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伤疤吗?

作者: 进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09:23 被阅读5次

    曾经在教学中,我不止一次的碰到这样的学生:他们会告诉我,所有的老师都会伤害他。

    不知道看文字的你,看到这样的言论,你会有什么想法?你是不是会认同他们的观点,觉得他们真的受伤害了?还是觉得这些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问题?

    如果你看完了这样一个实验,也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在一次心理科学实验活动中,心理学家们征集了10位志愿者,请他们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心理研究活动。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并被详细告知了此次研究的方法: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对自己产生怎样的反应。

    你知道结果吗?

    参与实验的每一个人,真实的记录了自己经历的一切,他们不同程度的描述了别人对他们的歧视。志愿者C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们穿着非常讲究,像个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可是我却发现,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小伙子,我一定将他们痛揍一顿!”还有一个人这样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吗?这样的人,可恶得很!”

    实验者收到他们这样的描述,觉得有意思极了。这时候他让每一个人再次照一下镜子,参与实验的每一个人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脸上没有任何的伤疤!

    这是怎么回事儿?原来,实验者在涂抹了疤痕之后,让每个参与实验的人都照了镜子,确认自己的脸上确实有伤疤。然后实验者又告诉他们,为了实验的逼真,再修饰一下。而在修饰的时候,却悄悄的擦掉了他们脸上的伤疤。

    脸上的伤疤擦掉了,那伤疤却深深的烙在了被试的心理。当他们顶着那张自认为还存在伤疤的脸,能看到什么呢?

    你心里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你会自觉不自觉的放大这个“什么”,你会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找的这个“什么”来证明它的存在——这叫心想事成,也叫墨菲定律。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脸上有伤疤的人,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同情?厌弃?……我们的行为又是怎样的呢?靠近?逃离?……

    有一部电影叫《奇迹男孩》,10岁的奥古斯特她(奥吉)天生脸部畸形,此前一直在家中和妈妈自学。这是他第一天上公共学校,他不寻常的外表让他成为同学讨论的焦点。终日受到嘲笑和排斥的奥古斯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残忍的环境中生存,就连好不容易交到的新朋友也似乎不太值得信任。当班上的恶霸 Julian 将他锁定为霸凌目标后,奥古斯特萌生了退学的念头。

    奥吉的妈妈,是位全职家庭主妇,虽然对奥吉关怀无微不至,但也理智地放手让奥吉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且不断地鼓励奥吉,说他脸上的疤就和她脸上的皱纹一样是特色,而不是丑陋。他的爸爸,在奥吉挫折的成长环境中,总是抓准时机鼓励、赞扬他,使奥吉真正融入家庭,走上社会。他的姐姐一如既往地陪伴弟弟走出挫折。

    还有一个善良又美丽的女同学与他交好,帮助他走出困难。前路漫漫,奥古斯特必须向周遭的人证明,与他善良、聪敏、勇敢的心灵相比,外表一点也不重要。

    家人的关心,朋友的温暖,这些人帮助奥吉走出困境。

    文章开头的时候谈到,有些孩子觉得老师就是伤害他们的人。也许他们曾经受到别人的伤害,他们深深的记住了这个伤害,他们痛恨这个伤害,他们非常想去掉这个伤害。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越是痛恨,越是想去掉,人就越会不自觉的去寻找,就这样一次次的强化,这个伤害不仅没有去掉,反而泛化,更容易看到伤害。人总是能看到他希望看到的东西。

    作为老师,我们能做什么呢?这些孩子能够坦露心声已属不易,这种坦露,可能是一种警示,也可能是一种挑衅,更可能是一种防御,也许温和而坚定的对待,就像家人和朋友,可以温暖一下他们的心。

    当然,如果他们能走进心理咨询室,也许会更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有伤疤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bb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