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
因为从小记事起,母亲就总跟老师或者别人说,这孩子不是太聪明,学东西慢。
慢慢的,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不是一个聪明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是个聪明人。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同学对我说,你很聪明。
当时,我先是一愣,然后就想,这是在真夸我,还是反讽?
现在,已经是成年人。
到底聪不聪明,聪明几分,其实心中早已有个定数。
只是谁还没有一颗不死的心、皮薄的脸?谁不想让人说自己好呢?
最近,也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就对“勤能补拙”这个词印象颇深。
联系最近看的李笑来的书,里面又提到“元认知能力”这个词。
我就借机显摆一下吧。纯属自娱自乐。
大家看过也别太认真,纯当逗乐即可。
元认知开启之后,我是这么想的?
1.“什么是勤?”“达到什么程度算勤?”
2.“怎么算拙?”“拙到什么程度需要勤能补?”
3.“补到什么程度就算补上了?”
仔细想想,感觉三个方面的问题,没有永恒的答案。因为深入下去,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
比如,对于现在内卷严重的人们,永远只有更勤奋的人。
他们“拙”吗?我觉得从学识、能力上可能他们永远都不会是最拙的那个。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一直“勤”下去呢?
我猜是对自身能力所对应的货币化价值不满意,才去勤下去的。这是一个目的,也是一个驱动力。
试想,如果他们一下子中了500万,或者一个机缘巧合,没有更“勤”,只是一个好运气,找到了一个比之前薪水更高的工作,他还会“勤”下去吗?
付出的劳动更少了,反而赚得更多了。
这样就算等价了吗?
所以,最后,我认为勤能不能补拙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觉得需要就需要,千万不要和别人盲目的比。
最后,祝每一个人都生活得不要太累。都能有闲暇之余享受生活的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