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的焦虑年年有,但今年额外多,而且是一波接一波。前阵子“北京2000万人假装生活”的热点还有余温,“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就又成了新热点,他们与各类鄙视链一道构成中产阶层的焦虑图景。
在学区房、没有英文名字的孩子被瞧不起等所谓现实的助推之下,教育之于孩子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孩子的父母竭尽所能来为自己的孩子购置装备,希望不要让孩子变成教育鄙视链的下端,中产家庭的教育正被异化为一场氪金的游戏。
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围绕学区房、高级幼儿园等构筑的教育鄙视链正在把教育物化为简单的所买即所得。但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教育不可能如此简单而直接地获得效果。
所买即所得背后是一个阶层的炫耀性展示。所谓“月薪3万,还撑不起孩子的暑假”本质上和“这个月我又要吃土了,这个包包花了我好几万”一样得瑟。坦率地说,对于大部分家庭,如此不惜地投入教育是不可能的。因此,一旦有资本能够站在这个消费档位,花钱的人已经可以鄙视大部分家庭了,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与社交货币。这样的炫耀直接驱动了不少家长的氪金之旅。
所买即所得是为自己的功利、焦虑与无助买单。正如很多人认同的观点,做父母是天地下做没有门槛的事情,高质量的教育是一件考验父母智识与技巧的事情。
对于尚有一些购买能力且不成熟的家长,单纯简单地以投入衡量教育,以购买力寻求安慰,是一种再合适不过的手段了。不过在这一交易中,家长们也逃避了很多事情。他们在这类交易中,孩子的诉求是被忽视的,比如他的爱好、意愿,家长其实更在意的是自己在投入中的获得感。
这是另一种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在消费逻辑上其实和购买健身卡等同于减肥,参加培训等同于考试必过是一个逻辑。只不过,我们从给自己挖坑变成了给孩子挖坑。
一些自己尚且没有活明白的人、或者能力不足以支撑阶层属性的父母,怎么能够仅仅依靠金钱投入就完成阶层上升呢?天下没有如此便宜的好事。如果你被这样的错觉困扰或者哄骗,该做的是反思和觉醒,而不是掏钱换安慰。
中产阶层该警惕的不仅是阶层固化,还有那些收割他们焦虑的人。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一些自媒体以及背后的利益组织,正在通过放大中产阶层的焦虑获益,并且将焦虑消解的门槛置换为各类买单行为。
曾有一段时间,北京的西城区的教学实力被自媒体大肆吹捧,学区房也因此获利而节节攀升。但这一系列背后是一家中介机构的统一行为。海淀学区房因户型较大动辄大百万,而西城区“老破小”的房子则更容易接盘。
这种被放大的焦虑为各个愿意买单的阶层都挖好了坑,没钱花几百万买学区房,就掏钱上动辄上万的双语幼儿园;没有钱上高级幼儿园,大不了还有兴趣班接盘;国外游学去不了,还有清华北大可以凑合。如此种种,各取所需,让各阶层的家长欣然买单。
我相信,按照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多家庭可以靠钱的堆积非常容易走上鄙视链的顶端,获得自己很成功的虚假快感,但仍有一些事情绝不是依靠掏钱就能轻松解决的。
大凉山孩子为了生存而搏击的头破血流,西安有农民工为了省电而热死,你的焦虑是不是有点浮夸呢?孩子不是碎钞机。醒醒吧挥舞着钞票的家长,救救你的孩子。
原文首发于澎湃新闻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