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还记得那一幕吗?
花市灯如昼,上元夜,偷跑出宫的小太平和韦姐姐在汹涌的人群中走散,她面带泪痕掀起一张张昆仑奴面具,希望找到失散的韦姐姐。直到她揭开面具,看到了这一张温润如玉的脸,这位公子对她说:面具虽一样的,但面具下的脸却不同。
元宵夜的偶遇成了小太平心心念念的初恋,她有着至高无上权力的母后真的替她找到了公子薛绍,下圣旨赐婚。然而薛绍原来有妻有子,和太平成婚,令他家破妻亡,幸存的婴儿也被寄存在寺庙......
原来恨极了太平的薛绍,却慢慢对善良美好的太平有了感情。熬不过这份撕扯,薛绍最终诱太平刺死了他......
元宵节,在古人那里,总是和爱情脱不了纠葛。
因为在古代,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大多时候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元宵节不同,女子可以出门,宵禁也取消了,”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在唐朝,元宵节是要狂欢三天的,著名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所写的故事,就发在元宵节当天。古代只有元宵节和上巳节,年轻男女们才有机会自在相逢,这两个节目真应该算是最正宗“中国情人节”(上巳节为三月初三 相传是黄帝的生日 著名习俗有曲水流觞 兰亭序描述的就是上巳节王羲之和谢安等人曲水流觞的场景)。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要说写元宵节的最著名的诗词,欧阳修这首《生查子 元夕》一定排得上,今天它也会被大面积引用。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真是曾经有多美好,今天就有多悲伤。“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两个元宵节,两种心情竟是天差地别!唉,不说了,失过恋的人都懂!
比欧阳修年轻一百多岁的辛弃疾,在元宵节也写了一首特别有名的词《青玉案 元夕》,在他笔下,元宵节依然那么热闹,正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而他也和欧阳修一样,心里装着个人儿,看灯看景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找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嗯,这个结局还是相当令人舒适,虽然众里寻他很是辛苦,但瞧见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再辛苦也值得了。
古人过元宵,怎么都有了点狂欢的意味了?人多到一不留神就会走丢。《红楼梦》中出场的第一位女子甄英莲就是4岁时,在元宵夜看灯,被人贩子拐跑的,后来她成了薄命的香菱。
故事有点悲惨,画风有点跑偏,但我们作为后来人,还是想提醒古人们,元宵节虽然热闹多,好玩得紧,但千万看好身边人,这个节日太容易失散。
元宵节,即正月十五,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才把正月十五叫”元宵“。它其实起源于道教,道教把正月十五元宵叫上元节;把七月十五叫中元节;把十月十五叫下元节,把这三节合称三元,这三天分别是主管天、地、人三官的诞辰。元宵的历史很长了,有说从秦朝就过元宵的,也有说元宵节是从西汉时开始的。
元宵赏灯,又和佛教有关系。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来这个习俗就传到了民间,每到正月十五,便花市灯如昼,火树银天不夜天了。
这一个从宫中传到民间的节日,到了明朝,热闹程度有增无减,明宪宗朱见深又开始羡慕民间的元宵节了,于是他把民间过元宵的景象复制到了宫里,又是舞龙又是杂耍又是彩灯,一应俱全哪,他和嫔妃们、儿子们也体验了一把民间过元宵的乐趣。
有一幅长卷,叫《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画的就是成化二十一年皇宫中”克隆“民间元宵节的情景。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局部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局部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局部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局部
咱也不知道画上的哪位是宪宗的万贵妃呀。宪宗一生和年长他17年的万贵妃万贞儿痴缠爱恋,万贵妃把持后宫多年,因自己无子,曾长期不让后宫嫔妃给宪宗生孩子,直到皇三子,也就是后来的孝宗在废后以及宫女太监的保护下长大,和宪宗相认,万贵妃才放松了这根弦,这张《行乐图》中,画了不少孩子,应该都是万贵妃不再迫害怀孕的嫔妃后出生的皇子们。
两年之后,即成化二十三年,宪宗和万贵妃相继去世。
元宵节如此热闹,也有人过得很落寞,明朝的心学大师,配享孔庙的王守仁王阳明在诗中写道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王阳明这时候,他应该还没有”龙场悟道“吧,虽然他的元宵节过得很寂寞,也想念家人,但他不改其志,还是向着心中理想在努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今天又是元宵,我们对酒问月;你看过那么多故事,又会有什么故事即将发生呢?最后还要弱弱提醒一句,今晚赏月赏灯皆可,千万拉住同行的人,别撒手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