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例开篇拉仇恨,丁丁官网模型:月球火箭+月球探险套装镇楼!
不过照例不要羡慕嫉妒恨,因为兄弟我和你们一样,也是过个眼瘾。早在多年前开始出国工作以来,身不由己,笔者果断戒断所有收藏爱好,什么集邮钱币手办藏书影碟,统统放弃。现在除了电子阅读和少量书籍随看随送人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收藏。本人对日本人无好感,但是了解他们的“极简主义”生活之后,还是相当赞同。一旦选择简版生活,不再占有大量物品,顿觉海阔天空,身无挂碍,得失心少了很多。
好了,言归正传,在本系列文章的开篇序言中,笔者曾提到 Space X 发射的星链卫星:丁丁A和丁丁B,是马斯克将自己童年关于丁丁历险记的回忆,投射到现实科学项目中的反映。尚不止于此也,丁丁对马斯克的启示,还体现在“猎鹰-9号”的设计上。在本集故事《奔向月球》中,我们可以看到,埃尔热版的火箭,无论是先期的试验遥控火箭,还是后来的载人登月火箭,都是可回收可重复起降的。而重复回收起降,恰恰是 Space X 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卖点。
(猎鹰-9号)当然,丁丁乘坐的登月火箭,其实是后来的航天飞机。只不过埃尔热的理念更加前卫,《奔向月球》与姊妹篇《月球探险》两部曲出版于1953年,不仅仅领先了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的人类首次登月行动整整十六年,而且其推进火箭与载人舱一体登月,核发动机提供动力,主副发动机配合使用转向等登月设想,即便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实现。要知道,当年的阿波罗11号,是通过动力火箭将太空飞船发射到外太空,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与同伴驾驶登月舱与飞船脱离,单独降落在月球上。考察结束后再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没有做到飞船整体降落在月球表面。
■
到底是什么原因,将丁丁和船长带往了月球呢?
船长和丁丁远途归来。刚到马林斯派克,就收到教授的电报,请他们前往希尔达维亚。见惯了大场面的丁丁和船长,见到这样一封没头没尾的电报,难免会产生些疑虑。但是无论如何不能置教授于不顾,于是,他们踏上了前往希尔达维亚的旅程。从故事的开始,二位的穿着,风尘仆仆归来的他们应该就是刚刚结束黑金之国之旅,从科迈德回来。
船长一进门就问,房子是不是油漆过了,结合之后杜邦和杜帮的后遗症,再再说明,这集故事是紧跟着承接《黑金之国》的情节。(杜帮二人误服假阿司匹林,而教授为了研制石油中和剂损毁马林斯派克别墅,都是《黑金之国》中的情节)。
今日的希尔达维亚早已不是丁丁当年寻回奥托卡王的权杖时的情形。随着世界的变化,希尔达维亚也变了模样,自从大量的铀矿被探明,该国政府在此修建了“斯波吉”原子能研究中心。其目的在于研制原子能发动机,为计划中的登月火箭提供动力来源。换句话说,正是希尔达维亚的铀矿,让登月成为可能。而从希尔达维亚的国力设定和登月团队的人员组成来看,这很可能是一个欧洲联合项目,而非希尔达维亚一家操持。
登月计划分两个阶段来实施:先发射一艘不载人的遥控试验火箭环绕月球飞行,待成功返回后,再进行载人火箭登月飞行。既然希尔达维亚成了欧洲的宇航中心,当年虎视眈眈的博尔多利亚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博尔多利亚的情报机构展开了“猛犸计划”,利用在斯波吉中心的内鬼,配合外部空降的伞兵,将火箭的图纸传递出去。丁丁拆穿了对方的这一计谋,却在最后关头遭遇埋伏,险些丧命。
而敌方则顺利地窃取了火箭的资料。并利用这些情报,获取了遥控火箭的频率,在试验火箭升空后,即行劫持火箭!但是,由于丁丁的事先警觉,教授在火箭上装设了自毁装置,在最后关头将火箭自爆,没有落到博尔多利亚人手中。
即便试验火箭失败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载人登月计划仍然如期进行。朝里有人好做官,既然卡尔库鲁斯教授是登月计划的总工程师,丁丁和船长则当仁不让被邀请成为人类首批登月的宇航员,并开始接受训练。今后,无论探险走到哪里,登月都将成为这二位主人公最耀眼的名片!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训练与试验,火箭终于完全准备好。最终载着丁丁、船长、卡尔库鲁斯、白雪和工程师沃尔夫,以及尚未被揭破的一系列阴谋谜团,飞向了月球!
■
《奔向月球》与《月球探险》是整个丁丁系列中最后一个两部曲,也是整个系列的绝对巅峰。埃尔热对故事的讲述之流畅,节奏掌控之娴熟,细节把握之精准,叙事脉络之宏大,在这两部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集中,为了配合宏大的叙事,埃尔热绘制了多幅巨幅画面,展现了太空基地和登月火箭的宏伟壮观。回忆起当年第一次看到这些画面时候的震撼,想必每一位丁丁的读者都和我有同感!
