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之《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读书笔记之《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作者: 今无所思 | 来源:发表于2019-12-17 15:11 被阅读0次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李文遴

    75个想法

    第2章 六韬

    >>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第3章 管子

    >> 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    【注释】    选自《管子·法法》。

    >> 寡交多亲,谓之知人。    【注释】    选自《管子·戒第》。

    >> 孔子说,朋友,三种人有益处,三种人有害处。结交正直的、诚实的和博学的,有益处;结交谄媚奉承的、当面说好话背后说坏话的和夸夸其谈的,有害处。

    >>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    【注释】    选自《管子·九守》。

    >>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    【注释】    选自《管子·九守》。诚:信用。必:一定。    【译文】    执行奖赏最重要的是诚信,执行刑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按法律办事。

    何其难!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惩罚的目的在于教育,奖赏的目的在于勉励,赏罚要公正,执法要严格,这才能够取得民心。

    第4章 晏子春秋

    >> 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    【注释】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 交友要交心,而不要交利,因为以心交,情虽淡而久;以利相交,利尽而情绝。

    第5章 司马法

    >> 【原文】    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得睹为不善之害也。    【注释】    选自《司马法·天子之仪第二》。

    第6章 老子

    >> 【原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章》。    【译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久地生存着。

    >>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三十三章》。

    >> 【原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 【原文】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德:同“得”。    【译文】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使之得于善良。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待他,使之得于诚实。

    >>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

        【赏析】

        “众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子也认为无论治国还是治身都该厚培根基,积聚能量。以勤俭治国可长久,治人则长生。去奢崇俭,能使民情变得淳厚质朴,无奢靡之风,就无狡诈之人,社会就能得到长治久安。节俭也能使人积聚能量,健康长寿。故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致沅弟》中告诫子孙诸侄:去奢崇俭才能生机勃勃,才能长享富贵,免去祸患。

    >>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    【赏析】    “众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子也认为无论治国还是治身都该厚培根基,积聚能量。以勤俭治国可长久,治人则长生。去奢崇俭,能使民情变得淳厚质朴,无奢靡之风,就无狡诈之人,社会就能得到长治久安。节俭也能使人积聚能量,健康长寿。故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致沅弟》中告诫子孙诸侄:去奢崇俭才能生机勃勃,才能长享富贵,免去祸患。

    >> 【原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作:开始。

    >>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    【译文】    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赏析】    老子的三宝,是教人应有这三德。其中“慈”是这三宝中的根本,慈是父母爱子女的感情,是从人类本性根源发生的情感,所以是无所选择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无求施报的自然本性,拥有了“慈”,就会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就拥有了包容万物广大的德。“俭”是节制自己,从内心的虚静到外在的俭德要求一致,老子认为为政者要抛却私心,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那样就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欲望,满足天下百姓的要求,从而使国家大治。“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要求为政者体会大道无为的精神,以先取后、取下来感召天下,才能为上,为人之君。人有了“慈”就能勇;有了“俭”就能广;有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就能成大器。这就是老子理论中的“珍宝”。

    >> 【原文】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

    >> 【原文】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

    >> 明代王守仁在《答舒国用》中说:君子不希求别人一定相信自己,只不过要做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希求别人了解自己,只要做到自己了解自己。

    >> 【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损:减少。余:剩余。不然:不是这样。奉:奉献。    【译文】    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赏析】    这两句话体现了老子“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人之道应该和天之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财富均衡了,才不会引起纷争。但是,人之道却不这样,现实的社会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那些统治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损害百姓的利益,用剥削来的财物来满足个人的私欲,使得百姓越来越贫困,自己越来越富有。这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八十一章》。信:真诚,诚实。美:华美,华丽。善者:善良的人。辩:指能说会道。博:知道的事情多。    【译文】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并不真正懂得。

