟奶奶。

            李兰娟奶奶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父亲患有眼疾,无法劳作,仅靠母亲卖山货供应家人。但就这样,她依旧学得精湛的业务能力,深受乡亲们好评,李兰娟以“赤脚医生”的身份被推荐到浙江医科大学读书,从而开启了她平凡却又传奇的一生。年轻一点的人,是因为这场新冠肺炎才知道了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其实这两位早在17年前就已是并肩的战友。17年前,钟南山爷爷一句“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给全国人民注入一剂强心针。17年前,李兰娟奶奶带领她的团队在全球医学界最早分离出SARS病毒。17年后,钟南山爷爷和李兰娟奶奶再一次肩并肩,共同抗击着看不见的敌人。此时的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李兰娟院士是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党组书记。她得到“杭州市 出现了三名疑似非典患者”的消息后,当天晚上组织医生讨论,确诊为非典患者。确诊完之后,李兰娟院士马上做了一个惊人的决断——把这三位患者接触的1000多人,全部进行隔离。当时的舆论一片哗然。但李兰娟奶奶力排众议,快速下达指令。仅仅用了一晚上的时间,1000多名密切接触都全部被找到并且隔离。后来事实证明,李兰娟院士做得太对了。疫情当情,已经73岁高龄的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李兰娟院士到达武汉后,带领她的团队,与来自浙江、四川、辽宁等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一起,共同商讨诊疗方案。经过三小时的讨论,治疗方案终于确定。第二天一早,李兰娟奶奶带领团队,对部分危重病人实施救治,她仔细交代需要注意的细节,并嘱咐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护。对大家的关心,她只是回答:“没有问题”,她一直在全力“担心”别人,却不愿让别人“担心”她分毫。国家在困难之际,显示出了白衣英雄的本色。

            正是因为战疫中有了李兰娟奶奶和像李兰娟奶奶一样的一线医务工作者,所以我们才会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武汉,加油!

            身边的最美逆行者/刘皓天

            防疫第一线的“社区干部”“社区消毒情况要及时汇总,居民的疑问要马上答复,居民的不便要尽快处理。”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居民们人心惶惶,社区领导高度重视,为了稳住居民的们的情绪,连日来,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入户排查,消毒等,每天工作到深夜。

            社区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小阳泉南社区主任王惠敏。社区居民上万户,人员密集,防控工作一点也不能放松,接到防疫任务的第一时间,王惠敏迅速落实党和政府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防控方案,首先是摸排从湖北武汉返回阳泉的人员,马上采取隔离措施进行体温监测,同时要向广大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王惠敏说:我是一名社区干部,遇事就要冲在前面,她看到有的社区工作者对入户排查心存顾虑,就主动带头去往第一线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入户排查。在她的带领下,全体社区工作者与外来返乡人员随时保持联系,做到每日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当有居民问她,难道你入户只带口罩不怕危险吗?她说:这时候,为了居民的平安,危险也得上,我得比别人多付出;群众平安,我们才安心。

            疫情发生以来,王惠敏一直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本来就长期无休的她更加忙碌。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入户等多种方式开展人员调查和健康监督,只要居民回家就能联系到社区,她还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各个楼门口,宣传栏等明显位置张贴各类防护宣传海报及健康提示,时不时通过电话了解居民家里人口的出入登记,或者通过微信的方式将疫情防护知识发送给居民群,及时传递准确信息,稳定居民们的情绪。她在每个小区口都设立了关口,安排了专门看管人员,严格把关,测体温,对出入口都要一一登记。“居民小区里的老年人有时候习惯出来坐一起拉拉家长,小区里溜达溜达,打打扑克,说得轻了不理你,说得重了大爷大妈心理不痛快,说你管得多,然后她慢慢的给他们讲解,这种病对老年人们的危害性,老年人抵抗力低,这个病容易传染,为了你们的健康,尽量待在家里不要出门,直到把他们劝回家。

            没有防护服,没有“N95”口罩,王惠敏和社区工作者们用一张张居民熟悉的面孔,开启一道道紧闭的房门,始终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为了守护每一位居民的平安,他们始终站在防疫一线上。

            敬白衣天使/刘宇航     

            病毒肆虐时,他们迎着黑暗向武汉出发。如今疫情退去,他们踩着朝霞悄然离去。 

            2020年,我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开篇有一个特别节目《爱是桥梁》。朗读的过程中,大屏里出现了一位老人的身影,让人过目难忘,他是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17年前,当时69岁的他,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17年后,86岁的他,仍坚持守在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耄耋之年,体力减弱,董教授给自己买了一架电动轮椅来上下班,也就坐在轮椅上接诊患儿。疫情肆虐的时刻,他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患病的孩子,于是他选择成为那个最年迈的逆行者,每周四,他必开上午半天门诊,雷打不动。为了不让前来就诊的患儿久等,每天早上八点不到,董教授便早早地乘着电动轮椅来到诊室,做好接诊的一切准备工作。董教授因为年纪大了,长时间带厚厚的口罩问诊,让他有些憋闷、难受,可是一到询问患儿病情的时候,他立马就挺直了腰板,听得格外仔细,看得格外认真,问得极为详尽,然后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患儿开出对应的治疗处方。穿戴着防护装备,脱卸比较麻烦,因此老人家很少喝水,也尽量不去上厕所。老人的子女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纷纷劝他暂停坐诊,他却微微一笑,不以为然,老人家说:“前来看诊的都是信任我的人,不能辜负了他们,免得他们白跑一趟。”为了减少大家对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恐慌情绪,在每一个患者家属临走的时候,董教授总是会交代一句:“做好防护,带好口罩,勤于洗手,家中通风,不要恐慌。”

            有人问董教授:“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在家休息呢?特殊时期,身体重要啊!”董老却反问:“你说一辈子我为了啥,我不就为了几个病人吗?”  的确,将军决战不止在战场,董宗祈教授的逆袭,看起来再也平常不过,可是细想,却让人动容并生出敬意。86岁了,依然坐诊医院,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都冲锋在前。而让他游离在生死之间的,是那份医者仁心! 

            我不知道读完故事的你有何感受,坚强?感动?心酸?我感受到了爱和温暖,感受到了在疫情当下,医护人员都在用生命为赌注保护着大家  这次疫情,让我们见识了中国风骨,也明白了什么叫做医者仁心,这场疫情,生死一瞬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敢于出生入死的医生和护士,我们称其为--白衣天使。

            身边的英雄  /路祺熙

          我们从不知道自己有多高,直到我们被号召起,我们的身长便能够触到苍穹,才知道只要我们竭尽全力,全力以赴,献出一份力,那就是英雄。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我的舅妈是一名医生。自疫情发生后,从大年初到现在, 她一直忙碌着,一天就接待近百个病人。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只要医院有事叫她,她毫不推脱,立刻赶往医院。医院组织去支援武汉,她不顾朋友们的劝阻,家人们的反对。毅然决然的报了名。要知道她平时胆子非常小,一个小虫子她都非常害怕,这令我非常吃惊。但由于人数已满,她没能去成……

            但她并没有放弃,还不“死”心,她用钱买了一些医疗用品,送去了武汉。一场又一场的手术铺天盖地向她砸来,几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医院人心惶惶,病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家属们的步步紧逼,更加重了她在工作与思想上的负担。可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用坚定的眼神,自信的口吻来安慰大家,其实她已经三个月没有睡过一次好觉了,但她只是咬咬牙坚持。等我再见她时:原来漆黑的头发已经夹杂着几缕银丝,原来润泽的肌肤已经变得松弛,原来缎子般光滑的前额已刻上了皱纹,嘴巴也有些干裂,灰白的嘴全无血色,洁白的牙齿也暗淡了些……总之她变化太多了。见了我也只是寒暄两句,就急急忙忙离开了。我知道虽然她很累,但她是充满激情的。因为她曾经跟我们说过:“这是我的职责,我没有后退可言!”我站在原地看着她疲惫娇小的身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

            其实我身边的英雄还有很多。但在这么多英雄的努力下,我们不要害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我相信,终有一天太阳会冲出雾层,发出耀眼的光芒,照耀着大地。

            最美的白衣天使/张岑薇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一下子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那些奋笔写下“请战书”的医护工作者;开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施工人员;用爱搭建桥梁,日夜驰援运送物资的驾驶....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相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一场疫情防控正在进行。疫情刚刚来临时,我十分惊讶,又十分担心,看着电视上每天的报道,有大批的医护人员前往武汉支援,前段时间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装着前辈的样子,跟死神抢人罢了”,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默默付出罢了!

