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时候相比,我大约是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
小时候,可以拿着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从早读到晚,也可以在把所有买零食的机会换成买书;曾因为看书看得入神忘记吃饭而挨骂,也曾待爸妈休息后半夜起来开灯看书;四年级时把一本厚厚的《西游记》翻成了两半,读的第一本外国小说《蝴蝶梦》为我打开了另一个文学国度的大门。
至今颇为遗憾的是,在对书如痴如醉的年纪,却只偷偷摸摸看过两本武侠小说,且还是没头没尾的,只因家里禁止。而小时候一堆小伙伴一起幻想自己如果生在古代希望做什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说:女侠。(女侠梦?此时看看自己都不忍直视的身材,不仅一颤:这个女侠若要行侠仗义,怕是只有被揍的份儿。)
读师范时,许是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青春小说走入了我的世界,《萌芽》期期必看,郭敬明的书也成为了那段年少岁月不可或缺的心灵慰藉。有一次和朋友聊起郭敬明,我说虽然如今大家都说小四怎样怎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我青春岁月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他的文字让我觉得不再孤独到无助,因为我觉得写下那些文字的人也和我一样。是的,即便到了如今,每每听《时间煮雨》还有无法抑制的感伤翻涌。而也是从读青春小说开始,书越读越窄。
书越读越窄其实还不算最糟糕,最糟糕的是,在工作后不久,有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不读书,一年读的书超不过10本,但书却买了上百本。沉溺在自己脆弱的感情世界中,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一切看上去很好,内在却是摇摇欲坠,几近崩塌。
离开北京后在老家呆的一年多,日子过得逍遥自在,体重增加的同时,读书的时间也在增加,放肆地看了一堆言情、武侠,然后完整看了一部玄幻(也是迄今为止看的唯一一部)。心宽体胖,是真理;言情武侠解怨气,也算真理。
后来的后来,因为考证、工作等原因,终于读书的面又慢慢宽了起来,但推理侦探却占了很大比例,也因此对人性多了了解和理解。
回想二十多年读书的历程,不得不承认,我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了,特别是在纷繁复杂的书堆里选一本自己喜欢的,真是太耗费脑细胞。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读书是这么多年来坚持最久的事情。为什么呢?我想,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读书能够让我用最最简单的方式去化身为任何我想要成为的“人”,在书中体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而,也正因为这个,我可能没有从前那么喜欢读书了,但是我一定还如从前一般爱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