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身与镜头:
-
全画幅照相机:传统的照相机胶卷尺寸为35mm,35mm为胶卷的宽度(包括齿孔部分),35mm胶卷的感光面积为36 x 24mm²
-
焦平面:在机身正上方一个圆圈中间被一条直线贯穿,也是cmos所在的位置;
-
焦距:镜头的中心点到焦平面的距离,到CMOS的距离;焦距越大,视野越窄;反之亦反;
-
广角镜头:佳能非全画幅小于28/1.6毫米时成为广角镜头;尼康非全画幅小于28/1.5毫米时成为广角镜头;变形是广角镜头的特点,夸大了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如大鼻子狗;向画面内部延伸的空间范围越大;远处很清晰,近处也很清晰。
-
标准镜头:50/35毫米的镜头,接近人眼所看到的视野。
-
中焦镜头:60-90毫米焦距段;可以使背景朦胧,虚化;用于拍摄肖像;更不易变形(近大远小)
-
长焦镜头:全画幅下135毫米以上;适合拍摄野外生物,体育场的运动员,也会产生背景极其虚化,失去了广角镜头的空间感;会压缩近大远小的效果;
-
微距镜头:
二、快门、光圈和各种曝光模式:
照相机和人眼的区别
- 人眼转换信号、传输信号,将信号转化为记忆
- 相机转化信号、记录信号。
- 人眼用瞳孔控制进光量(曝光)
- 相机用光圈结合快门控制进光量(曝光)
- 人眼感光神经有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之分
- 相机感光有高低感光度之分
光圈优先模式
- 适合拍人像,模糊背景==大光圈
- 适合拍广告产品,每个地方清晰===小光圈
快门优先模式
- 适合拍流水====低速快门
- 适合拍运动的物体===高速快门
曝光补偿
白加黑减
拍摄白色曝光不足
拍摄黑色曝光过度
曝光补偿与拍摄时环境亮度没有任何关系,只与拍摄完成的照片亮度有关系
-
如何运用:比如山的颜色深,云的颜色浅,山的面积大一些、云的面积小一些。这时候该如何设置,就看你要表现什 么了。你如果想让云更清楚,让人第一眼看到的是云,那就是一方面取景时让云得面积更大一些,同时让云曝光准确,那么山的颜色就是你曝光补偿所针对的颜色, 这里,山颜色深,就是“黑”,那么你就需要减少曝光补偿,这样做,云就会正常清晰,山就会更深一些。反之,想表现山,取景时让山的面积更大一些,那么曝光 补偿就针对云,云颜色浅,就需要增加曝光补偿,结果就会云更亮更白一些,山则正常曝光。这种场景总结起来就是让主体面积大,补偿针对面积小的区域的颜色。
-
一些特殊场景的应用
-
1、 纯雪景
自然,我们想表现的是美丽的雪景,白茫茫一片很美丽,树也全是白的,但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有层次感的,远远近高低都不同,如果曝光 设置不好,拍出来就发白,把层次感掩盖了,成了白花花一片。如果雪景的背景是远处的天空,蓝的,相对雪的白色就是颜色深的,那么就需要用“黑减”的原则减 少曝光,来压暗天空,让白雪正常曝光,不致太亮丧失层次。 -
2、 雪景人像
这里,我们想表现的是人(人脸),那么雪成了背景,背景颜色白,为保证人脸曝光正常,然后用背景白加的原则增加曝光。说到这,其实 现实场景是很复杂的,比如我们其实也很想让背景的雪也曝光正常,看着好看些,这时候就需要让人脸有正常的光照了,比如侧光拍摄,或者对人脸进行反光镜人工 补光等等。而不是简单的让背景的雪亮的看不清层次了。另外,如果没有辅助光,在对人脸进行点测光后,再按背景白加的原则加曝光,可能就会导致人脸过曝。但 如果不加的话,背景的雪就会发暗一些,不好看。所以说拍雪景人像不太好拍,需要光照比较好或者有反光板。 -
3、 逆光人像
其实跟刚才说的雪景人像一样,如果你不想拍剪影,而想把人脸细节也表现出来,就只能加辅助光了,加了辅助光以后,再根据主体颜色和 背景颜色比较决定增减补偿。如果想拍剪影,那么天空就是主体,不能让他过曝,剪影颜色深,用黑减的原则,需要减少曝光,让天空正常,让黑影更黑。 -
4、 强烈反差
比如偏正午阳光普照下的蓝天白云和大地等等,对与天和地你都想表现清楚,其实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渐变镜,把天空先压暗,但是还是存在较大反差,就需要以大地为主体,适当增加曝光,让大地不致显得太黑,但是也不能太多,否则天空又会过曝。
-
-
建议:对于拍摄场景快速变化的,按正常设置一会需要加一会需要减,搞不好就容易忘了的时候,个人建议曝光设为0,存成raw文件,后期对raw文件重新进行曝光修改,比对jpg修改要减少画质损失。据说RAW调整的曝光增减幅度可以达到正负2级。
p模式
- p模式,程序自动曝光
