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的关系是否应该保有期待?如果期待得不到回应,又如何面对未被满足的期待?
提出这个问题,来自生活中的事件给我的思考。可能是期待与对方一起做个饭,期待一起旅行,期待对方放下手中的一切陪你....若得不到满足或回应,心中的怒火便升起了...
大家的交流和书中提到的观点,让我看到被忽视的——“对关系的期待”。
就某个事件的呈现和结果来说,对方可能暂时达不到我们的“期望”。
如果那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课题,那需要我们自己去消化,愤怒也好、失望也罢。因为我们的期待,可能变成对对方的要求。
当矛盾出现时,试着暂停一下,
问问自己:
在事情上,我们的期待是什么?
这个事情是谁的课题(谁负责)?
对彼此关系的期待又是什么?
事情更重要还是关系更重要?
对方在事情上不满足是否可以得到理解?
对方在关系上是否作出了回应?
我们是否表达了对关系的期待?
我们是否正确表达了?...
把对关系的期待用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我的理解是用心、用爱啦。
如果是彼此的期待,那我们就一起做好。
还有一个启发是对于边界感的探讨。边界感既有对自己边界内“坚守”的勇气,也有对超出自己边界范围外“插手”的觉察,不是一蹴而就,就慢慢地、自然地、螺旋式的上升和起跳吧。
具体的来说,从捍卫自己的观点开始、从勇敢表达爱开始、从承认自己好心办了坏事的道歉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