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漫长的假期,走完一个不短的课程。看过春日的百花,缤纷绽放。
在二月份和迎春花一起迎来了春天,见过了空山幽谷里的君子兰,看过了洁白的梨花,送走了金黄的油菜花……终于又和海棠一起送走了春天,领略了牡丹的富贵荣华,最后在小小的苔花中结束了一整个课程。
学过的古诗比较多的话就会知道,古人会很喜欢用植物来表达自己的一些志向心意。就好比说菊花隐逸,兰花是君子,而牡丹就是富贵之家。走过这些诗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人生格局和志向。
就好比说同样写兰花,张九龄的兰花和李白的兰花就差很多了,不说谁的境界比较高。就单看两首兰花是营造出的氛围。张九龄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而李白则是“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的疑问。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张九龄说的是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独立于世界的性格,又何求什么君子美人去欣赏。张九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自然的自在的不求世俗欣赏的心态,类似于独自美丽,叫:我把我自己做好,并不是要让你来欣赏。而李白呢?李白这里的话有种:如果没人知道,那我散发这个倾向有什么用的意味,这里可能更倾向于一种求别人赏识,被别人欣赏,从而有一番作为。比起张九龄独立于世间,可能李白更倾向于去进入到这个世间。
不光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志向和格局,也可以表现一个不同阶段不同的格局和心态,就好比杨万里两首写杜鹃花的绝句,一首是“日日锦江城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从诗句中就可以感受到色彩斑斓,繁华的锦江城。整个是比较欢快明朗的,而另一首呢,另一首则是“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不同意上这一次可能是一副黑白灰的色彩,只有鲜红的杜鹃花是彩色的。第二首里就没有了欢快和明朗,更多的是一种悲凉凄怆。同一个作者的诗,写的是同样的东西,揭示的情感却可以大不一样,也可谓是文字的厉害了。
人的话呢,很多时候喜欢用对比论证来突出自己喜欢或支持的事物。
这点最明显的就是牡丹和桃花,特别是唐朝时间。当时牡丹是很受人欢迎的,而桃花则很大程度上成了低贱的象征。说牡丹的诗句叫“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要是写桃花也有,但是很少有人去给它赋予什么不得了的品质啊,外貌啊,相较之牡丹描写桃花就有这样的诗句:“桃花图照地终被笑妖红。”这里就可以比较明显的感觉到唐人的审美观。唐朝是什么?是盛唐,是繁荣,是富贵。唐朝人喜欢什么?喜欢大的,胖的。这不是正适牡丹吗?那桃花是什么样的呢?桃花颜色浅淡,花朵比较小,正好在所有花都开的最艳的时候开放,于是就被人认为是 妖艳媚俗的。
很多时候从符码上就能看出一个民族观念或者当时的社会观念,就好比说安史之乱之后就会有很多诗中开始出现落花这样的符码,就是因为安史之乱之后大唐就开始衰落。而落花的符码就有青春不在,时光易逝,昌盛不再的意思。
每个时代的诗人的诗里面都有不同的符码,那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符码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