            还有一条新闻则这样说到,“一个20几岁的女孩,在疫情到来之时奋不顾身的冲在前线!”还配了图片,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个姐姐的脸上被口罩勒的都是印记,手也被消毒水腐蚀的非常不堪,谁能想到这是一双二十多岁的女孩的手,可看起来,却像是一位八十多岁老奶奶的手!但是,她们这样依然很美!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没错,不论是逆行者、还是白衣天使等等,他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脊梁!   

            疫情还没结束,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出门仍然要戴口罩,不要给国家“添麻烦”!           

            疫英雄刘智明/王熙之

            在2020年1月份,在本应该家家团圆的春节,在辞旧岁迎新年的中国,一场储蓄已久的疫情爆发了,它像一只贪婪的大手,把幸福与快乐挥散,把人类拉向痛苦的深渊,它以飞快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它吞噬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它让一个又一个人陷入了绝望。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迎难而上,抗疫英雄层出不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人如同咆哮的狮子,奋力抵抗。在忙碌的武昌医院,总有一个佝偻的身影,他就是刘智明。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伟大,可能就是司马迁口中所说的“重如泰山”吧。刘智明,1969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专家。生前系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有时甚至好几天都不睡觉。在他摘下口罩的时候,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他那被消毒水浸的一块一块往下掉皮的双手,可见他工作的时间长。

            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1月21日,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首批定点医院之一。时间紧,任务重,疫情严峻,刘智明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带领职工改造病区,腾挪病房。最终按时将东、西两个院区按照要求分区,并迅速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十个工作组。

            1月23日,武昌医院如期收治发热患者。鲜有人知道,刘智明已带病上岗多日。他的妻子蔡利萍回忆,1月22日凌晨4点,她接到丈夫电话,请她收拾一点换洗衣物送去。因为成为定点医院后他就不能回家了。她有些担心,因为此前丈夫有些“感冒”,持续低烧了一周,她还听出丈夫有点喘。蔡利萍当时特别着急,问刘智明都那个点了怎么不去休息下。第二天下午,刘智明因为新冠肺炎进了重症病区。

            1月28日,刘智明核糖核酸检测呈阳性。住院期间,他接到妹妹电话时,还说“医院还有很多事情没做”。

            2月18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刘智明病床前的心电监护仪,变成了一条直线。这位在一线抗击病毒的白衣战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到来时,永远离开了……刘智明,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名字!他,是疫情克星,他,是抗疫先锋!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默默无闻工作后的汗水,是人民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他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我们由衷的向他们致敬。 

            最美逆行者/李亮佚

            2020!2020!听上去2020是一个非常圆满的数字,但在2020新春伊始时,武汉却突然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人们都在家隔离不出门,往日喧嚣的街市顿时变得冷清起来,再也没有了往年春节的热闹景象。疫情是严重的,疫区是危险的,在家待着才是安全的,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明白,但却仍有一些人放弃团圆,背起行囊逆行而上,奔赴疫情第一线……                       

            国之脊梁 我辈楷模  

            钟南山,高龄84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抗击非典领军人物。他不惧年龄的界限,疫情发生后,他严厉警告老百姓“千万不能去武汉,危险!”可刚一转身,他却奋不顾身去了武汉。到了那里,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争分夺秒,日夜奋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李兰娟,高龄73岁,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武汉疫情第一线,她忘我的工作,每天只睡三小时。记者说:“您就睡三个小时太少了,多睡一点。”李兰娟却说:“现在需要尽快解决怎么样提高检测试剂的敏感性问题,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她只顾解决检测试剂的敏感性问题,却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                       

            临危不正 刚正不阿    

            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渐冻症的他,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肌肉萎缩,双腿生疼。医生说他只有十年的寿命,但他依旧奋战在一线,与死神较量。他的妻子也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在接诊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新冠肺炎,他心中牵挂,但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幸运的是,他的妻子治愈,也许,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吧!                       

            团结一心 抗击疫情  

            湖北是这次疫情的重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病患众多,医护力量却跟不上。2月11日,大兴安岭派出20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支援孝感,谁不知道一线是危险的?谁不知道去疫区救助病患是辛苦的?谁没有亲人挂念?可是当兄弟城市需要支援的时候,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纷纷举手请战,他们无愧白衣天使的称号!当载着他们奔赴孝感的车队渐行渐远时,我们看到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力量,病毒被我们打败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有些人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大家的安全。有些人舍弃自己的孩子,为的是更多祖国的花朵。2020,也许它的开年并不圆满,但是有千千万万个逆行者为保护人民而战,病毒很快就会被消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相信我们的祖国历经此次疫情的洗礼,艰难时刻挺过去,必会迎来繁花盛开的春天!

            我身边的英雄/?

            姑姑是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平时并不起眼。可谁知平凡的她,也是一位不平凡的英雄。

            大年三十晚上,本该全家人坐下来一起吃个团圆饭,可我们一家却忧心忡忡。姑姑已经积极投入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了。爷爷一晚上不做声,只是不停地抽烟,全家人也无心看春晚,都静悄悄地翻看着手机上的疫情新闻,疫情已全面爆发,大年初一早上,天刚蒙蒙亮,我还在睡梦中,姑姑却已经全副武装的踏出了家门。随着一声沉重的关门声后,爷爷奶奶的唠叨声也随之响起。“都说不要去了,非不听,说自己是党员得冲在前面,党员多了去了.......”这一走,姑姑就不着家了,为了工作方便,也为了家人的安全考虑,姑姑一直忙碌在社区。

            有时候会在关口站岗,测体温、为出入人员作登记;有时她会背上消毒设施,挨家挨户的消毒,不放过每个门把手、门框、扶梯;更多的时候,姑姑会帮助社区强制隔离的人们采购物资,挨家挨户给他们送去。有一天,姑姑被派到我们小区执行消毒任务,特地告诉奶奶要回家吃顿饭。奶奶一直盼着她回来,早早就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可过了饭点姑姑迟迟不见踪影。饭菜热了第三遍的时候,姑姑终于回来了。可她却不肯进家门,在楼道狼吞虎咽扒拉了几口,昔日的淑女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奶奶心疼的说“慢点吃,这是几顿没吃了,这么苦,何必呢?”姑姑塞满食物的嘴向上扬了扬,“妈,社区的居民需要我,我能扛得住的”。姑姑的护目镜里布满了水珠,摘下口罩的脸上也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红色印记,脸好像比平时肿了一大圈,眼睛红红的,看起来疲惫极了。匆匆的和我们道了别,她又开始了新的忙碌。爷爷奶奶看着女儿的背影远去,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彼此安慰,说道“有那么多像女儿这样奉献的人,相信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的!”

