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他们大多都是有故事的人。在人生路上,有些人跌宕起伏,经历坎坷,从最高点跌落谷底,最终默默无闻,甚至有人更是晚景凄凉。
何全珍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差不多与她有着30多年的交情。今年暑期我由西安去新疆途中,专门去玉门油田在酒泉新建的生活基地的一栋单元楼里看望了何全珍老人。谁能想到这位当年治病救人的大夫已经偏瘫好几年了,坐在轮椅上痴痴傻傻地望着窗外。这位81岁的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对我的出现她竟然毫无感觉。负责护理她的保姆蒲大姐告诉我,她是酒泉上坝乡的村民,到何家已经四五年了。老人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偏瘫。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照顾她的责任全落在了蒲大姐的身上。蒲大姐也60多岁了,从早到晚没闲着。怕老人跌倒,不敢离开她半步。最麻烦的是早晨起床后,她要将老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晚上睡觉时再从轮椅上抱到床上。她用尽全身力气,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老人每天的吃喝拉撒也让她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每天三顿饭她要一口一口的喂,大小便时她要搀扶着老人去完成。有时候来不及走到卫生间,就拉在床上或尿在裤子上,她不厌其烦地为老人擦洗身体,将换下来的赃床单和脏裤子洗净。为了照顾老人,她根本顾不上拾掇屋里的卫生,房子里乱七八糟的,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
我曾于十年前的2007年夏天还看望过何全珍大夫。那时候她还是一个健康的人,与我谈笑风生,说起以前的一些事来也是记忆深刻。谁知道十年未见,她晚景凄凉,人也是奄奄一息了。
我最早认识何全珍是在1982年的冬天。当时我是玉门油田发电厂的一名新闻干事。有一天接到油田宣传部领导的电话,让我在当天内速将何全珍的近况写成文字材料报上来。原来何全珍在五六十年代曾担任过油田职工医院的党委副书记,并且是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和共青团全国第九次大会代表。当时胡耀邦同志是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与何全珍有过交往。后来胡耀邦担任党的总书记后,到甘肃视察时想起了何全珍,当向甘肃省委的领导人打问起何全珍的时候,省委领导一时茫茫然不知所对,于是责成省委宣传部调查此事。
我不敢怠慢,放下手头的工作,立即来到厂卫生所。当时何全珍是厂卫生所的一名主治医师。她看上去40多岁,有些微胖,丰腴的脸上一双大眼睛熠熠发光。我们并不熟悉,当我说明来意后,就在诊室谈起来。当时也没有病人,我们的谈话很愉快,不过从她那忧郁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丝凉意来。
由卫生所回来,回办公室伏案将有关何全珍的文字材料写好,又立即报送油田宣传部。但以后也是杳无音讯,也再没有下文了。
从此以后,我与何全珍的关系更加融洽了,一来二往,她有什么事都找我说。
何全珍是1935年12月27日生人。她于1955年由江南水乡苏州来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玉门。她是苏州护校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在油田的职工医院当护士。她天真活泼,对工作充满热情,很快担任了护士长。1959年春天,职工医院内科收留了一位来自钻井前线的老技师。这位老钻工因患重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喉咙里有一口痰卡着,呼吸困难,嘴唇发白,眼睛睁得老大,但说不出话来,神色如死灰,处于昏迷状态中。一分一秒,性命攸关!大夫和护士都束手无策。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女护士推开人群,毫不犹豫地掀掉戴在脸上的口罩,弯下身子,用嘴对着病人的口腔用力呼吸,将痰从喉咙里吸出来,使病人心肺复苏,呼吸开始平稳,嘴唇红润起来,恢复了意识。
这位勇敢而又美丽的护士就是何全珍!那年她24岁。因为她的这一举动不仅挽救了一位石油工人的生命,而且让医院乃至整个油城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接下来她得到的荣誉也是接踵而至。她很快由护士长破格晋升为主治医师,尔后又被树为油田青年标兵和甘肃省共青团的"五好青年",接着又被石油部授予"五好标兵"等光荣称号。1961年6月11日,她出席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是年9月29日她在甘肃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被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同时,她还担任着油田职工医院党委副书记等职务。
据后来我采访过的老同志们讲述,何全珍工作身体力行,平易近人,敢于担当,是个好领导。更为可贵的是,她坚持不脱产当全职领导,继续在内科医生的岗位上坐诊。
这时她的婚姻问题也随之摆在了她面前。高处不胜寒,许多适龄青年对她可望而不可及。她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一对长辫子,又长得楚楚动人,尤其那双大眼睛曾迷倒了多少小伙子。油田地处河西走廊西部的祁连山下,海拔高,风沙大,从内地到油田的青年职工中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80%以上是男性职工,女性职工比例只占了很少一部分。对于大部分大龄未婚青年来说,只能回老家或托人在附近乡下找农村姑娘结婚。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出了嘉峪关,老母猪赛貂蝉。"
