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与真相

作者: DivingClock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15:51 被阅读4次

    在宫斗戏里,其间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某位妃子(通常是主角)被诬陷,不可思议的是,流言传到皇帝耳朵里,这位妃子总能通过辩解争取时间从而搜集证据为自己翻案。之所以认为这样的逻辑是“不可思议”的,完全是因为在这类影视作品中,极大地低估了流言的力量。

    前段时间,我听说了关于一个朋友的传闻。在一开始,我是对这个传闻持有否定态度的。可是渐渐地,我发现在流言的影响下,我对这个朋友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于是我开始仔细地审视自己内心的变化过程,这让我发现,流言对人们的影响似乎无关于人们面对它时的态度,而是一种潜在的、相对持续的影响。

    流言会让人很难摆脱它的阴影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依然是在宫廷之中,一位妃子被传与某位太医有染,流言传到了皇帝耳中。我们设定这位妃子没有任何强大的家族背景,那么此时皇帝应该做出怎样的反应?答案很简单——一起除掉,并且不会给这位妃子任何辩解的余地。作为帝王,从小接受的就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霸道理念,在帝王眼里,一个人一旦有了嫌疑,这个人就很难再存活于世了。而形成这样的局面,帝王的无情只是其一,更还有赖于流言的力量。

    这位妃子与太医有染的流言,其真实性无非两种可能,真实或虚假。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这位妃子也算死的不冤。可就算这件事是假的又会怎样呢?我们不妨让皇帝给了这位妃子自证清白的机会,并且这位妃子也做到了。从表面看,一场风波就此风平浪静,可实际上,流言的力量却并未停止。从此之后(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这位妃子在皇帝的认知中,将会不可避免地被这个事件添上了一笔,每当皇帝看到这个妃子,都有可能再次想起这件事,想起那位太医,甚至联想出一些不太和谐的画面…这就像一件白衣服被泼了一身的墨,不管怎么洗也洗不掉那淡淡的一层墨渍。

    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一个关于联想的心理学概念——启动效应。书中将人的大脑运作方式分成了两类——系统1与系统2,其中系统1的运作模式是不费力的、自动的、快速的无意识运作;系统2则是有意识、受控制的运作。而“启动效应”就是系统1的运作结果,它能够无意识地、迅速地从一个事物对与其相关的事物产生联想。书中这样写道“启动联想的概念也能引起其他概念,尽管这种能力不算强。就像是池塘里的涟漪一样……启动效应来自系统1,而这个效应发生时,你根本就意识不到。”对于这个妃子而言,她的出现,将会让皇帝迅速启动对流言事件的联想,可能是那位太医,甚至也会联想出一些不太和谐的画面…这作为一个天下唯我独尊的皇帝,能够容忍吗?“眼不见为净”或许会成为更好的解决办法。

    让我们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这件事情。即使这位妃子自证了清白,这就能代表她一定是清白的吗?也就是说,对于流言中所发生的事件,我们真的能看到真相吗?我想未必。

    记得在美剧《罪夜之奔》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被拘留的纳西尔努力地向辩护律师约翰讲述发生了什么,而约翰却打断了他“不要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不关心真相……”虽然看似这位自愿来做纳西尔的辩护律师约翰不怎么靠谱,但其实却反应出了一位有洞见的律师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很多时候真相就像是处在迷雾之中的一座巨大的建筑,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巨大的轮廓,偶尔一阵风吹过,一些局部变得清晰了,但很快它又完全藏匿在了迷雾之中。于是我们基于对局部以及对轮廓的认识进行逻辑性的脑补,画出了一座大房子,并认为这就是这座迷雾中的巨大建筑的真实面目。我们所遇到的许多事情也是如此,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有了某种想法,我们很容易拿一些细枝末节的迹象来佐证自己的想法。然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看到的一小块墙角的砖是红色的,就认为整个房子都是用红砖建成的。

    记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在宾馆里丢了件首饰,她认定是宾馆的服务员拿走了她的首饰,并给出了一些证据:比如她并没有要求服务员打扫房间,而且当她进房间的时候,那位服务员“鬼鬼祟祟”地躲在窗帘后面……当这位朋友说出了这些,许多人也都认为是那位服务员拿走了首饰。毕竟在他们看来,处于服务员这个阶层的人是很难抵挡得住金钱的诱惑的,再加上这对位服务员“形迹可疑”的描述,一个“宾馆服务员打扫房间时偷偷拿走了放在桌上的首饰”的“真相”就出现了。然而事实是没过多久,这位朋友在她自己的一个手包里发现了她那串已经“丢失”的首饰。除非利用现代监控设备的帮助,否则我们很难百分百地掌握一件事情的全貌(当然,如果再利用上剪辑技术,仍然能够制造假象)。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电影讲述了发生在竹林中的一件的强盗杀人事件,事后人们对强盗进行审判,可怕的是,在事后所有当事人(包括死去的鬼魂)对事件的描述都不一样,而真相就永远地埋藏在那片竹林中了。

    正是因为真相具有如此的模糊性,给流言提供了得以滋生的心理土壤。在它的诱导下,我们很容易对一个人产生偏见,并产生较为长久的影响。在我们的人生中,与许多朋友之间产生的嫌隙、误会甚至于仇恨可能都来自于此,也有许多人受此困扰。俗话说的好,流言止于智者。当我们认识到了流言的可怕,面对流言,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使自己的判断不要轻易被流言左右。当然,更不要去做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言与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pe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