(恢弘繁复的发射现场画面)埃尔热创作的这两集故事,正如之前所述,已经不能简单归结于一个科幻冒险故事了。因为情节的严谨真实,把这个故事看作对日后人类太空探索的“神预言”也毫不为过!故事从1950年起即在《丁丁杂志》上连载,中间多次断更,直到1953年9月才结集出版。这次之所以拖延如此之久,并不是外力干扰所致,而恰恰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宏大与复杂,特别是涉及科学知识和理论的准备,再再都让埃尔热耗费大量的心力与时间。他多次请教了宇航学专家并进行了海量的资料收集。直到今天,这些详实的航天学资料,还保存在埃尔热工作室的文档“宇宙航行”的类目下。而老埃也因此而筋疲力尽,期间竟然出走了一次!在后面的创作历程章节中,我们将详述这些背后的故事。
(比利时2004年发行的丁丁登月故事纪念邮票)埃尔热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握了好莱坞电影式叙事的精髓。我们观看好莱坞大片,有些故事的情节和背景设定完全是天马行空,比如像《侏罗纪世界》和《金刚》这样的科幻系列电影。尽管大家都知道这些故事是编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电影中的物种,但是观影的过程中并无违和感。观众仍然可以津津有味地观赏并产生共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好莱坞的故事尽管虚幻,但是细节却无比精细,在细微的道具细节上不厌其精,再以细节让观众产生代入感。这是好莱坞成功的不二法门。
(火箭蓝图中规中矩)埃尔热显然深谙此理。整个故事中,重中之重的形象就是月球火箭!埃尔热深知,他不能重蹈《神秘的流星》中,“曙光号”比例失真引发的非议与尴尬。为了力求细节精准,埃尔热此次专门请人制作了一个缩小比例的火箭模型!而且模型还是可拆卸的,方便他携带去请教火箭专家。
(老埃的原版火箭模型前几年以5万欧元拍卖成交)而火箭的最初灵感,也就是模型的依据,恰恰是来自二战末期最生猛的武器:纳粹德国的V-2火箭!V-2可以说和《奔向月球》两部曲有着某种联系。除了它的原型被用来借鉴为登月火箭的外形之外,纳粹德国的火箭之父,冯.布劳恩,也是后来的美国宇航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二战结束后,冯.布劳恩向美军投降,后来成为了美国登月计划的重要灵魂人物。虽然他没有采用埃尔热构想的核动力发动机火箭,但正是他后来设计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最终将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成就了现实中的首次登月!
(V-2火箭与月球火箭升空的画面)■
本集不仅情节复杂,出场人物也是众多。除了丁丁和船长以外,卡尔库鲁斯教授风头正劲。一举成为登月计划的总工程师,这和他当年租房子向船长兜售鲨鱼潜艇时相比,不啻云泥之别。整个丁丁系列中,如果说当年的独角兽号两部曲和《神秘的流星》是属于船长的故事,那么探月两部曲加上后面的《卡尔库鲁斯案件》,就可以说是教授扬名立万的舞台!经过这几集的铺垫,教授已经不再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世界殿堂级的科学巨人。
(剧中教授第一次发飙,战力爆表,今后我们还将有机会领略他法式踢打术的威力)凭借登月的伟业,卡尔库鲁斯的名字将流传青史。而他在整个登月过程中,表现出比丁丁还要坚定的信念,视死如归的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教授始终将自己的事业置于生命之上,即便事业也不是成就个人名利的工具,而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我们会发现,这三集之后的教授,已经脱胎换骨,不仅仅是从前那个古怪的科学怪人和书呆子,而是集世界最伟大的科学精神、科学成就与崇高品质于一身的科学伟人!
在所有太空题材的影视小说故事中,都有着无法排解的,过山车式的紧张感。任你多么大牌的科学家,多么豪华的阵容,当火箭发射的一瞬间,那种绝望的无力感都会紧紧攫住你的内心!更何况,还有在暗中窥伺的外部敌对势力蠢蠢欲动。试验火箭第一次发射后,即被敌方控制,而故事的结尾,登月火箭飞向月球的未知世界,都是调动读者内心战栗感的关键环节。
有鉴于故事情节过于紧张,埃尔热在本集中安排了诸多“误伤”,让船长尽情展现他的毛躁莽撞,再搭配上杜邦和杜帮的愚蠢,碰撞上教授的严肃,产生的喜剧效果很大程度上冲淡了扣人心弦的紧张感。
(爆笑场面不断,轻松填满九宫格。耳机、瓶塞、天线、头盔都成了埃尔热信手拈来的搞笑道具。)另外两个新出场的人物是登月总指挥,巴克斯特先生和助理工程师沃尔夫。其中巴克斯特的形象设计非常成功。此人有大局观,不苟言笑,非常善于总结,管理,会说话,会化解,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领导”形象。
(领导就是领导,一句话就封住了船长的退堂鼓,同时化解了尴尬。)沃尔夫看上去老实懦弱,是个典型的书呆子知识分子形象。而且,在如此重大的项目中做卡尔库鲁斯的助理,想必学术上也是非常过硬且严谨的人。满脸忠厚的沃尔夫最后随着月球探险队一起起飞了,我们只有在下一集中再去见识他的真正面目。
■
探月火箭载着所有的探险队员,以及一批“看不见的乘客”飞向了月球。他们能抵达月球并胜利完成任务吗?在基地中一直埋伏的内鬼是谁?他背后的操纵者又是谁?这些疑问只能静待下一集来解答了。
本章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关注、打赏、转发!
下一篇:《月球探险》
作权声明:转载需署名“作者:枯树赋”且注明文章来源为“来自微信公众号:kushufutintin”,或者附上指向本公众号的二维码。对篡改作者名称,盗用文章的侵权者,本人保留依法追诉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