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华网
种种误读或歪读,让那些本可引领审美与思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经典作品,无奈陷入狭隘、嘈杂的尘嚣。一部小说,如果仅仅举起道德大棒粗暴挥向其中角色,却不能领略文本中人性之复杂、人生之参差百态,那这部小说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读懂。
“不少人选择关注15秒以内的短视频,或一目十行碎片化段子,这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深阅读耐心越差,内容越快餐化,然后进一步削减了阅读耐心,大量情绪攻击属性的扁平认知、无营养的观点在互联网空间里熙熙攘攘。”
经典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社会、人性的深度探寻与思索,如果只是固守既有认知,不问青红皂白地抵触、驱逐,不假思索地嗤之以“道德诋毁”,也就错过了经典作品中人情世故画卷的丰饶之美。
读《包法利夫人》,能看到人性的欲望与脆弱;读《英国病人》,能感受到现实情欲中挣扎的众生相……文学阅读的重要意义,正在于展现人性的丰富性,而不是提供标准答案或标签式判断。文学能够更细密、体量更庞大地帮助人们去了解那些没法经历的生活。在理解人性困境方面,文学艺术是重要出路。所以,青年批评家赵天成建议,对于那些暂时不能接受或武断评判某部经典的读者来说,不妨隔一段时间再重读打量,“因为每次阅读,实际上在我们与作品之间,都会形成一种崭新的关系。”
为什么要读经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