    第7章 孔子家语

    >> 【原文】

        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

        【注释】

        选自《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第七》。悫(quH):忠诚,忠厚。

        【译文】

        对于受过教育而有所专长的人,必须要求他忠诚正直,然后再要求他聪明能干。

        【赏析】

        这是孔子向鲁哀公提出的“取人之法”,即用人原则。孔子认为选用人才必须“先德后才”,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上具备一定的条件,然后才可以谈能力。而那些有才无德的人,甚至还不如无才无德的人,因为他们丝毫不讲德行,只求自己享乐,一旦掌权,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 【原文】    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    【注释】    选自《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第七》。悫(quH):忠诚,忠厚。    【译文】    对于受过教育而有所专长的人,必须要求他忠诚正直,然后再要求他聪明能干。    【赏析】    这是孔子向鲁哀公提出的“取人之法”,即用人原则。孔子认为选用人才必须“先德后才”,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上具备一定的条件,然后才可以谈能力。而那些有才无德的人,甚至还不如无才无德的人,因为他们丝毫不讲德行,只求自己享乐,一旦掌权,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 【原文】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    【注释】    选自《孔子家语·卷二·好生第十》。

    第8章 孔子集语

    >> 要做好一个合格的老师,必须做到“好学不厌,好教不倦”。

    第9章 孙子兵法

    >>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 孙子认为在异国作战,当以有备攻无备为要旨,速战速决。必须“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

    >> 【原文】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虚实篇》。致人:使人前来。    【译文】    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赏析】    孙子强调,作为一个军事家应该善于在整个战局中掌握主动权,这对之后的作战将十分有利。并且这一战略战术也适用于做其他事情,它能指导人们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对方情况,明白对方虚实,掌握主动权,才不致于被对方所摆布。

    >>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用间篇》。    【译文】    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赏析】    一场战争的对决虽然主要是双方将帅智力的决赛,但还存在着很多相关的因素。将帅要制定合适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就必须要有可靠的情报作为依据,所以在战争中,间谍这个人物是非常重要的。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因间就是利用同乡关系去从事间谍活动。内间是收买敌国的官吏作间谍。反间是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使其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我方逃跑到敌方的人员知道而传给敌方,敌方上当,从而将叛逃者处死。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亲自返回报告情报的人。

    第10章 墨子

    >> “篷生麻中,不扶则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原文】    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 【原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    【注释】    选自《墨子·修身》。    【译文】    志向不坚定的人,其智慧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赏析】    远大的志向和积极的行动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如果没有切实的行动,再好的志向也是空谈。许多的大成就,都是志向与勤奋相结合的结果。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

    >> 合符节:古代符节,以竹制成,长六寸,诏令兵符,皆以此为信。用的时候,剖之为二,每方各持一半,合在一起的为信。

    看到这里,想起网传的某名企面试题,如何向盲人描述颜色。

    >【原文】

        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

        【注释】

        选自《墨子·贵义》。

    >> 嬖(bL):同“爱”,贱而得宠的叫做嬖。

    >> 【原文】    取高下以善不善为度。    【注释】    选自《墨子·经说下》。

    第11章 吴子兵法

    >> 【原文】    用兵之害,犹豫为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注释】    选自《吴子兵法·治兵第三》。

    第13章 商君书

    >> 【原文】    民之于利也,若水于下也。    【注释】    选自《商君书·君臣》。

    第14章 庄子

    >> 【原文】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 【原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注释】    选自《庄子·齐物论》。

    >> 【原文】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注释】    选自《庄子·刻意》。廉:正直、方正。精:纯粹之极,此指精神。    【译文】    众人看重利益,廉洁正直的人看重名声,贤达的人崇尚志向,圣人推崇精神。

    >> 【原文】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注释】    选自《庄子·缮性》。

    >> 【原文】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注释】    选自《庄子·秋水》。

    >> 【原文】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注释】    选自《庄子·秋水》。    【译文】    从道的观点来看,事物本无贵贱;从事物自身的观点来看,总是自己看重自己而相互鄙视;从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的标准不存在于自身。    【赏析】    世界上之所以存在等级贵贱,是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判的角度不同。所谓贵贱,其实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是浅薄的世俗看法,所以说贵贱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它随着人们的观察立场的不同而不同,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而改变。若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的贵与贱,不但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作法非常愚蠢。

