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犯罪心理实验室
Question No.43:当行为人进化成累犯,行为人在想什么

Question No.43:当行为人进化成累犯,行为人在想什么

作者: 十方迦南 | 来源:发表于2017-08-26 15:24 被阅读13次

    上一期我们讲了初犯,也指明了说初犯是一个犯罪者进化的必经过程,所以在Question 43 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的认识,那就是进化的第二阶段,累犯的心理特征。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累犯肯定是要加重处罚的,因为你都已经执行完毕了,5年内你又一次的犯罪,这个当然要加重啊,要不然呢?不加重难道无动于衷不成?

    很多人可能会问,说累犯都已经被处罚过一次了啊,为什么还会继续犯罪呢?这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初犯年龄偏年轻化,改造不到位

    2.标签化

    3.于监狱中交流习得新的犯罪技能

    4.对于群体行为的抵抗力缺失

    5.环境影响依然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初犯时年龄越小,再犯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越小的年龄,意味着犯罪习惯就越顽固,矫正的成功率就会越小,而这个趋向,确实也是在往年轻化发展的。说完了再犯的原因,累犯的心理上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首先,依旧是物欲。

    不要以为经过了改造就会磨灭物欲,太单纯了!物欲是一个一直存在的东西,但是累犯不一样,因为累犯对于物欲有一种弥补心态,累犯在监狱中由于受到管制,在重新返回社会之后会产生一种之前失去的,现在都要拿回来的心理,当然这种心理是不平常的,也不是所有累犯都会有的,但是概率上,这种心理是存在的,而且在再犯罪的过程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交往。不可否认,人是社会的动物,交往的需求是所有人都会有的,而有过前科的人也不例外。被监禁,有时候意味着监狱外社会关系的断裂和缺失,但是这种缺失,会在监狱内得到弥补。我之前有问,说监狱是个什么场所,真的只是剥夺人身自由的场所吗?并不是,监狱是个交流和学习的场所,这种交流和学习,是针对犯罪技能和犯罪经历的,这种交流和学习是负面的,但是可悲的是,这种行为并不能被完全的制止。所以,从监狱出来,曾经在里面的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也在外面,就会自然走的比较近,这样的群体,就会相互影响。

    再次,标签化。

    我们有讨论过标签化的严重程度,标签化可以摧毁一个人重新建立的自信心,然后产生很深的个体自我否定,并且走回以前的老路。但是标签化是不是能很好的避免?在一个社会道德观念强,超我压制的社会环境中,标签化很容易产生,到目前为止,我们依旧在服刑人员再社会化这个层面做的不够好,不够全面。初犯结束了改造之后,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社会,但是社会环境的反馈是负面的,很多人因为初犯的经历而对个体敬而远之,并不能接纳,有任何的非正常行为首先怀疑的就是有前科的个体,这样的行为和表现使得个体觉得不被社会接受,没有出路,于是开始怀疑自己能做什么,并且最后回到犯罪的心理状态。

    最后,报复。为什么要报复?报复的根源是心理感受的不对等。行为人可能会出现对政府的反感,对社会的灰心,觉得判决不公正,觉得自己是被冤枉的等等心理,这些负面心理最终都会发酵,形成一种漠然的心态,表现为对社会的不关心,对感情的淡漠,对政府的排斥等。而抱着这样心态的行为人在回到社会的怀抱的时候,标签化的效应致使个体不能融入,这个时候这种心态就会转变为一种抱怨,认为自己今天这样的处境完全就是之前的种种造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产生报复的心理,会出现我不好任何人都不能好的心态,于是积极的实施犯罪行为。

    当然啦,以上我们说的几点,只是累犯心理中比较大的几点,其他的还有一些特点,会在后面讲到,其中就包括了

    “犯罪合理化”

    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提前想一下,“犯罪合理化”

    在一个个体从初犯进化到职业犯的过程中,是如何变化发展的,曲线又是怎么样的呢?

    期待你们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Question No.43:当行为人进化成累犯,行为人在想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am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