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李商隐:我写的不是诗,我写的是诗的感觉(下)

李商隐:我写的不是诗,我写的是诗的感觉(下)

作者: 湛青飞白的杂杂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21-02-03 20:52 被阅读0次

    歪解诗词2.0(100/008)

    无论是庄子梦蝶还是望帝变杜鹃,都是曾经拥有或经历过一些美好,但最终失去了这些美好,美梦一场或欢乐一时终究都成为了过去,说到底还是一种“求而不得”的惆怅。

    再看颔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里所用的典故是沧海中的珍珠月圆时则珠圆,月亏则珠虚,海中还有一种鲛人,它们哭泣的眼泪会变成珍珠,蓝田这个地方盛产玉,因而整座山在阳光的映照下会生出一种光辉,像是烟雾缭绕着山,但在其中的人并不能感受到。

    从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句编织了两种非常唯美忧伤的意境,一个在夜间,明月照映这沧海中晶莹剔透的珍珠,一个在日间,阳光照耀着玉山缭绕生烟。这两种景象美丽得都接近于幻象了,可望不可即。

    颈联中的两句是从人的角度写求而不得的惆怅,而颔联的两句是从景的角度写可望不可即的忧伤,归根结底这两联写的都是一种追寻-失落的感觉。这种感觉即使我们不了解文字典故,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就是李商隐的厉害之处。

    尾联是说,这种情感不是等到后来成为回忆之时才觉得惆怅忧伤,只是我当时经历的时候也是一片迷茫惘然。

    追寻,然后失落,当下经历时可能还是懵懂的状态,后来回忆时能看得更清晰,这不就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的境遇吗?这诗的感觉自然就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我认为,李商隐的诗之所以这样迷离难懂,其一是因为他在诗中用的意象都比较飘忽,彼此间的联系很弱,不细加考察都很难发现,比如庄生蝴蝶、望帝杜鹃、沧海的明月和珍珠、蓝田的玉等,这几个都彼此独立,来自天上地下四面八方,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东一句西一句,要细品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甚至这联系还是多种层面的。

    其二是因为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都比较迷幻缥缈。李商隐喜欢李贺,作诗喜欢模仿李贺,李贺的诗里有很多坟墓、鬼怪以及黄泉世界之类的东西,很多意境光怪陆离,充满了暗黑压抑和神秘莫测。李商隐虽然没有像李贺那样把意境写得阴沉,但他以此为借鉴刻意追求了另一个维度的神秘,那就是用语言创造一种唯美迷离的神秘。

    李商隐的诗很美,除了诗的感觉美之外,文字组合也非常有美感。比如文字上用锦瑟、晓梦、蝴蝶、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珍珠、蓝田、暖日、美玉等,每一种词本身所代表的含义就很美好。同时,把它们组合起来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读起来唇齿相谐,美感自然而然就生发出来了。

    最后,李商隐的诗就形成了一种让人一读就似曾相识,待细说又说不分明的感觉,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去细品之后觉得自己品对了,结果一看别人的看法,好像也是那么回事儿,解读的层次和角度实在太多了,但最初的那抹四“似曾相识”的情愫却大面上是比较清晰的,也是共鸣最多的。

    如果你还是无法找到欣赏李商隐诗的方法,不妨参照一下“表现主义”这个绘画流派。

    先看一张正常的图画。

    这是一个正常人拍苍蝇的画面,而“表现主义”艺术家就会这样处理:

    如果不看上一幅进行对比,可能会完全看不懂画面,主体完全被抽象化或扭曲化了,但是你依然能从这画面里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狂乱、焦虑、恐惧的情感。

    李商隐的诗也是类似这样的道理,他把诗中的事物、人物、环境等都用典故或其他的手段包裹起来了,或者和别的东西揉在了一起,或者将其本来含义挖深拉长,等等,然后形成了诗。但他想要表现的不过就是他自己的一种感觉,写诗当下他内心的幽微情感而已。

    如果说,表现主义画的不是主体,而是画家对主体的感觉的话,那么李商隐的诗,写的也不是那些意象、意境和典故,而是他投注在其上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商隐:我写的不是诗,我写的是诗的感觉(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wm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