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电影评论电影简书电影
“猫眼电影”合作特别企划:电影《惊天破》犯罪心理学套路探究

“猫眼电影”合作特别企划:电影《惊天破》犯罪心理学套路探究

作者: 十方迦南 | 来源:发表于2016-10-25 09:01 被阅读105次

    和猫眼电影的合作,真的是缘分,来的比较快,也很愉快,进正题!

    《惊天破》会去看,其实真的是因为刘青云在里面演了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的角色,这个比较吸引我。这个人设在小荧幕这两年比较火热,一些网剧的开播,带来了话题,但是相比之下,犯罪心理学教授这个人设进入到国内大荧幕的却少之又少。

    自从这个题材火了之后,我就经常回答一些问题,比如是不是真实啊,还原度是不是高啊,用了哪些技术之类的。实话说,我也是带着这些问题来看《惊天破》这部电影的,吃瓜群众的心态收一收,非常仔细的看了一遍,意料之内的,看完之后我整个人就有点懵了,于是就有了这个类似于评价的文章,我们姑且称它为“电影中出现的犯罪心理学手段探究吧”。

    接下来我会挑出电影中的若干片段来聊一聊关于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的事情,


    1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looks into you.—Nietzsche  尼采的话开头,是用来点题的,这个点题实际上是针对车家伟,一个长期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的人,如果被感染,会变成什么样呢?就好像阿瑟·柯南·道尔曾经写过得一句话“医生若走上邪路就成了一流的罪犯。他有胆量,也有知识。”现实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案例出现?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哈罗德·希普曼。那么我们在研究犯罪者心理的时候,是不是会有类似的倾向出现,或者说是不是会变的很压抑,很暴躁?情绪是有的,但是不会去犯罪啦!你很了解一个事情的时候,这个事情的兴奋度对你来说就降低了,犯罪终究是一个行为,在道德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兴奋度降低带来的反馈就会相应减少,犯罪的可能性在一般条件下,就会降低。

    2

    用谢霆锋饰演的马进进行案件现场还原,因为他是除目标外唯一一个亲历者了,而这个时候目标已经死亡。但是这样的方法有疑虑,一般现实中是不会轻易使用的,因为在被行为人无防备的情况下的突发行为,虽然可以激发当事人的对事件的较清晰的回忆,但是对于一般人,犯罪经历的重新经历,对其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加深心理创伤程度。

    3

    说实在话,电影中的犯罪心理学技巧运用的真的不多,但是确实也有一些现实中侦查和审讯中会用到的技巧的体现,

    首先,有一些基础的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应用,比如车家伟教授说:“奖励是对人最好的动力”,这属于正强化;手握方向盘,车速在限制车速之下,与之前马进的行事风格释放出来的性格对比,判断与本身性格不符,马进在刻意压制;面部表情分析,皱眉和笑的时候用到的肌肉数量;宾馆内在目标逃跑后询问车家伟意见,车家伟转移话题,但是这个转移是下意识的,因为人在真实目的被识破的时候会快速反应,一般这种快速反应会联系之前的印象或经历,这里说的抽烟太多会死,是因为他本身就提醒过将军的弟弟。

    其次,有一些现场勘查的技巧应用,比如钟楼那一段,既然钟楼是犯罪现场,按照“接触即残留”的理论,就一定会留下什么线索,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宾馆房间通过水还没有冷这个情况判断目标的逃离时间。

    4

    我看完电影之后,发现了两个在犯罪心理上面的漏洞,这种漏洞在现实中是不允许存在的。这里先写第一个,关于高仕仁医生的死亡问题。

    问题一:是杀人灭口吗?并不是,杀了高仕仁只能更早的把注意引到车家伟身上;

    问题二:是模仿杀人吗?并不是,因为照后面车家伟的自己的回忆是冲动杀人(这里出现了第一个说不通的地方)。因为犯罪现场的确进行过伪造,和将军杀人是一样的,一个冲动杀人(激情犯罪),从电影内容看,在得知真实情况之后,冲上去就是一刀,心理决策过程很短,根本没有办法去模仿连环杀人犯的手法,还有关键性的水晶象棋,要是准备水晶象棋,就一定是有计划杀人了,这个和电影表现上面的冲突就很大了,车家伟没有理由计划杀害高仕仁,因为在和高仕仁谈话之前,车家伟并不知道自己的肝是将军的,之前的各种变化只是由于自己不清楚为什么会有暴力倾向,也许是排斥,为了弄清楚所以去找高仕仁;

    而另一个可以说明是冲动犯罪的,就是我认为本电影在刘青云饰演的犯罪心理学教授身上最大的一个漏洞,就是车家伟有明确的高仕仁被害的时候的时间证据和地理证据,这么全面且好得到的证据,要是车家伟真的是计划犯罪,以一个犯罪心理学教授的背景,他会做的这么显而易见吗?所以唯一在这个点上合理的解释,就是本来车家伟只是去台湾找高仕仁咨询,但是却因为得到答案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程度产生的冲动和高仕仁对整件事情的负面态度,激情杀人。

    而如果这样,这和电影中的表现就完全的是背离的了,也和刘青云饰演的犯罪心理学教授的人物性格塑造是背离的,一句话就是这样太蠢了啊!!!

