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颜回去世后,孔子的悲痛之情。
原文: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颜回死了之后,孔子的学生对孔子说:“老师,你难过的有点过度了,你已经到了大恸大状态了。“孔子说:”真的吗?我真的难过的有些过分了吗?不为这样的人难过,我还为谁难过呢?“
解读:人这一辈子放声痛哭的机会不多,孔子绝粮于陈、蔡的时候,他没有哭;征敌打击他的时候,他没有哭;恒魁推到树的时候,他没有哭;被人围住要杀死他的时候,他没有哭;连他儿子去世的时候,《论语》没有特别的记载。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修为高深的老人,为了自己最心爱的学生放声痛哭。这是孔子的选择,哪怕是过了哀而不伤的地步,为了颜回也是值得的。
第十一节:孔子不想厚葬颜回。
原文: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
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译文:颜回去世了,他的同学想要厚葬颜回,孔子说:“不行,不能够厚葬颜回。”门人没有听从孔子的,而是选择厚葬了颜回。孔子说:“颜回啊,你把我当父亲看待,我也很想把你当儿子看待,但是我做不了主。不是我要厚葬你,是哪些家伙非得这样做。”
解读:颜回去世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学生有权有势了,例如子路和子贡。他们想要厚葬颜回。
但是孔子反对这件事。
一是因为,颜回是属于平民出身,不符合厚葬的规格。所以,不能够厚葬,葬礼应该从简。
本来家庭就不富裕,为什么要去折腾那个去世的人呢?
二是孔子把颜回当初自己的孩子,他为自己的儿子操办丧礼,就是一切从简,对于颜回,他希望一视同仁。
这句话可能是孔子含泪说道,因为从礼的角度来看,孔子希望一切从简。但是从世俗情感的角度来看,这是同学对颜回的看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