    >> “吞舟之鱼,陆处则不胜蝼蚁”

    >> 庄子用得鱼就要忘记捕鱼的网,得兔就要忘记捕兔的猎具来寓意语言,思想可以用语言表达,但用语言不能充分表达时就应当把语言忘掉,在力求使言语准确表达思想的同时,还须在言所不及处适可而止,使听者根据语言所讲的范围去了解其思想,慢慢地去体会。这就是用语言而要忘却语言。后来这句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话就变成了讽刺那些达到目的就忘记了曾给予帮助的人,这时的含意与“过河拆桥”相同。

    >> 【原文】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注释】    选自《庄子·盗跖》。

    >> 【原文】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注释】    选自《庄子·渔父》。

    第15章 鬼谷子

    >> 【原文】    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    【注释】    选自《鬼谷子·符言第十二》。    【译文】    高山仰望可以看到顶点,深渊计量可以测到底部。    【赏析】    信任是与人交往的前提,相信他的一言一行,这样就能以心交心,拥有很多知心朋友。如果缺乏信任感,拒绝别人,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但是在信任他人的时候,要多一点心智,要善于观察、揣度他的内心世界,判断他所作所为是否可信,因为一般人的心智靠判断摸索是可以了解的,就像鬼谷子说的“高山仰之可极”一样。把握好“防”与“信”的关系,大大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原文】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见奸邪。    【注释】    选自《鬼谷子·转丸第十三》。

    >> 【原文】    故智贵不妄。    【注释】    选自《鬼谷子·转丸第十三》。

    >> 【原文】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注释】    选自《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

    第16章 荀子

    >> 【原文】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注释】    选自《荀子·修身》。

    >> 【原文】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注释】    选自《荀子·儒效》。

    >> 风从草偃

    >> 【原文】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注释】    选自《荀子·乐论》。

    >> 【原文】    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注释】    选自《荀子·宥坐》。

    第17章 吕氏春秋

    >> 【原文】    当理不避其难,视死如归。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士节》。归:返回,道教认为死就是回归到生的起点上了。所以说“视死如归”。    【译文】    站在真理一边,不回避任何灾难。

    >> 只要是能斩断东西的利剑就是良剑;只要是能日行千里的马就是宝马。吕氏用判定良剑,良马的标准来说明,对待任何事物,都应注重它的实际效益,而不在乎它的名称。

    第18章 韩非子

    >> 【原文】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注释】    选自《韩非子·说难》。

    >> 【原文】    明主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    【注释】    选自《韩非子·六反》。责:责成。    【译文】    聪明的君主听他的言论后,一定要责成他付诸于行动,观察他的行为后,一定要求得他的功绩。    【赏析】    韩非强调明君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只有持慎重的态度,才可明辨人才。因为有些人如韩非不善言辞,往往大智若愚;有些人如赵括,夸夸其谈骗取了赵王的信任,结果致使赵国在与秦军的“长平之战”中损失惨重,从此赵国一蹶不振,被秦所灭。孔子曾经也有以言论和容貌取人而失败的例子,他曾被宰予的言辞高雅而华丽所蒙骗,取用后发现言行不一致,于是孔子深切地劝诫人们,不可以言取人,不可以貌取人。要听其言,观其行。

    >> 垤

    第20章 淮南子

    >> 【原文】    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 【原文】    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员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注释】    选自《淮南子·主术训》。

    >> 【原文】    日滔滔以自新,忘老之及己也。    【注释】    选自《淮南子·缪称训》。

    >> “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

    >> 【原文】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注释】    选自《淮南子·说山训》。

    >> 【原文】    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注释】    选自《淮南子·说林训》。

    >> 【原文】    事难成而易败,名难立而易废。    【注释】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第22章 论衡

    >> 【原文】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注释】    选自《论衡·佚文》。

    点评

    不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之《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ws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