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身份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身份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作者: 屋边星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0-17 11:06 被阅读0次

    读《掌控习惯》一书,大家认为对自己最有触动点的是哪句话?个人认为就是“身份决定习惯”。只有我们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把习惯掌控住,为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你也许听说习惯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是,习惯为什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做任何事情,我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就像有关爱因斯坦的一个故事里说的,我们不能只成为出租车司机知识。只有这样,才有信仰,有动力、有毅力把事情做好。

    在《掌控习惯》一书,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正是这样说的,”身份决定习惯“。养成习惯的前提和基础是确立信念和身份,只有在信念和身份明晰后,有策略地进行有关习惯学习养成,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身份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改变一生的命运。

    下面,我结合《掌控习惯》书中作者关于“身份决定习惯”论述来讲清这个“why”。

    一、人脑强大的暗示力

    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亚当·奥尔特的《暗示力》一书。暗示力是比说服、指示和命令等外显因素更强大的力量。洞悉了何为暗示力,就掌握了重塑人们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法门。

    心理暗示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很多时候,它能让一个人发挥出超强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专家约瑟夫·墨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你的意识做出任何的假设和默许,你的潜意识都会接受,并且会实现这样一个意向。”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世界上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当一个人不断地运用积极的信号来暗示自己的时候,他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感染,并且会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

    下面讲一个真实的故事:50年代初有一位爱疑神疑鬼的人,总是怀疑自己有病,便到医院去看。医生诊断后告诉他,你没有病。他还不信,非让医生给他透视照片不可。逼得医生没有办法,只好给他照了一张相。紧跟着一位病很重的人也进来拍片照相。过了两天底片冲洗出来,两人的底片装病历档案时不小心,放颠倒了。医生一看,大吃一惊,连声道歉:“没想到您病得这么重,我们竟没看出来,赶快用贵重药,赶快回家休息吧!”

    本来这个人心眼就小,疑神疑鬼,没病都想病,这下子就更受不了了,精神几乎崩溃,整日忧心忡忡,真的得了病,越来越重,没过一年,就告别了人间。

    另一个人呢,本来就不拿病当一回事,这回一看底片,没病了,心里更轻松了,整天高高兴兴地锻炼,正常上下班。再过一年复查,病灶真的没有了。

    后来,人们才发现底片装颠倒了。人们分析,为什么没病的人,最后病得离开人世了呢?要紧的是他施加了自己有病快不行了的潜意识,从那里接受了不行了的指令,便编制不行了、身体各个器官全面撤退的程序,最后真的不行了。另一个人的潜意识则编制自己没病、自己能行的程序,身体各个器官按照这一程序清理了“不行”的病灶,身体便恢复了健康。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有关佛洛依德的故事里也有一个。

    人脑分为“意识”  “下意识” “潜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的功能很强。有的科学家研究问题,数学家算题,百思不得其解,但睡梦中惊醒,有了答案,人们认为这是潜意识的功劳。意识将已知、求证的内容通过下意识,输送给了潜意识,潜意识便默默开始工作,得出答案,再通过下意识输送给意识。

    在临床心理学科里,也有这种实验,将精神异常的不良少年,以品优学生对待,并施以暗示,让其“自以为是”,并表现如正常人及品优学生一样,结果真的恢复正常,发挥了惊人的效果。这也是潜意识使人发生了转变。

    因此,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充分利用潜意识的魔力,调动自己的整个思想、意志、精神、体力,你一定会成为你所期待的人。

    同样,知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改变习惯的关键。建立信念和身份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只有当你明确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渐渐地就会真的成为这样的人。比如你想要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那么你必须想把自己认定为一个健康饮食达人,这样才能推动你抵制住垃圾食品的诱惑,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所以,习惯养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成为你自己的过程。

    心理学家罗伯特迪尔茨发现,人在思考时,逻辑层次会分为六个层面:环境、行为、能力、价值观、身份和愿景。这六个层级逐级上升,越是能够站在高层次看问题,问题就越容易被解决。在这六个层级中,“身份“是非常关键的一级,因为“身份”会影响环境、行为、能力和价值观。