            是啊!在基层,还有很多像姑姑这样的社区工作者、人民警察、防疫工作人员,他们连日来早出晚归,走街串巷,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用平凡琐碎的小事谱写出抗疫英雄的大作。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大爱无疆,逆行无畏/宫博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便在神州大地上蔓延,来势凶猛,感染之快,在国难当头,涌现出了一批可亲可爱的人,我们称之为“逆行者"。他们可能是医生,是护士,是抗病毒专家,也可能是小区的门卫,社区的工作者,在疫情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他们逆着风砥砺前行。

            2月9日作为我市第二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中的一员,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郊区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冯兆斌,与全国2万多名白衣战士一道,逆行武汉,出征战疫。经过几天休整,他进入到武汉硚口区体育馆方舱医院。他们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穿上防护服,穿防护服的流程需要13个步骤:手卫生,带N95口罩,戴外科口罩……武汉这边物资紧缺,没有靴套,他们就用垃圾袋当作靴套。帐篷里温度很低,冻得瑟瑟发抖,但大家的心是炽热的。穿好防护服后,为了在舱内相互能够及时沟通,队员们都在胸前写上了自己的名字,当他写上“阳泉二院,冯兆斌”7个字时,一种自豪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舱内工作的6个小时,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是不能进食和上厕所的。6小时后,他大汗淋漓地出舱了,身上到处是压痕,鼻梁上起了水泡,之后破裂、结痂……。家人看到后很是心痛,但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当时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医生的使命让自己逆行而来,唯有兢兢业业,用职责、信念和爱,来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战疫,才能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用他的话来说,能够被选中加入支援湖北医疗队感到十分光荣,自己将兢兢业业,不辱使命,为阳泉人民增光,希望家人和同事们放心,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归来。刚到武汉的第三天,下了雪,气温骤降,房间里只有5度,盖两床被子都瑟瑟发抖。房间的空调是不能开的——会产生气溶胶。他就每天晚上绕招待所走一到两个小时,走热了再去睡觉。

            硚口区武体方舱医院3月1日下午送走最后一批病人后,正式“休舱”。他和其他医疗队队员一道,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冲在疫情防控救治的最前沿,忠实履行着医生的天职,他们为武汉带来的不只是医术和药品,更是众志成城斩除病魔的信心和决心!

            “抗疫”使者/?

            在2020年开年之时,一场无法抵制的病毒闯入中国,随后流入外国各地,期盼很久的过年就这样错过了,这次的严重事件,过年便没有了气氛,只能在家里“旅游”,许多医生也因此自愿出行就医,被全国人民称为‘白衣天使’,抗疫使者值得所有人尊重,我所认识的第“二”线抗疫使者,是我的母亲大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不过在普通的人,他的工作忙里忙外,但到最后只是社区中收医保的,但他在我心里不仅是收医保那么闲,每次节假日都会被叫去工作,难免会抱怨,但第二天的工作是不会缺席的。 

            他赶忙赶外的走出家门,正巧闲来无事想看一下妈妈的工作时态,刚到单位,就看见分批的人群登记,4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只好呆在一处看着,凭我看见的,有湖北,湖南等危险地区和韩国留学人群来调查,看见他们从危险中摆脱,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批一批的往外走,等了许久,等到了最后一批,我的“检查”工作也算是完毕,正要往外走,只听那些人的尖叫,扭头一看,单位的所有人往门外跑去,浑然不知的我继续往办公室走去,可又被叫回来,望眼一看,一个发疯的男子在里面摔东西,事后才知道量体温,体温器坏掉,被鉴定为38°,原来是体测器坏了,之后再次测量才回到座位上,一群人也在卖惨:这行不好做啊,这要碰见传染嫌疑,下辈子不就毁了吗?看着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遇见极端情况又手无足措的样子,真的很心疼。

            这次的疫情来也匆匆,我希望去也匆匆,不要让保卫国家的英雄白努力,相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下我们一定会胜出,待疫情结束之时,必是中国人民摘下口罩奋力奔跑之日。

            抗疫英雄——钟南山/方竟原

            随着人们辛勤的工作与学习的努力,新年的钟声即将迎来。大街上、小巷里,处处都张灯结彩的扫家、贴对联,好不热闹。家家户户都流出了年的味道。但是,在这欢天喜地的同时,人们也即将面临着一场大开杀戒的战争——人类与病毒的战争,新冠病毒的入侵,人类的瘟疫——疫情!

            在这疫情期间,白衣天使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也不顾自己的家人,执着的来到一线保护我们大家。在这些天使中,有着一位八十多岁的天使尤为闪耀,他就是钟南山爷爷。

            说起钟南山爷爷就想起了上一次在2003年的非典。那时的他和现在的他相比,足足相差了十几岁。可即使是这样,他也坚持到一线来与医生们并肩作战!

            在一月十八日的时候,钟老接到了一个电话,挂断以后赶忙收拾东西订火车票。原来,那通电话就是这场战争的号角!可春节期间,好多人回老家过年,火车票基本全没了,这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可钟老明明可以给火车站的负责人打个电话,说明一下原因并让他们准备一张开往武汉的火车票。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害怕人们知道后会传出谣言,人们兵荒马乱。所以他也挤破头和别人一样想尽各种办法来找火车票,终于买到了一张。

            钟老上了车,找到了一个座位坐下,精疲力竭的他仍然没有停止他的工作。只见他打开了电脑,观看着那些疫情的文件与资料。

            到了武汉,钟老立即展开了工作。大部分病人体温升高、肺部变白,严重的甚至神志不清,最后死亡。而且病毒传播特别快,一天就可以增加上百例上千例。这令钟老很是头疼。像这种的人传人的病毒,基本见不到几次。上一次的也是在2003年的非典才有的。可这一次明显比上次严重的多。目前不知道如何治疗这种病情,因为以前基本上没有发生过这种病毒!这令人堪忧,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病人一个接一个的去世。尽管是这样,医生们依旧靠病者的症状告诉人们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与人群解除等注意事项。

            在这种火烧眉毛的时候,钟老让所有病人都转移到他的医院去。他告诉所有人都不要前往武汉,可自己却执着的前往那个水声火热的地方。要知道,老人比青年更容易染上这种病毒!

            我们都一口一个白衣天使的叫他们,可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医护人员,只不过是一群孩子在学着老一辈的方法和死神抢人罢了。他们也在很努力的救助我们。我相信这场战争,我们人类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中国!加油!

            最美逆行者/周梓桐

            在2020年的中国,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年。

            与最美逆行者相伴

            “10号床病危,快!上呼吸机!”眉头紧锁,眼神坚定,每一个白衣天使在医院里与死神争夺着生命的分秒。疫情初期,口罩告急,口罩家族在白衣天上的脸上常常一挂就是一天。当夜幕降临,当口罩摘下,他们的脸上是一道道被勒出的印痕。在那些印痕里,我看见了那最美逆行者的品格。月亮在中天晕染出一个淡淡的黄晕,在本该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毅然选择逆行。

            为国争光钟南山

            抗击非典的过程中,钟南山曾连续38小时没有休息,那次工作后,他发烧了,而且全身乏力,根据对大量患者的观察研究,他确诊自己没有被感染,在非典最严酷的时期,用于治疗非典病人的医院,都已经不堪重负,医疗资源的使用,医护人员的疲惫,都在冲击着反非典的第一线,钟南山此刻说出了让全社会都会铭记的一句话“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以风险极大的手段,为病人治疗的钟南山背负了极大的压力,所幸经过钟院士所治疗的病人群体死亡率得到了控制,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达到了87%。

            钟南山,他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执着冷静,无所畏惧,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医德和深入的科学研究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他值得我们敬佩!他们的行为让我们感动,心中升起敬佩之情。

            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有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和高尚医德,他让我们敬佩!他就是钟南山!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不但是一名可亲,可敬,可信的医学专家,还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中国加油!