- 它和全自动模式一样,相机会在测光后为摄影者自动设定光圈和快门组合。P模式虽自动完成测光和曝光设置,有所不同的是,在该模式下仍允许摄影者对曝光补偿,感光度、白平衡进行设置和修改,为摄影者保留了一些拍摄自由。而且在此模式下还可以对测光模式、内置闪光灯进行调节。
画幅的意义
- 画幅越大,广角的优势越明显,放大的照片越清晰,能够实现的像素值越高。
- 同等像素下,画幅大的照相机记录影像的质量高,像素之间的间隙可以越大,之间干扰就越小。
- 数码照相机可以更改像素大小,但并不改变画幅。
画质
- 佳能照相机,扇形表示压缩率比较低,锯齿表示压缩率较高
- 如果想存储越多照片,则应选择锯齿较多的模式
- raw格式压缩率最小,甚至可以更改白平衡
景深:
- 景深与光圈成反比
- 景深与焦距成反比
- 景深与拍摄距离(对角距离)成正比
P模式:感光度iso
- 晴朗的户外适合使用iso100
- 阴郁的天气使用iso200
- 室内使用iso400或更高
- 胶片的iso值越高,满足曝光所需的进光量越少。
- 放大电流信号会产生热燥点,iso越高,噪点越明显。
- 只要光线允许,应该将iso尽量降低。
P模式:白平衡
- 色温转换滤镜
- 色温调节滤镜
- 模式:自动,日光(白光),钨丝灯 ,阴影,阴天,闪光灯,荧光,
- 自定义白平衡:需要拍摄样例,然后进入白平衡模式进行设定
P模式:对焦
- 对焦方式的选择
P模式:测光模式
手动模式:
-
可以任意的控制快门和光圈和感光度
-
曝光过度:测光表+的一边,可以减少进光量
-
曝光不足:测光表-的一边,可以增加进光量
-
测光表无法将所有的画面做到准确的曝光,如雪景、黑色的有光泽的相机,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
- TTL测光系统不够智能化
- TTL测光:Through The Lens,一种通过相机镜头测量光线的方法。
- TTL测量的是物体反射光线的量,而非场景的受光量。
- TTL测光的标准是将被测量区域还原为中间灰。
-
中间灰:
- 相机认为所有的物体正常的颜色应该是中间灰,所以当相机拍摄白板的时候,它认为是光线较强的原因导致白板这么白,白板的真实颜色应该是中间灰,所以应该减少进光量,还原成白色。黑板同理;
- 在优先模式下,程序自动模式下,做白加黑减。
- 本身为中间灰的物体:红色砖,沙子,翠绿色的树叶,人的皮肤
白加黑减
- 由于测光表将中间灰作为所有物体的曝光标准,所以在自动测光的时候会做白减黑加。
- 白:光线明亮的、颜色浅的可看做白
- 黑:光线暗的,颜色深的可看做黑
测光模式选择
1.平均测光/3d矩阵测光/评价测光/多重测光
- 受光均匀,没有明显的明暗反差,将取景器中的每个区域分成相等的部分,每个区域都测光,做加权平均,重点顾及焦点的测光。如果画面本身明暗反差较大,则曝光会不准确,如逆光的情况。
2.中央重点测光
- 测量整个画面,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的位置测光,而非焦点的位置,适合旅游拍人像。
- 纪实作品和人物肖像等以中央构图为主的领域
- 当画面采用框架式构图时,最好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以排除构框景物对测光值的干扰
- 但这一测光模式也存在显著缺点。当主体严重偏离画面中央,如拍人像时采取三分法构图和边缘构图时,这一模式无法发挥作用。
- image.png
3.点测光
- 如果环境受光反差很大,明暗对比分明,一种极端的测光方式,会导致背景模糊,但主体会很清晰,如背光测光。
- 是一种非常利于控制画面的整体亮度倾向的测光方式,当你使用点测光,以亮部测光时,画面的影调就会偏暗,以暗部测光时,画面的影调就会偏亮。主体测光时,主体就会曝光准确,比主体暗的会曝光不足,比主体亮的会曝光过度。
- 同时适用于微距摄影、逆光中对象的或对象特写等,也用于营造高调或低调的特殊艺术效果。
- 点测光只是对很小的区域准确测光,区域外景物的明暗对测光无影响,所以测光精度很高,其用途主要是可对远处特定的小区域测光。
- Nikon相机的点测光是测量焦点周围的狭小区域,cannon照相机则多为测量取景器中心狭小区域。
- 场景:日落和剪影、营造艺术氛围
- 选择合适的测光点:有一个基本原则,选择中间调,也就是在大光比的环境下,选择画面亮部偏暗处,或暗部偏亮处。
4. 局部测光
- 和点测光原理类似,都是只选取画面某一部分进行独立测光,而忽略画面其他部分。区别在于,局部测光模式的选取面积比点测光要大得多
- 当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不大,并与背景反差较大时,是最适合应用这一测光模式的时机。
- 舞台摄影、体育竞技类摄影、人物特写等题材,最适合使用局部测光模式。
- 拍摄人物画面比例不是很大的逆光人像时,也可以考虑使用这一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