    《掌控习惯》作者提出习惯的转变有三个层次:

    (1)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面是仅把目光放在改变的结果上,比如减肥、赢得冠军等,我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多数都属于这个层面。

    (2)改变你的过程。这个层面涉及改变习惯和系统,比如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房间等,我们养成的大多数习惯都是在这个层面发生的。

    (3)改变你的身份。这个层面是有关改变信仰的,比如价值观、自我形象、对他人的判断等,我们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都在这个层面中。

    从转变习惯的这三个层次,改变身份才是最为本质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在改变结果,就会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目标的达成上,这样会导致在坚持一段时间后,就选择放弃。相反,我们要专注于体系,即围绕着实现身份所有的目标。

    二、改变身份的两个关键步骤

    我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会形成不同的信念,而信念会决定我们做出什么样的行为,进而决定能否养成习惯。任何都没有与生俱来的信念,每个信念,都是通过后天习得并由经验磨砺出来的。

    习惯和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一种行为重复次数越多,逐渐养成了习惯之后,也会不断强化我们的身份。你每采取一次行动,都是在给想要成为的身份进行投票一两次可能不能改变信念,但如果随着票数不断增多新的身份不断被强化。渐新地这个新身份就会被固定下来,从而带来有意义的转变。

    改变身份其实并不难,它只需要我们做好两个步骤:一是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二是用小的成就和进步证明给自己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真要回答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一不小心我们就会把“结果”和“身份”混淆。比如,有些人说想要成为能“著书立说”的人,这个并不是身份,而是一个行为的结果,因为“著书立说”可能是一个专心致志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所以,确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是确立一个目标,或者列出行为的结果,而是要能用这个身份表现出你的原则和价值观。

    其次,是要用小的成就和进步证明给自己看,强化我们想要实现的身份。我们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让自己取得一些小进步,从而让自己对身份的确立和习惯的养成充满信心。比如,你想要减肥,那么首先要思考“健康的人会做什么”,它可能包括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那么你可以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小尝试,当你通过这两个措施让自己的体重下降时,实现“健康的人”这个身份的愿望就会越强烈,进而会将健康饮食和运动的习惯逐渐养成。

    三、养成习惯要专注于体系

    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只有体系会推动我们的进步。

    自1908年之后,英国的职业自行车手碌碌无为近百年,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仅获得过1枚金牌,直到2003年,夫布雷斯福德担任了英国职业自行车运动管理机构的绩效总监,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布雷斯福德和以往的教练不同,他一丝不地执行自己制定的“边际收益的聚合“战略,就是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他把有关骑自行车的整个环节都分解开来,然后把每个分解出来的部分改进1%。

    当把各个部分的改进汇集在一起之后,就会发现整体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布雷斯福德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将英国自行车运动拉向了新的高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取了公路和赛道自行车项目60%的金牌,四年后转战伦敦时,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记录,在后续的多项比赛中,英国的自行车运动依然连续夺冠。

    从英国自行车队的案例,我们就可以看到,关注整个体系,而非单一目标,更有助于实现复利的收益。很多时候,习惯难以改成,问题的根源或许并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我们体系。坏习惯循环往复,不是因为我们不想改变,而是因为我们用来改变的体系存在问题。改变习惯要做的不是拔高目标,而是落实体系。

    所以,对于基于结果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基于身份的习惯,重点是你想要成为谁。如果你从来没有改变支配着你以往行为的潜在信念,就很难改变习惯,即使你制定了新目标和新计划,但是你还是你,并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三、掌控习惯的四大定律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经意间,或许我们发现在感到焦虑时,跑步可以让自己平静下来。一天的工作结束,疲惫不堪,但玩游戏可以让自己放松。这些偶然发现的意想不到的“奖励”,会对我们今后的行为做出指引,我们的大脑会开始梳理得到“奖励”前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并且会试图寻找触发“奖励”的因素,让自己频繁的获得“奖励”。这就是人类全部行为背后的反馈回路:尝试、失败、学习,然后进行不同的尝试。经过一番尝试和练习,无用的行为会逐渐消失,而有用的行为会得到加强,这正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每当我们反复面对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脑就开始把解决它的过程自动化。我们的习惯只是解决自己经常面临的问题和压力的一系列自动解决方案。所有习惯的形成,都会经历相同顺序的四个阶段:提出、渴求、反应和奖励。

