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南方周末《初三女生自杀事件》的报道近一周了,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
湖南衡阳市成章实验中学的一名女生,一直是优等生,担任班班长,但因一次月考成绩有所下滑,受到了老师、家长的批评后自杀身亡,同时与她一起有自杀行为的还有几名学生。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高中女同学,当年在我们班级她学习排名靠前,尤其英语学习特别好,人长得漂亮,性格特别温和,是典型的淑女。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也是很多男生爱慕的对象。对于我而言,学渣,家里又穷,在她面前都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
可是有一天午睡后下午刚上课,班级里就炸了锅,同学们得知她喝农药自杀刚抢救过来,正在医院洗胃。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简直难以置信。
我怎么都想不通,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也挺挣钱,家境不错生活费不缺,似乎没有压力;她学习又挺好,一直保持的话考个好学校没问题,学习上也应该没压力。怎么会自杀呢,太可惜了。
我小时家境穷困,母亲老唉声叹气,家里没钱修房子,别人都搬走了就我们家还在山沟里,担心我以后娶不上媳妇。因为贫困很自卑我不爱说话,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不知道如何跟女生交往。我学习成绩也一直不行,老是精力不集中,倒不是贪玩,就是无所事事,胡思乱想。
即便这样,但说实话,我从来没有过轻生的念头。相反,我却很怕死,小时候就想人要是不死该多好,再过二三百年的世界肯定很美好,可惜我肯定看不见了。我也不羡慕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他们过的日子肯定没有现在的好……
后来从同学们的口中隐隐约约听到的是,她认为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辛苦,她学习上进步不大,自己很有压力,觉得不知道如何面对,还有一些情感上的困惑等等,所以想到了自杀。
我们都盼望着她从医院出来后回来跟我们一起学习,可她休学了,再后来又辍学了。经历这次事件,我反复思考,奇怪她那么优秀了,怎么还会有不满和轻生的观念。我逐渐懂得,从根本上人的压力是来自自我的内心,而不是自外界。
自己对自己有要求了,才会自律,才会去努力做事情,这才是进步的源泉。自己对自己的境遇不理解,难以与内心和解,就会有心理疾病,轻者自暴自弃,重者自伤自残。
身边的很多朋友,回忆起多年前的学习考试以及青少年时期的困惑,都还心有余悸。也听朋友说过,学生时期曾经有过自杀念头。我至今还会经常做一个梦,梦见自己马上要面临中考、高考,脑袋里却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惊醒。
很多人回忆起中考、高考,其实并没有太多喜悦,不过是一种庆幸,甚至说顺利闯关靠的是好运而已,可能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做过的题目,也可能是偷看了别人的答案……
从某种程度而言,在中国当学生,确实是一种不幸。就像如今,教育部门称不能让孩子提前进入应试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健康不利,要发展素质教育,可素质教育啥样都还搞不清楚。主要的推手还是来自家长,孩子的压力来自成年人的愚蠢。
可以说,即便你是教育官员,是教育工作者,你也很难去冒这个险,别人的孩子在上培训班,在学拼音、汉子,你让自己的孩子去玩?中国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很头疼的问题。
对许多家长而言,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看得见的,其他的成长进步看不见,似乎也很少去关心。所以,不断地给孩子灌输提高学习成绩,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好说,一俊遮百丑。
因此,也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似乎孩子没有什么心理需求。他们往往认为给孩子吃好营养保证,物质保障跟上就可以了。殊不知,孩子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进步其实是心理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律、自尊、自爱等等。
意大利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蒙台梭利研究发现,成年人往往把儿童当作一个空白没思维能力的对象,所以会主动帮助他们做决定;因为成年人感觉儿童没有思想信仰,所以会站在一旁按照自己的思维指点迷津。
过多地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压力,导致孩子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成长进步缓慢,不能有很好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
教育和生活最本质的意义应该是一个人的理性思维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得行为不会对外界的刺激不停地回应,而是受到理性的控制。 这才是一个人最应有的素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就无法获得理性,也就不能成为理性人期待成为的那种人物角色。
等有一天我们进入了社会才发现,真正的强者是那些高情商的人,反而不是学霸。每一位成年人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们要让孩子学会重视精神层面的东西,能够自我激励自我提升,但也能正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与不足。
说这些,当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不要让孩子有压力。想说的是,在给与压力之前,先引导孩子学会如何看待压力和释放压力。
每一次这样的惨痛教训的背后,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转嫁给孩子要去实现,这也是中国式父母最大的悲哀。值得警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