            繁琐的防护服、沉重的防护镜、闷热的口罩,都成为了衣天使们必备的用品。没有空调的病房里,他们的汗水挂在睫毛,他们的皮肤龟裂发紫,但他们的头脑却时刻保持清醒。和家人远离的这段日子,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想休息了就靠在走廊的墙角里小憩一会儿,带着沉重的心情给病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用坚毅和勇气,为全国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线。

            世界灿烂盛大,欢迎回家!愿山河无恙,愿岁月静好!

            敬爱的白衣天使/王一喆

            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大量出现时,一个名字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就是84岁的钟南山。其实,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物,2003年钟南山爷爷的研发组织在战胜非典疫情时就立下了汗马功劳。

            耄耋之年的钟南山爷爷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再征武汉。早先在他分析研究病情消息之后曾立即传达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月18日傍晚,在劝别人不要去武汉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作为战士他再次冲锋在前!多么可爱的老人啊!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不只是他,其他与医护人员也一直冲锋在前。当面对很多危险和特殊情况时,他们仍旧义无反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很多人都惊恐不安的时候,蓝莓医生的微博里就发出了这样一条消息“同济医院第2批志愿者报名已满员”,在其中一份志愿申请书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铮铮誓言“如有需要我自愿报名加入医院的各项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字字千钧,字字难忘,难忘他们风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身影。  

            医生的劳动强度很大,工资并不很高,而且最近几年来发生的医闹事件也不少,从医是一项高危的工作。但是为什么学医的人数并没有减少呢?我找到了答案。  

            这些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一个拯救万千人于疾病水火之中的梦!他们是伟大的!白衣天使,这个名词,指代医生名副其实。医生不正是把爱平分给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天使吗?把生命献给事业的天使吗?把健康还给病人的天使吗?对于这个名称,他们当之无愧。

            抗疫战神,中国英雄/芦静

            疫情的突然出现,让我们每个人都惊慌失措。当这种原因不明的病出现在新闻中,悄然无息的给这个漫长的暖冬带来一丝隐忧与不安。但人们不以为意,南来北往的人流正在向着家的方向聚集。人们奔波忙碌了一年,都在筹划着怎样过大年。谁也想不到,一个潘多拉魔盒正在打开。这个庚子鼠年注定因此而进入中国历史。

            巍然屹立,抗非抗疫

            无私奉献17年前那场令国人记忆深刻的抗击非典战争中,钟南山临危受命。那一年,也是春天。病人接触过的人倒下了,医生护士也不能幸免。一时谣言四起,人们开始大力抢购……钟南山急了,他第一时间请缨,要求把所有的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到他所在的地方来。他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坚定地说:“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现在是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不能丝毫犹豫,因为我们是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钟南山今年84岁,秋霜似的白发笼在他的额头。有网民说:“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染。”在高速行驶的车上,他不知是怎样一种心情。他嘴角深弯向下,不只是疲惫,还有衔悲。从此刻的忧心到后来多次哽咽、含泪,疫情的发展比他估计的还要严重。武汉一夜,钟南山难以入眠。国家又一次面临考验,人民又一次受到瘟疫的威胁。他辗转反侧,等来了天亮。窗外,树叶落尽枝丫光秃,凛冽的北风刮过街巷。他实地调查研究,今天与昨天、昨天与前天,情况都在变化,两天内确诊了139例,出现了人传人的情况,还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1月20日下午,他提出了对武汉防控的主张,即武汉减少输出,首先是测体温,有症状特别是体温不正常的须强制隔离;除非极为重要的事情,外地人一般不要去武汉。他提醒疫情预防和控制最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戴口罩也很重要。

            光照武汉,刘智明奋战捐躯

            2月18日,上午10时54分,一位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走了……他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春暖花开前,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51岁。过去一个月,跟病毒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4日,丈夫刘智明发过来的一条消息让蔡利萍至今难以释怀,没曾想到微信上的几句简短对话竟是两人的永别。有医护人员也担心,收治医患如何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我们会请来权威的院感专家来医院规划,保证‘三区两通道’的科学设置,一定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这场战役中受伤牺牲。”刘智明的话掷地有声。改造病区、腾挪病房、运送病人、调配人员、解决物资……一个个任务接踵而至,坐镇医院的刘智明连轴转。“在抗击疫情的路上,他已化作那最亮的一道光。”为众人抱薪者,终将被铭记。

            到了现在,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住,医护人员们却还是神经紧绷,一刻也不得放松。夏天到来,花开再会,武汉的樱花也依旧盛开,中国的红旗也依旧冉冉升起。

            怀"疫"中事/王家奇

          平日里,看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深感厌烦。平日里,看见流量明星占据头条,不以为然。上学路旁的风景,我们看了一遍又一遍,以为永远都不会改变。但一场疫情的到来,我才认识到:原来,当娱乐明星占据新闻头条的时候,才是真正国泰民安之时;街道车水马龙,才是和谐繁华之世。曾不止一次的幻想着超长假期,这次它真的来了,但请问同学们,这个超长寒假,你真的能心安理得的过下去吗?

            每天,被疫情有关新闻笼罩。居家的某一个早晨,像往常一样,打开手机查阅疫情实时数据,但这一次,我看到的,不再只是一串数字,还看到了,她的故事.......她,是一名普通的九零后女医生。当名为‘COVID-19’病毒席卷荆楚大地之时,她签下了那张请战书,赴武汉,战狂魔。之后,更是毫不犹豫剪下来她那头美丽的长发,穿上了白色的防护服,走进火神山。留给她丈夫的,仅仅是白色的背影。我们似乎永远也不会将其理解,但无妨,因为那副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无奈命运造化弄人,她,感染了病毒。眼看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护士问她,想不想要你的家人来陪一陪你。她拒绝了。理由是,我无法保证我不会传染给他们.......唯独这个理由,我无法辩驳。病毒无情人有情。数以百计的人们给了她鼓励,她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起来。这是最终的结局,也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结局。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是啊,我想,对于他们来说,姓名,已不是最重要的。我至今没有忘记,那副被口罩压住的痕迹。口罩遮住了你的脸,遮不住坚强。这是她的故事,但在武汉这座英雄之城,还有数不胜数像她一样的白衣天使。中华民族是一片汪洋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 

            眼下的世界,发展停滞,四面皆是抗疫号角。有些悲观学者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大灾难。我不知道病毒能否被战胜,我只知道,我们有"他",无数个"他"。请和我一起,相信那些"他"!

            快递小哥送温暖/刘思成

          在我们眼中,快递小哥或许只是送送快递罢了。但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一位英雄人物,他就是一位平平无奇的快递小哥,而他做出了许多感人的事。

          他就是快递小哥—汪勇。当疫情严重之时,汪勇为了让劳累一天的医护工作人员休息好,就开始免费接送医护人员往返于医院和酒店。后来,他组织起志愿者团队,挺身而出,自发行动,帮助医护人员。你看,汪勇还忙前忙后地带领着志愿者司机团队。他们自大年三十那一天,开始义务接送医护工作者上下班。可是医院离酒店并不远的医护人员呢?汪勇又协调在医院周边投放单车,满足了医护工作者短距离出行要求。在我们看来做这些就不少了,但汪勇做了远远不止这些。他还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餐食、争取相关部门落实免费餐食,解决了七千八百名医护人员的供餐问题!汪勇根据白衣天使们的需求,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服务:组织志愿者采购购买、运送、发放医疗用品,承担易耗物品的维修服务,还不忘为医疗队购买生日蛋糕。汪勇积极搭建医疗物资捐赠通道,并组织捐赠和配送急救医疗物资……他为医护工作者,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国家做了很多很多。可谁又能想到这些巨大的贡献其实只是出自一位平凡的快递小哥之手?

