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仪式成为一种流行文化,“仪式感”也是鸡汤文中不厌其烦提到的一个词。那么,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仪式感这个词和它存在的意义。
仪式一次最早在范•杰纳普《通过仪式》一书中首先提及。他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存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于是仪式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他还认为“每个人的生命经历之中都包含着对结构和交融及状况和转换的交替性体验”。
法国童话《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从上述思想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仪式的一些意义,它告诉我们“我们在生活,认真而庄严”,同时告诉我们“每一天都是新的,都值得被期待”。
仪式感就像一篇文章的逗号,一本书的页脚,告诉你日子该翻篇啦。仪式感更像是生活的佐料,让你咽下什么时,齿间仍有余味。
仪式一词在生存这个“务实派”面前似乎不是那么必要的。它就像生活的冗余,像某人提到的是一些额外加的耗时耗力的非必要行为。那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
仪式感究竟有无存在的必要呢?我希望你看完下文再回答这个问题。
仪式感是一种比较飘渺的东西,准确说它的存在是为了表达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能关乎生存、情绪、契约等。它的感觉是庄严且认真的态度,某件事情一旦加诸仪式就让人感觉到严肃且认真,暗示参与仪式的人这件事情的必要和重要,不可轻忽。大到阅兵、沉重如葬礼、日常如脱帽,仪式在文化中是种礼。当仪式开始,态度和心态都会转变。它或许是种虚无的形式,但不可或缺。
仪式感是种精神。古人最强调人活着应该有种精气神。仪式感就是一种精神,或者说一种心理暗示。如淑女要穿裙子,穿了裙子就不好疯疯癫癫乱跑,连迈步子都不能过大。这是仪态的暗示;美女出门必上妆,就算天塌下来都要告诉自己不能哭,因为老娘的妆不能花。这是美的暗示;早上一定要吃早饭,因为这是一天开始的仪式。由此可见,仪式从古至今早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静下来、慢下来认认真真做一件事。一切有准备,万事不匆忙。好好爱自己,感受生活的小确幸使生活无比美妙。
仪式感是种状态,它很燃。对于军人,披上军装,听到集合号的一刻就会进入一种状态。他们会时刻记着自己的身份,有随时准备为了职业牺牲的觉悟。对于早上公园打太极拳的老人,起手式开始就进入一种柔和慢完美相容的状态。仪式的开始如同武道的入境,就像开了闸,摁了开关,宣告进入一种境界,进入一片独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有人说仪式感对于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用庄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里看似无趣的事情,不管别人如何,一本正经认认真真地把事情做好,如此才能发现生活的乐趣。
这就是仪式的魅力,如同秘境飞来的一只蝴蝶,坚持下去不知不觉你的世界就会天翻地覆。总感觉仪式感是生活的哲学,它有必要性。
那个说仪式感很贵的人你出来,我保证不打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