    这四个阶段也是养成习惯的四大定律。

    1、提示:让它显而易见

    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透过患者的面色就能准确判断出问题所在一个博物馆馆长,打眼一看就能别文物的真假。这些人并不是天生具有特殊能力,而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了自觉意识,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读。简单来说,只要有足够的练习,你就可以不假思索地预测特定结果的提示。

    2、渴求:让它有吸引力

    即使你不是脑科学专家,或许也一定知道多巴胺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其实,多巴胺很多时候都在充当着“坏蛋”的角色,让我们一步步陷入困境。

    当你决心减肥,但是一想到减肥成功后,就可以品尝各种美食时,体内就会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你忍不住想要现在就去试一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好习惯难以养成,坏习惯总戒不掉的原因。

    习惯是我们自然而然反复进行的一系列动作,之所以会进行这些行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分泌大量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愉悦。但多巴胺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你正在做让你感到愉悦的事情:二是某件事能够在未来让你得到快乐。换句话说,在你体验快乐和期待快乐时,都会分泌多巴胺。

    正是因为在期待快乐时,也会分泌多巴胺,才导致了我们把未来的结果,错当成了已经达成的目标,所以会经不起诱惑,总是重复错误的行为。比如,每当想到吸烟后的快感,就会分泌大量多巴胺,紧接着就会真的拿起烟来吸,于是戒烟就总不成功。

    由此可见,有时候让自己分泌过多的多巴胺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戒掉坏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控制住自己“期待的快乐”。

    3、反应:让它简单易行

    我们做做多事情前,总会试图先花一些时间寻找最佳的方法,比如试图寻找减肥捷径、强身健体的最优方案、开展副业的好点子等。这种一门心思地寻找做事的最佳方式,会让我们陷入过度的“酝酿”,而始终没能付诸行动。所以,要想掌控习惯,不能力求完美,让自己总是停留在“酝酿”的准备阶段,而要行动起来,要关注行为重复的次数,当重复的次数越来越多,就会自然而言形成习惯。

    然而,要确保行为的次数,最为关键的原则就是“让它简单易行”,最好可以毫不费力,因为越是简单,它消耗的意志力越少,越容易重复。相反,如果你的行动方案很复杂,甚至对你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坚持不了几天,可能就会因“太难了”而放弃。

    4、奖励:让它令人愉悦

    一件事情一旦能让我们感到愉悦,我们重复去做这件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口香糖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早在19世纪初,口香糖就已经投放市场,但销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1891年箭牌的推出,口香糖的销量开始剧增。因为早期的口香糖没有任何味道,仅仅是耐咀嚼,但后来箭牌增加留兰香和多汁水果等口味后,让这款产品变得美味诱人。再配上“清新你的口味”的广告词,让很多人有了对口香糖更大的需求。

    所以,要确保行为的重复,不仅要让它显而易见、有吸引力、简单易行,还要让它令人愉悦,能让它给予我们足够的即时满足。

    总结

    你给一个人一枚硬币,并不能让他变得富有,但如果很多人同时给一个人一枚硬币,他或许就会变得富有。个小动作在重复足够多次后,就会产生巨大的效果,而这正是习惯所发挥的价值和力量。

    相比于整个系统,小改进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你能持续进行小改进,那么整个系统终究会被全部更新。所以,掌控习惯并不是成功的达成某个目标,也不是跨越终点线,而是一个让人不断得以进步、精益求精的过程。只要你能坚持不懈、永不停歌,就能是实现意想不到的收益和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身份决定习惯,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czr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