            快递小哥汪勇仅仅是送快递吗?不是的,他送的还有人间的温暖,人间的真情!一位平凡的快递小哥就可以做出如此感动人心的事情。我们难道就不能贡献一己之力吗?现在回想一下,在疫情的笼罩下我们有没有为社会做出什么呢?这值的我们深思,其实我们也可以不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可以干一些小事:捐一次款,宣传一次,待在家不出门……其实做的不管多少,重点在于精神。快递小哥的无私奉献,难道不应当值得我们学习吗?再想一想我自己,我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吗?我呼吁大家也积极学习汪勇,每人都做出一份贡献,这个社会将会更美好。

            汪勇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汪勇这样人,疫情的阴霾才得以消散!

            逆行者/?

            自春节以来,病毒就席卷了大地。筹备已久的春节陷入了空前的死寂,只剩下几个灯笼在萧条寒风之中摇曳。只有满街的树上挂满炫丽夺目的彩灯,放眼望去,却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都被那突如其来的病毒搞得措不及防,闻风丧胆。 

            僵局,总是要有人来打破的。我国专家们的敏锐嗅觉,怎能让百姓们沦陷于苦海? 抗疫已迫在眉睫,一群青年们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准备与病毒输死一战。绽放青春,用自己奔腾的热血来救助祖国;也有一些老专家,把半生献给了医疗事业,抗疫的脚步从未停歇。今天他们也将重反沙场,用自己的经验竭尽所能去拯救那一个个挣扎着的鲜活生命。他们自然而然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热点”。 

            钟南山,中国医学院院士,如今已经八十三岁,之前的“非典”病毒就是在他所领导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下,最后得以平息。这次他经过理性的推断,他告诉大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可他这次还是义不容辞地头一个坐上火车,快马加鞭地赶往武汉。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医生们:勇敢起来,披上战袍,投身到抗疫的烈火中去吧!不知多少天的彻夜无眠,让他在颠簸的车厢中沉沉地睡去了。他身先士卒的精神给了广大医务人员莫大的鼓舞和斗志,他当之无愧是抗疫工作者的模范,我们的榜样。 

            来支援武汉人民的医生可不止钟南山一个。得知武汉爆发疫情后,回到老家过春节的甘意如立刻不假思索地抄起车把,一连骑了四天三夜自行车,赶到抗疫前线,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片刻也没有休息。是怎样的动力让一个二十四岁少女拥有如此惊人之魄力?——在凌厉寒风中骑着自行车度过了三个雪虐风饕的夜晚,她车轨的印记横跨了三百公里的土地。千里迢迢,迎难而上,不图一分回报。 

            还有另一群勇敢的抗疫战士——共产党员,在全国都处在水深火热的境地时,他们兑现了当时许下的铮铮誓言。一位名叫张定宇的共产党员,把共产党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自己身患渐冻症,还日夜坚守在岗位,用那疲惫的身体换来病人们的一丝欣慰;一位医学院教授,在听说疫情爆发的当天,年过七旬的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刻前往武汉。在她支援武汉的六十天中,每天多达数百的新增的病例接踵而来,可都在医学团队的日夜操劳后获得了好转。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但这位教授与病毒抗战的脚步从未停歇。看着脸上的道道勒痕,她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她就是抗疫模范,李兰娟院士! 

            人们潜在的,源于内心深处,刻在骨子里的善意在这危急时刻被被激发了出来,人与人之间充斥着这说不尽,道不完的善意,这成为了医护工作者们动力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一场持久战”,这是一盘宏观的棋,也是病毒的一场饕餮盛宴。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病毒们在这里——不属于它们的土地上为非作歹时,我们前线的医生已经准备好将它们绳之以法。 

            在此,我们要像所有的抗疫工作者们致敬,你们是中国的中流砥柱,是我们永远的骄傲! 

            还有那些为此殉职的人们,生的兀兀穷年,死的大义凛然,令我们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感谢你们为抗疫做出的一切贡献,你们的英勇事迹我们将铭记在心;你们的精神我们将千古流传。  记住,他们的名字叫做“逆行者”——同仇敌忾,力挽狂澜。

          国之栋梁———李兰娟/孔德雨

            2020年,一个注定不会平凡的年。新冠病毒在中国各地大规模爆发,形势异常严峻,在那一摞又一摞请战书中,两个名字如雷贯耳,除85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外,另一位便是李兰娟院士了,她呀,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2月1日,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奔赴武汉。马不停蹄地赶到后,她丝毫不顾及身体上的疲惫,立刻去对接工作,不容许其中出半点差错,也不给自己留出几秒时间。显而易见,她的时间全部留给了病人,留给了此次卡抗疫行动。所以,她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生活,也不可以去陪伴自己的至亲,甚至于就算是天塌了下来,她也必须坚守在前线与疫情斗争。这才叫做奉献精神!真正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李兰娟院士不惧病毒,多次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ICU病房区,问诊新冠状病毒危重症患者,她为鼓舞士气,在防护服上写下了“加油”二字,经过日以继夜地工作,终于在2月5日发现了疫情中的希望,当然,其中也不乏有些人趁机做文章来抹黑她的劳动成果,但她毫不理睬那些琐事,仍旧奋斗在疫情的前线,这是何等的爱国!

          原本,李兰娟只是一个小山村中的赤脚医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成就出这样一番大事业,我为她的坚持点赞!在疫情中,她的脸上留下的印记是天使的印记,她的工作效率是常人的百倍,她所付出的时间是常人的千倍,她的态度更是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她以减少病亡率为主旨,以爱国奉献精神以及一丝不苟的态度为辅,冲在疫情的前线。人们之所以会感到恐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会不会对自身利益有所伤害?而她没有犹豫,丝毫不顾及自身利益,坚定地向着未知前行,她曾亲口说过:“现在也做好了长期在武汉奋战的准备,与那边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把病人救治工作做好,至于什么时候回来,我自己还没有考虑过。”这句话让我很是感动。

            李兰娟,一位爱国志士,她无私奉献,她坚持不懈,她有一颗赤子之心,在疫情前线奋斗着,与病毒抗争着。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栋梁!

            山河今有恙,国民当自强/冯元钰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鼠年,神州大地却十分安宁。没能听见爆竹声响起,没能闻到酒店年夜饭的香味,没能看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疫情肆虐,我们的国家涌现出无数逆行者。他们受任于疫情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白衣天使挺身而出,驰援全国各地。不曾忘,钟南山院士以耄耄之年,再次披挂上阵,奋战在疫情最前线,可谓“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钟南山院士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领白衣天使们亲赴疫区与病魔斗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全国数千名的白衣天使在请战书上印下一枚枚鲜红指印,印下的是责任与担当。在战疫中,有一群“基建狂魔”,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建立火神山,雷神山;有一群平淡无奇的人,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疫情捐款捐资……在国家有难时,各国伸出援助之手,捐赠物资,在箱子上写道:“山川异域,风雨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感动了我们每个人。

            在这次疫情中,涌现出无数逆行者,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位是,身患渐冻症,却夜以继日与病毒赛跑的一位医生—张定宇。疫情发生以来,金银潭医院(武汉最大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全院医护人员奋战了30多天,全院240多名党员,没有一位临阵退缩,全部坚守在济南显著的岗位上。可在不久,张定宇的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张定宇却顾不上被感染的妻子,用因患渐冻症而一瘸一拐的腿,夜以继日的与病毒赛跑。他说:“我必须得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在抗疫期间,他常常凌晨2时才能躺下,6时就起来工作,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在十几公里外,另一家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张定宇说:“身为共产党员,医务工作者,非常时期,危急时刻,必须坚决顶上去!”除夕夜,张定宇接到武汉市卫建委的电话,得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150人将支援金银潭医院,这让他和团队受到极大鼓舞。张定宇医生虽患渐冻症,但却依然坚守在一线,为国家做着贡献,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行。

            正所谓“人人欲战,则所向无前”只要上下同欲,就没有过不了的坎,就一定可以战胜灾难,让这片经历过磨砺的土地春暖花开,欣欣向荣。

            我的天使/?

