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生到现在,有三十多年,村子也变化了不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住房
几岁的时候,村里盖房子的材料还主要为石头和石灰,墙体用石头,屋顶用石灰和黄土混合,还有更早期的用土坯盖的房子。房子看起来比较矮,以长方形为主,叫北京平。
原来的时候,主要从村子西边的柏山和老虎石采石头,费事又费力。后来,村子北边有了一个砖厂,建材更先进了,人们慢慢地开始使用砖头盖房子。盖房都用砖头了,人们手里的钱慢慢多起来,就想盖更大的房子,房子的东西面长度是固定的,就增加南北面的宽度,有大跨和小跨两种。外面的装修,也逐渐采用了瓷砖,之前刷石灰。经济条件更好的,还开始盖二层小楼。
(二)出行
以前的时候,村里的街道,各村子之间都是土道,下雨的时候,积水很严重。好像在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吧,村子东边出现了第一条柏油路,上面铺有沥青。去镇上赶集的时候,同行方便了不少。
再后来的时候,好像是高中的时候吧,村子中间的主街铺上了水泥路。大学毕业一两年之后的时候吧,据说是国家出钱给农村铺路,于是村里所有的街道都换成了水泥路,还都安装了路灯,平均每十米左右就有一个,晚上出行的时候不再是黑洞洞的,安全感提升了很多。
(三)日常生活
小时候,村里普遍困难,一日三餐,以玉米地瓜为主,早晚都是玉米面渣粥。后来的时候,经济变好了,主食大米白面为主了。
人们的穿着以前很土,现在很多人穿的衣服,和城里没什么区别了。夏天的时候,洗澡都用太阳能。冬天的时候,也大多安装上了暖气片。
智能手机普及之后,整个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村里也大都安装了宽带,很多人都学会了上网,看直播小视频玩游戏啥的,连我妈这样的中老年妇女也都会录视频发在网上赚流量,换取一点零花钱,她在这方面还比较有特长。
(总结)
感觉就是村子慢慢的城镇化,生活方式越来越相近。可能,城镇化是一条缓慢变化的道路,不是一下子完成,而是需要很久的时间,至少,对于我出生的村子来说是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