曲高和寡,她到了二十五六岁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意中人。1966年她31岁的时候,与一位青年干部相恋了。这位青年长得仪表堂堂,口才一流,甜言蜜语,对她死缠烂打,虽说之前并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但两人在见面后却很快坠入爱河,不久又珠胎暗结。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她的这位如意郎君竟然是个有妇之夫,在安徽老家已经有了妻室儿女。何全珍知道真相后也是欲哭无泪。这场恋爱让她疲惫不堪,她成为受害者不说,她的政治生涯也戛然而止。
1966年冬天她被免去了医院党委副书记的职务,被下放到发电厂卫生所当医生。从此罩在她头上的光环很快消失。
从医院领导成为二级单位卫生所的大夫,莫名的心灵哀痛之后,她感到有一种极度失落感。当这一切都逐渐平静下来,她便草草嫁人,与油田的一位职工组成了家庭。当她有了孩子后,也享受着做母亲的快乐,沉浸在幸福之中。在工作中她任劳任怨,对待病人一丝不苟,由于她是护士出身,跌打损伤的病人都爱找她,她处理伤口细致周到,病人放心。
有一年冬天,发电厂管辖的豆腐台水源地由于气温骤降,河床结冰,形成大量的冰鱼子,淤堵在管道中,致使通往市区的生活饮用水管线堵塞。发电厂供水车间组织实施抢险,热情高涨的工人们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挥动着月牙铲,钻进管道中捣碎冰块,疏通着管道。当时这场抢险救灾工作轰动整个油城,被称之为"虎口拔牙"。有一位工人更是奋不顾身地投入到紧张的抢险工作中,几次被激流从管道中冲出来,最后打通了管道。这位英雄叫牛体君,后来曾担任过兰州市革委会副主任。何全珍与其他几位大夫就守护在河堤上,随时准备救援。一拨工人上来,再下去一拨工人,喝口烧酒,轮番上阵。许多工人被冰块或管壁撞伤,卫生所的大夫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为工人们处理伤口。何全珍更是发挥着她的优势,除了为工人包扎伤口,还为几位发生窒息的工人做人工呼吸抢救,场面十分感人。许多年以后,参加过抢险工作的老工人对我说,当时的工人真是好样的,个个冲锋陷阵,将生死置之度外。何大夫一边流泪,一边为工人救治 。也许在何全珍看来,这是医生的责任,但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做出来的。
她依旧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如是者竟几十年。大约是1989年秋天,我们在玉门三三区不期而遇。那时我早已离开了玉门。我们彼此嘘寒问暖。尤其她对我辞职经商有些想不通,说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宣传干部,可惜了。我不以为然,说换个活法嘛。她已经50多岁了,满头白发,脸色有些腊黄,显得很疲倦。我问起她的身体状况时,她说刚做了阑尾切除手术,因为多休息了几天,卫生所的"头儿"整她,给她算了事假,算事假是没有工资和奖金的。我劝她想开些,只要身体好比什么都强。
将近20年的时光,我没有再见到她。后来到了2007年春天,我开车由西安去新疆途中,在酒泉见到一位老同事,他告诉我何全珍大夫经常向他打问我的近况。我听后很感动,去酒泉新居看望了她。她由玉门搬迁至酒泉新区已经3年多了。
她这时已经72岁,尽管有些老态,还患有糖尿病,但精神状态还是不错。那天我们谈了许多往事,话很投机。即使对于她的家庭生活也会对我敞开心扉。她的婚姻生活仅仅熬过了十余年就破裂了。让她欣慰的是她养育了两个儿子。那天我还见到了从福州赶来探望她的小儿子。20年前我曾在玉门何全珍大夫的家里曾经见过这个孩子,他很乖巧,正写着作业,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帅哥了,听说是福州一家商品房代理销售公司的老总。也许是缘分,我曾于上世纪的90年代初,在苏州留园何全珍大夫的老家见过她的大儿子。他长得一表人才,才十八九岁的年纪,已经涉足生意了。这么多年过去,两个年轻人早已成家立业,或许早已成为商界大佬。虽然我们不能够回到从前,但是童年的记忆肯定是最美好的,在妈妈的呵护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日本电影《人证》中的主人公八杉恭子即使是因为虚荣要杀害自己的黑人儿子焦尼时,她依然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孩子。哀婉动人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况且何全珍大夫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医生,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这里我幷不责怪谁,只是觉得她实在是太孤独了。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去看望她的时候,已经是物是人非了。
谁能想到,50多年前那位干练优雅又不失柔美的江南女子,如今却落魄到如此地步!纵观她的一生,有荣耀,也有悲伤,更多的是孤独。拋开那段曾经让她痛不欲生的日子不说,因为那是她的隐私,但作为一个护士和医生她是称职的。
当然,她更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白衣天使!至少在我心目中,她是一个好医生!我惟有深深的祝福,愿她平安度过余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青年男女之间的关系几乎都是禁区,谁都不敢越雷池一步,否则那将是身败名裂。
一切都如白驹过隙。那位白衣天使奋不顾身救人的故事也一并湮没在历史的漩涡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