            盼望着,盼望着,寒假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摧毁了无数家庭的团圆梦。幸好有她,始终不焦不躁,从容镇定地陪我度过了一个个难熬的日子,妈妈就是我的天使。 

            疫情爆发后,看着新闻里不断增长的确诊数字,我害怕极了,即使是宅在家里, 也不安心,总觉得外面的空气中全是病毒,就算紧闭门窗,这些隐形的杀手也会透过狭小的缝隙潜入,该怎么防范呢?琢磨再三,我决定用胶带把所有窗缝都封上,不给它们一丝一毫的可乘之机。心动不如行动,我很快就把卧室的窗子粘得密不透风,打量着自己的杰作我满意极了。兴冲冲地跑到客厅,准备如法炮制,却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我的妈妈,竟然站在阳台,开着窗,悠闲地远眺。吓得我急忙奔过去,“铛”的一声关上窗,庆幸自己发现的及时,救她于水火。谁知她立马又把窗子打开了,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急的我一边关窗一边喊:“妈,快关窗,小心病毒!”她却她笑呵呵地说 :“傻儿子,家里气温高又湿润,这样的环境更利于病毒的滋生,开开窗,室内封闭环境下的病毒会被很大程度地稀释。而且许多细菌、病毒都具有厌氧特性,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就失去了活性,所以要勤通风。你拿着胶带作什么?”她说的头头是道,我却半信半疑,不过还是顺从的撕下了所有的胶带。最让我不安的是,无意中发现平时很少刷朋友圈的她,一反常态就这些敏感问题刷起朋友圈来,劝大家每天开窗通风,晒太阳,做运动……吓得我连忙上网查资料,唯恐她自以为是散布错误言论,害人害己,一番搜索后总算放下心来,不由得对她刮目相看。

            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又刷新了我对她的认知。一向爱运动的姥姥实在坐不住了。联络了几个好友就要去跳广场舞。老爷怎么也拦不住,急的只好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果然还是她最了解姥姥,几句话就让姥姥打消了念头,可她还不罢休,竟一一打电话给姥姥的朋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她们也尽量少外出,更不要集会。自此以后,她更是隔三差五就给老人们打电话,一聊就是大半天,每次买菜都会询问一下老人们需要什么。“妈妈,你什么时候多了这么多忘年交啊?” 我不解的问。“这些老人儿女大都不在身边,平时约三五好友,跳跳舞,逛逛街到还好,如今出不了门,心里憋屈,也容易胡思乱想,我和他们拉拉家常,也能稍稍排遣一下……”

            疫情爆发,有无数白衣天使挺身而出,也有无数我妈妈这样的普通人,从容镇定的面对困难,尽可能地帮助身边的人。我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平安度过一次又一次劫难,正是因为我们从不独善其身,而是守望相助,做彼此的天使。       

            铁人张定宇/?

            春节历年来都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人们张灯结彩、拜神祭祖,祈福纳祥然而今年的春节却被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搅乱了。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其长得像皇冠而得名。它的传染性极强,不仅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还可通过飞沫传播。人一旦感染就会出现乏力、干咳、发烧、气促等症状,严重的话会致人死亡。但这吓不倒我们的铁人张定宇。铁人,不仅他的意志刚强如铁,还因为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由于病情日益加重,他双腿僵硬,犹如铁具。

            2019年12月中旬,作为武汉最大的传染病院院长张定宇,接收了第一批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患上了渐冻症的他不顾自身疾病,依然在这场战争的一线。下楼梯时,他的行动很不方便,但同事问起他都大手一挥说:“我膝关节不好”。他的妻子同样是一线的工作人员,妻子在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虽然小心注意,还是感染了。听到确诊消息,张定宇眼前一黑,瘫倒在地。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了,现在更是分身无术,不能前往探视。仅仅几天之后,他在工作上最倚重的战友——业务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无奈的张定宇,愤怒的张定宇,疲惫已极的张定宇,眼泪夺眶而出此中悲痛,此中心焦,如坐针毡,如火焚烧。别无选择,别无选择,只有拼命地工作,拼命地工作,把所有的措施补防到位,把所有的预案准备到位。

            大年三十,张定宇正要与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却接到紧急通知,解放军陆海空3支医疗队共450人,已乘军机星夜驰援,3小时后降落。其中,陆军军医大学150人医疗队,将直接奔赴金银潭医院。放下电话,带着对妻子的愧疚,他急速召集人马,分头行动,再次冲锋。他说:“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我相信病毒很快就会被控制,有张定宇这样的铁人与它对抗,有无数勇敢而又美丽的“逆行者”他们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与防护口罩,他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了永不倒塌的钢铁长城。 

            天将明/石瑶

            淅沥的小雨滴进我朦胧的梦,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乱了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但中华儿女又怎能被压垮?有的人坐在家中安静地等待亲人归来,有的人毅然决然的冲在抗疫第一线,更有甚者为此付出了花一样的生命。

            天将明,他们选择了希望,逆风而行。

            我突然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在担心武汉人民生命的同时感慨着中国的崛起,在畏惧外国媒体诋毁的同时又庆幸有钟南山、李兰娟这样一位位白衣天使。

            我何德何能又何其有幸,身为中国人我为能有钟南山这样的国士而骄傲!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钟南山第一个站出来为中国加油鼓气,在他那里,我看到了人性的平凡和伟大,看到了布衣下的炎炎赤血。 他第一时间请缨,主动要求把所有的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到他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来。病因不明、病症难治,最糟糕的是疾病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个别医生难免有顾虑。钟南山深知事情的严重性,他坚定地说:“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现在是需要我们站出来的时候,不能丝毫犹豫,因为我们是医生,这是我们的职责!”一字一句,都外化出他那颗博大的心,在疫情的无情与残酷上,更显得格外温暖和动人。正因他肩上扛的可是无数人的期望啊,所以在抗疫路上不断迈出铿锵的步伐。

            天将明,我们同舟共济,绝不后退。

            他,身着一袭白衣,心若锦绸。面对肆虐的疫情,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义无反顾的奔赴在一线与疫情做斗争,他临危受命,接到消息83岁的钟南山院士立刻奔往武汉,因为没有车票,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钟南山院士便拿出资料研究疫情。正如食指所言:“要向人生索取,不向命运屈服。”抗疫如他,早已不自觉的成为了英雄。

            新年前夕口罩工厂复工加班;除夕夜半火神山医院里特殊的年夜饭;全国各地募捐浩浩荡荡……这是四海八荒的人们抛却新春的团圆与欢庆,撇去焦虑与慌张,奉己之力共筑长城万里,只愿再现中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的共同努力。而那些医护人员正在前线与“病魔”作斗争,是什么让他们连生命都不顾?是身后的那份牵挂,那份牵挂实在太过珍贵。

            窗外,大雨不停的洗刷着满是灰尘的世界,想必此时白衣天使也在洗涤着人间吧。5638万件物资、108亿捐款的背后是14亿同胞的万众一心,或许只有在真正的磨难下,才能切身感受到祖国到底有多强盛。中华泱泱万古长空,医护人员便是让大鹏扶摇而上的一阵清风;绿水青山绝美画卷,医护人员便是其中华丽的有一抹朱红;历史长轴绵延不绝,医护人员便是在那烟波缥缈处的一记翠柳。

            我为我是中国人骄傲,也为有钟南山这样的英雄骄傲,他理应是温柔了岁月的碧海长空。天将明,我们共同期待!

