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阳明心学系列(三)

王阳明心学系列(三)

作者: 尘埃光景 | 来源:发表于2019-11-13 13:26 被阅读0次

    前面介绍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今天的内容是王阳明的“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阳明心学之纲,也是王阳明心学非常重要的部分,四句教的内容是: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为什么说四句教对王阳明心学如此重要,因为它体现了王阳明的核心思想。“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他的世界观,“有善有恶意之动”是他的人生观,“知善知恶是良知”则是他的价值观,而“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他的方法论。

    世界观:无善无恶心之体

    世界观,简单地讲,就是每个人对世界怎么看。其着眼点是物质和意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自人类历史发展以来,出现了很多关于世界观的争论,为大家所熟知的有唯神论、唯心论、唯物论。而王阳明的世界观独树一帜,既不唯神,也不唯物,也不唯心,只唯良知。

    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心外无物,万物一体,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的,所以作为万物的世界自然也是无善无恶的。

    这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人生观:有善有恶意之动

    所谓人生观,直白地说就是,你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你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古到今,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人是不平等的,人应该分三六九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而王阳明却说:人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良知,只要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

    换句话说:人人皆可成圣贤。既然大家都可成圣贤,那人人就是平等的。

    这就是王阳明的人生观:要自信,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可自傲,因为人人都是平等的;你不比别人差,也不比别人高明。

    但是如果我们的良知被习气所染而遮蔽了,那我们心发出的意就有了“善恶”,有了善恶,却不为善去恶,那你的人生观也就有了善恶。

    解决它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致良知。通过致良知来光明我们的良知,这样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知善知恶是良知

    在价值观方面,我们中国人受儒家的影响很大。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也就是主张:有条件,就贡献才能给社会,没条件,就保全自己和家庭,等待和忍耐。

    王阳明心学的价值观也是建立在儒家之上的,他的价值观只有三个字:致良知。

    王阳明把良知抬高到无与伦比的地位,他认为良知是心的本体,是人之为人的唯一尺度。

    王阳明说,良知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知是非善恶的一个东西,人人皆有。不仅好人有良知,恶人也有良知,只是恶人的良知被遮蔽了,就像乌云遮蔽了太阳,但是太阳始终还在。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知是非善恶的良知,人人心中都有完美的核心价值观。

    方法论: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不仅有自成一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还有方法论。王阳明说:“这个世界应该是万物一体的世界,所以我的方法论就是’为善去恶’。”

    实际上,王阳明在方法论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他提出了很多方法,这些方法既是为善去恶的理论,也是我们学习心学的工具。

    01 四句诫

    四句诫是指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是王阳明在贵州龙场为弟子们立下的训诫,它包括四方面: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立志,就是学做圣贤常行善事,“念念存此天理即是立志”,也就是要有致良知的志向。

    勤学,就是要学得勤快。勤学与立志息息相关,因为凡是学得不够勤快的人,一定是因为所立之志还不够深切。王阳明所说的勤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一种光明良知的过程。

    而光明良知的过程,就是改过。我们常常被习气所染,心灵上就会产生许多毒瘤,比如好色、好物、好名,而全心全意祛除毒瘤的过程,就是改过,就是致良知。

    改过之后就是责善。立志、勤学、和改过是针对自己,责善则是针对别人。所谓责善,就是要别人向善。别人有错,要尽心地劝告别人向善,要尽自己忠诚爱护的心意,尽量用委婉曲折的态度,使对方听到它就能够接受,进而改过向善。

    02 静坐

    静坐是王阳明心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王阳明的静坐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息思虑”,也就是让自己的心进入空寂境界,让自己的心空下来。

    第二步“省察克治”,先省察哪些是私欲,好色、好物、好名等都是私欲。然后是克治,以前有这些私欲不要紧,现在我就把它灭了,斩钉截铁,绝不姑息。

    当然,不能总盯着这些私欲不放,还要想天理,仁、义、礼、智、良知,这些都是天理。在脑海中不停地过这些画面,时间一久,心胸自然开阔,必有浩然之气贯注其中。

    除了以上两个步骤,静坐时还有两件武器,那就是:诚意和慎独

    诚意就是正念头,诚实地践行良知给你的答案,一个念头出现,良知自然知道好坏,好的保留,坏的去掉,这就是诚意。我们在静坐中,揪出一个私欲,马上克掉它,这就是诚意。

    慎独的原意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严于自律。而我们静坐时就是慎独的时候,其实就是要求加强自我管理。

    如果在静坐的过程中没有诚意和慎独,那不坐也罢。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静坐诚意和和慎独,那他就无法光明良知,自然就不能知行合一。

    03 事上练

    “事上练”是王阳明心学的顶级方法论,它不是阳明心学的补充,而是和阳明心学理论息息相关,浑然一体。

    事上练就是在事上磨练。通俗地说,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进入“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说,“事上练”的核心就是练心。就像磨刀一样,你的目的是让心这把刀锋利,而不是做事这块磨刀石锋利。事上磨练就是存天理、去人欲,就是让自己的喜怒哀乐恰到好处,不可过分。

    因此,王阳明心学其实是主张做事、主张出世的学说。它鼓励大家要到人情事变上去练心。喜怒哀乐是人情,富贵、贫贱、患难、生死是事变,事变也是在人情里,只要能在人情事变上致良知,就是最好的练心。

    生处富贵,自然欢喜,但不可大喜若狂;生处贫贱患难,自然悲哀,但不可哀伤欲死;遇生死,自然惶恐,但不可吓得六神无主、失魂落魄。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生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王阳明心学告诉我们: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境遇,遇到什么样的事,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而应该把它当作磨练自己的机会,在事情和问题中致良知,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心学系列(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ph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