    5

    关于车家伟的棋子,电影中的车家伟在下一盘棋,第一个棋子是将军的双胞胎弟弟,第二个棋子是相茹,而马进则是车家伟试图控制和拉拢的关键一个棋子。将军的弟弟和相茹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想报复,并且认知本身存在偏差。

    车家伟与将军的双胞胎弟弟:将军的弟弟主要是因为想复仇,所以需要依托一个在世界观上面一致的人,遇到车家伟的时候,车家伟的世界观已经在杀了高仕仁后发生了质的改变,行动目标一致,为共同犯罪人。但是现实中,这种与感情相关的复仇行为,我们归结为“纠葛”,也就是将军的弟弟应该是“纠葛杀人”的犯罪心理,这类型的心理有一个特点,就是打击目标一般是伤害的直接造成者,所以目标本身应该只有马进一个人,但是电影中的报复发生了泛华,这种泛华在认知偏差的基础上是可以理解的,现实中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

    车家伟与相茹:车家伟控制着相茹,前提是相茹也想复仇,相茹的认知本身存在一定的错位,相茹因为爱着将军,所以认为将军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持真正的正义,将军的死属于重大变故,相茹应该是有“创伤症候群”的症状存在的,比如反复回忆,失眠,自杀,车家伟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告诉相茹,说那个男人移植了将军的心脏,你走出来的办法就是去接近和感受他,注意这里是一个相茹心理上的正强化。接下来将军弟弟时候,车家伟告诉相茹,让相茹受到连续的打击,说将军兄弟两个,都是被一个男人杀害,而这个男人就是之前车家伟让相茹接近的男人,这里是一个大大的负强化。人在极端情感交替之后,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现象,叫情失症,这个时候更加容易被人控制,更加容易无条件采纳别人的意见,更加容易被说服,而车家伟就是利用这一点,让相茹产生瞬间的心理失控,为了报复和惩罚自己,自杀之后陷害马进。现实中要从心理上控制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犯罪心理学上面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比较有名的“日本角田美代子杀人事件”都是在极端心理状态交替的情况下达到控制的目的,像电影中这样一瞬间完成的,现实可能无法做到,需要一个周期去破坏和重建。

    车家伟与马进:车家伟逼马进进行选择,让马进在心理上陷入困难,随后推高心理极端,激发暴力倾向,绝望,冲动,无措等负面情绪,让马进的心理崩溃,从而在心理上拉拢马进,和其他车家伟的棋子一样。

    6

    将军兄弟是原发型的犯罪者,存在人格障碍,这个点上面,电影的表现是趋向于真实的。有两个镜头是将军弟弟回忆两兄弟的过去,可以看到从少年时期开始就有违法犯罪行为,这样的犯罪者随着犯罪经历的增多,会慢慢的成长为趋向专业的犯罪者,技能多样,反侦察能力强,情感淡漠,蔑视法纪,同时过度的自我肯定和自信。这种原发型的犯罪者会涉及多个犯罪类型,即使被抓到改造也很难,再犯率非常高。

    这都符合了将军兄弟的人设,人格障碍的话,判断起来有点乱,但是主要应该是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占多数。

    7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这部电影里故事的根源,关于“器官移植的接受者会继承器官捐献者的部分性格和意志,思维,习惯。”这个观点。这也是我前面说的两个漏洞之中的第二个。其实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字面,而在于电影里也有提到的一句话,“人类的单个细胞是否有记忆能力。”电影故事的立足点就在这里,如果没有,那么后续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关于这个问题,现实中是如何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最起码现在是否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我查了国内外关于这个话题的论文,发现对于这个话题,虽然有很大的争议,但是所有主张会继承的观点,都没有后续的研究证明和跟踪发现,也就是没有在结果上进一步论证的动向了。

    其次,我特别询问了一位国内犯罪心理学的教授,他真的是专家级别的。我在询问他这个问题后,他明确的告诉我,意识只能和大脑,心理有关系,并不能和其他的器官扯上关系,这是基础心理学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最后,我询问了,相关科室的医生朋友,他说目前观察到的性格和体型改变的案例,都是因为生理排斥,用药作用以及器官移植后患者心态上的变化而发生的。比如,车家伟有潜在的暴力倾向,在换肝之后,生理排斥,服用药物帮助康复,而肝不好的人,本身脾气就很容易暴躁,对于情绪的控制能力会较一般人低下,容易产生暴力行为(这应该是现实中的解释)。

    在这几件事情之后,我顺着电影中刘青云饰演的教授提出的问题做了调查,我国是在2004-2005年这个时间段才停止死刑犯的器官捐赠的,原因是因为提取环境对于器官的健康程度的不利影响,还有伦理道德层面的因素等,但是仅这个时间段,就有上百例的死刑犯器官捐赠。如果真的好像电影里描述的,那么这么多年,我们又亲手塑造了多少带着死刑犯部分意识和性格的人呢?

    End

    Q:现实中的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群体?

    A:我们其实就是普通人吧,我个人觉得。

    Q:你们的工作是如何的?

    A:我们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很有意思,但是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个信念和事业,会慢慢趋于平常,但是无论会带来什么,都是热爱的。

    Q:很多人说学心理学的都怪怪的,犯罪心理学应该更加如此吧?

    A:你看我怪么?异常阳光好嘛!很多人觉得我们很黑暗,因为你经常与黑暗作伴,其实不然,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与阴暗面作伴,所以我们要比黑暗先到。

    Q:是什么推动你选择了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

    A:学习和研究这些,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兴趣爱好,当然也是因为想推动犯罪学和犯罪心理学朝着更加主动的层面发展,但这都是后话了,因为目前自己的力量真的有限,能力也有限。

    电影终归是电影,需要的是影视的渲染,现实多变且残酷,在《犯罪心理》第一季第一集中,出现过约瑟夫•康拉德说的一句话,在这里说出来,

    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猫眼电影”合作特别企划:电影《惊天破》犯罪心理学套路探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kr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