            我们的天使/郗蓓钰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 

         1月24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大量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时间就是生命。很多医务人员一天只顾得上吃一顿饭,一个上午都来不及喝一口水,有人在投入战斗的近1个月时间里,几乎没有脱下过白大褂,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钢铁般的精神,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整个中华大地。当我们团圆时,应该想到一些战士仍然守在祖国前线,为了祖国的和平、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没有一丝懈怠,因为这份工作的满意程度,也关乎着百姓的满意程度。  

            在疫情面前,八十四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赶赴武汉,冷静、无畏、迎难而上的身影,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他曾说:“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雨点冰冷,机器轰鸣。除夕之夜,在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工地上,灯火通明,上百台挖机、推土机等机器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大年三十早上8点,工人们已抵达施工现场,义无反顾地投入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这个春节,他们无暇照顾家中的父母和孩子,坚守在各自的“战场”上,甚至来不及和家人远程视频,报个平安。  

            抗击病毒的一幕幕情景让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感动,更要行动。在国家危难之时,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扛起社会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掌握了防控知识,防控疫情的大网才能织好、织牢,才能为抗击病毒做出自己的贡献。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凝心聚力,众志成城。人人奉献担当,各个从我做起,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抗议楷模/贾鹏焱

            2020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悄然打响了。在这场战役中,被感染人数从两位数,变为三位数;从三位数,变为四位数……面对极速飞涨的数字,白衣天使们主动请缨奔赴一线。他们面对疫情选择了逆向而行,选择了坚守和担当,用自己的血汗甚至生命为我们筑起了抗疫的钢铁长城,守卫着祖国人民的安全。我们深知,这很有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艰苦旅程,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段特殊的旅程。

            张定宇,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出生于1963年12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金银潭医院院长。

            在忙碌的金银潭医院里,总有一个佝偻的背影,他就是张定宇院长,年过五旬的他身患渐冻症,妻子在好几十公里外的医院因感染新冠病毒隔离治疗。每天午夜2:00入睡,凌晨4:00起床,在急诊楼中,他身着白大褂,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顾不上询问妻子的病情。眼镜上粘着水珠,漫着雾气,他那已经发病了的双腿走路颤颤巍巍的,摘下口罩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他那被消毒水侵蚀的一块一块往下掉皮的双手令人心疼。

            吴红卫,晋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主治医生,他主动申请前往武汉。一开始加入急救工作时的他身体极度不适,压抑的工作氛围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密不透气的工作服,压得他几乎要趴下。而他依然咬牙坚持每天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工作8小时以上,在这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饭,除了工作什么都不能。防护服使得他感到呼吸困难,护目镜上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雾气,视线变得模糊,导致平常的简单操作也会变得异常的困难。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他那颗热忱坚强的心。

            经过几天的努力,吴红卫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新的困难接踵而至,医院重症患者90%都需要呼吸机的支持,而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患者,他们精神萎靡求生欲望基地,这既影响医生的情绪,也不利于他们病情的康复。所以吴红卫不仅要给病人治疗,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给病人进行心理调节。困难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坚守着抗疫一线这块阵地,因为他的誓言是“不胜不归”。

            几个月的时间里,一代一代的抗议英雄前赴后继,终于使病魔收回它那恶魔般的双手。抗疫目前已经接近扫尾工作,千千万万个像张定宇和吴红卫一样的英雄们也回到了家乡。在此我也希望别的国家也能够迅速控制疫情,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快点过去,还地球一个“美丽的春天”。

            普普通通的“天使”  /?

            你可曾听闻过,前线是多么可怖?你又可曾听闻过,对于医生来说,他们的前线是哪里?没错,医院。已过阳春三月天,烈阳高照在云间。此时迫切望国安,情由心生与众连。医生们的心情,现在又是如何的呢? 

            我曾经在某个娱乐平台上看到过一篇文章。那是一篇文章,也仅仅是一篇文章,却包含着多少医生的无奈与无助!我还记得,她是一个从普普通通家庭出来打拼的小小医生,在订婚的日子之前疫情便已经爆发。她不再顾惜自己的婚礼,去往自己的工作单位,背着家人签下了上战场的“契约书”。也许,在家人知道自己要奔赴火场,会挽留自己,所以她甚至没有告知于自己的男朋友,只为了图个安心。往战场的地方奔去!连家也不能回去的感想又是什么?面对成百上千的患者,自己的压力又有多少?记者采访她,她不愿意透露姓名,身着防护服,好像下一秒就能飞快的投入战场。透过防护眼镜,我们可以看见,她那一对疲累不堪的眼睛,深重的黑眼圈,红血丝爬满眼珠,与姜黄的皮肤相映衬。即使防护眼镜已经把她勒的喘不过气来,她也不愿意卸下来这一份担当,一份责任。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谁也看不到她张什么样子,但是却能看到她为国家献出的一分心意,一份力量。在疫情稍微控制住之时,她终于能回家住了。拖着经过连续战斗已经疲软的身子,她摇摇晃晃的走到门口,迎来的却是邻居们的嫌弃。那一刻,她摇摇欲坠,仿佛跌入深渊。她什么也没有做错,她只是一位医生,一位普普通通的医生。

            当时,病毒正向我们快速袭来!悄无声息的病毒庞大着它的队伍,是谁,抵御它的入侵以保护人们平安?是那名扬天下的医生,是那最微小,并且无名无姓的医生。现在,病毒已经快速退去!我们不应该惧怕,更不应该退缩。可怕至极!——什么可怕?是病毒吗?不,我觉得,可怕的是那颗颗嫌弃救人治人的无名医生的心!病入膏肓的心! 

            振作起来吧,跌入谷底的医生们;清醒一下吧,像飞蛾一样弱小的人们!前进吧,总会有方向的,似蚂蚁扑向众敌一般,虽小,却众志成城,却可以消灭比自己大十几倍的敌人。普普通通的天使们啊,在千万束光中,总会有你的归宿,也不会被掷入深渊。

            英雄担当/?   

            新春的脚步如约而至,疫情的突袭令人意外。正直新春好时节,共抗疫情同渡难。庚子之年,疫情之灾,祖国未来,有你我守护。 

            在这阖家欢乐、喜迎新春的日子里,这突然袭击的“不速之客”,打破了新年的激动与喜悦,悄然无息地占领了湖北武汉,人民的生命危在旦夕!祖国母亲为保人民安危利益,迫不得已吹响“抗击疫情,共渡难关”的号召,在这迫在眉睫之时,有这么一群科学医护人员、爱国人士,他们不惧疫情,不畏艰险,不论安危,勇抗责任,担负起守护家园,保卫祖国的大国担当精神!令人可歌可泣。他们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拥有爱国爱民的情怀;更有愿意奉献祖国的境界! 

            对于这次的疫情抗击战,他的名字不能忽视。这位“铁血勇士”以83岁的高龄,主动请缨、挂帅出征。18日晚,听到祖国母亲的号召后,毫不犹豫来到抗疫战场,当时车票早已售空,他为了挽救更多人民的生命,终于在几番波折后挤上了一辆早已水泄不通的列车……此时,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式被打响。   

            时隔17年,重返战场的他,老当益壮,依然红光满面、意气风发。没有一丝懈怠,反而更加尽心竭力。他以坚持不懈的恒心,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探究病因;胸有成竹的他,持着十足的信心亲尝良药;他怀揣着必胜的决心熬药救国!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在熬药,在熬药的火候快灭之际,他力挽狂澜,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与痛苦,治服了无数人民的恐惧与不安;在火候过与旺盛之时,他苦心钻研,探出病痛之根源,熄灭各种不切实际、弄虚作假的谣言论坛……   

            像他这样的年纪,常人都在享受着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快快乐乐,而他,勇于站出来,做着非他人能做到的事情,承担起非他人能承担的责任,为人民服务着,为祖国奉献着!他就是这样无私无畏、默默奉献……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而壮烈的名字——钟南山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会胜利,如今处于噩梦之中的你我,终将会被和煦春风所唤醒,让我们一起聆听春日曼妙的旋律,默念痛苦的倒计时,期待明天胜利的曙光。我坚信,待到春暖花开时,你依然闪耀!

          抗疫先锋/?   

          寒冬之时,疫情之至,世间众生,凡人多矣。不平凡的人往往会在不平凡的境遇,做出不平凡的举动……   

          在这阖家团圆、喜迎新年的日子里,有位“不速之客”悄然无息地占领了武汉之城,原本洋溢欢笑的大陆,骤然间,空气都变得急促,国家卫生部紧急集结各大医学院长,急忙吹响抗疫的号角,此时,众多爱国之士,医护人员都纷纷响应祖国的号召。喜悦的氛围荡然无存。新的一年,带来的是医护人员的担当和我中华的气魄!   

          平凡如尘埃的我,虽不能如电视上医护人员一样,奔波前线、救死扶伤,但我可以做好我该做的事情,静等花开。    我常常独坐窗前,望窗外一切众生,望那微弱的余光,望那刺骨的寒风,望那孤独的清洁工。她头部武装齐全,身体却只披着一件脏乱单薄的外套,拿着一把大扫帚,尽心竭力地工作起来。寒冬的凌晨,街上本就人少,再加上如今,正处于疫情危难时刻,人数更是寥寥无几。只见清洁工刚扫完的垃圾又被狂风卷散,她驮着老腰,像垃圾所在方向挪动,从我这个角度看,这位清洁工阿姨好似贴着地面匍匐前进,她躬着腰,费力将扫帚抬起,将垃圾堆积在一起。哪位阿姨手上的冻疮尤为明显,但又极其耀眼,我认为这是这位清洁工最美的印记!狂风再一次卷起,天空中也发出一阵怒吼,紧接着,倾盆暴雨坠落人间,打击在那位清洁工的背上,我以为她会躲开,却不曾想,她不屈于暴雨,坚持在垃圾被风吹散前清理完…… 

            这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与坚定执着的信念值得被众人肯定,这种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精神更值得被敬仰!她虽然只是一位渺小的清洁工,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和那些医护人员是同等的,是一样的。或许,很多人都看不到她背后的默默付出;看不见她背后的辛勤努力,但她的无私是不能被世间尘埃所掩盖的!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春暖花开,看到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无论是谁,都在为抗疫所努力着,身为祖国希望的我们,现在何不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呢?我坚信,待到春暖花开,我们依然闪耀!

          抗疫中感人的人和事/荆泽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大爱无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打响了。

            有句话说得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来临之际,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纷纷援驰武汉。在除夕之夜,“白衣天使”逆行,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一张张写满忠诚的请战书,一颗颗保家卫国至死不渝热忱的心,他们用大医仁心,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张继先的故事。

            张继先奶奶出生于1966年,今年54岁,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简简单单,在大街上匆匆行走的千千万万个身体瘦弱的中年大妈中的一个是,但是,在抗击新型冠病毒肺炎的战场上,她却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一个人顶一个集团军的战神!

            2003年,一场灾难席卷中国——非典,变成了中国的一场噩梦,那些未脱去热闹的都市,那些未踏进梦乡的人们,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风暴,顷刻间将人间快乐席卷一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家都手足无措。大街上的寂静无声,醒目的白色的口罩,仿佛在无时无刻地在提醒人们,“非典”就在身边。医院里挤满了“非典”病人,人们对非典惊恐万分,却对它无可奈何。然而疫情无情人有情,党中央发出号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在最危险的时候,“白衣战士”挺身而出手,手拉手筑起一座抗击非典的城墙。张继先作为江汉区专家组的一员,每天的任务便是奔波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患者,从那时起,养成了看病要问病人职业地址的习惯,成就了她非常敏锐的洞察性和警惕性,张继先每天奔波在疫情最前线,夜以继日地研究抗击非典的药物,没睡过一宿好觉,只能守在实验室。她不想回家吗?她不想见家人吗?但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怀,促使她为国奋战,保家卫国,荣获抗击非典的三等功,可是这荣誉的背后又是她多少个日夜的不停奋斗啊!

            在去年12月26日,张继先接诊了家住医院附近的一对老年夫妇,他们因发烧咳嗽就医,虽然症状看起来像流感和肺炎,但拍出来的CP片却与猜测截然相反,肺上也有特殊表现,张继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率先意识出不对劲,并立即向医院上报,医院也继续上报,成功引起大家警惕,成为“疫情上报第一人”,为肺炎更大规模传染争取时间。疫情的传播速度太快了,1000万人口的武汉,没过了几天就彻底沦陷,大街上冷冷清清,只有救护车拉响着刺耳的警笛声呼啸而过,在大大小小的街道上进进出出。人们看到这一幕,心中是何等的恐慌,病毒就像幽灵,飘荡的空气中,人们都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就怕病毒随时可能降临在自己头上。张继先的心弦紧紧的绷着,病情的发展出乎意料,因为有非典“作战”经验,张继先在发现传染病后,就以专业的思维与方法,在她负责的呼吸科实施了紧急应对方案,紧急、快㨗、细致地采取强力措施应对。从发现那一家三口传染病开始,张继先奶奶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医院也及时批给了他们科室N95专业防护口罩。估计到医用口罩紧张、量少,张继先奶奶规定:只有进入那个区域才戴N95,其他区域还是一般医用口罩,因而在口罩严重不足时保证了医护人员的“战时”防护。同时,张继先奶奶安排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厚帆布的白色工作服作为防护服。第一例传染病收治5天后的12月31日,这批“隔离服工作服”就在第一时间寄到了科室。自购的工作服穿到白大褂和护士服的里面,这多穿的一层,就多了一层防护。到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够人传人时,医院才给呼吸科医护人员配备了三级防护服。所有的人才大吃一惊:他们竟然在与传染病共舞!张继先的这套厚帆布“防护服”居然保护了他们22天!

            在抗疫的每一天,她的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也已经透支,每时每刻都在与病毒博弈,用自己的命去救别人的命,舍小家为大家,她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至自己生死于外,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

          张继仙在疫情面前身经百战,临危不乱,执着坚守岗位勇于担当,如今再次成为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她不仅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也是一名抗击疫情的老兵,是我们广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让我们为张继先致敬!为这次抗疫的每一位英雄致敬!

          致敬最美的你/牟晋天

          我的妈妈我的母亲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她从大年初二就站在了防疫的一线为广大的市民做好安全的屏障,无怨无悔,直到现在。

            妈妈整日里就在虎尾沟社区拿着小喇叭再三宣传,宣传让大家不要出门在自己家里隔离14天,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乱出门;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摸排,有无从湖北、武汉回来的人员,要是有的话会及时告诉他或他们在自己的家里自主隔离14天,在14天内如果有需要买菜、扔垃圾的这些事情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帮忙代办,如果从武汉回来之后隔离够14天须出示返程车票。虽然这些事情会很繁琐,但妈妈她们和工作人员却有信心干的出色。

            其间有一次一户人家的邻居一口咬定这家人的儿子从武汉回来,经过仔细地排查,发现该户人家的儿子并没有返回,可是邻居非不信无奈之下,妈妈只好加上那户人家的儿子的微信,发起了共享定位才用事实证明了那户人家的儿子确实是在武汉,社区工作人员的想法真多,若是换做我,我可想不出这样的方法。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

            我们每个人都是祖国的一份子,在祖国有难的时候人人都要尽一份力,其实“英雄”人人可以当,只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就可以是一位英雄!谢谢您,妈妈,也谢谢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想诚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让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只要坚持就一定会胜利,加油!我们是最棒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人的人和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sn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