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不知为何,现在对日期特别敏感,没有特意去翻日历,却能清清楚楚地记得今天是几月几号。每天放学回家走过那个林荫小道的时候,总是会无意识地在脑海里计算我来这儿多少天、多少周了,还差多久到一个月,离10个月的时间还有多长。做完这些杂乱无章又毫无意义的计算之后,思绪又停留在了9月5号这个日期,然后会想起那是周三,是我来到这里的日子。
我想我大概是想家了吧。
明明来这里还不到三周,却仿佛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好几个月。再想一想离开家的日子,仿佛随着距离的变远,这个日期也变成了一个久远而模糊的数字了。其实也没有觉得这里的生活有多么艰难,有多么不习惯,只是时间久了,没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要学着慢慢融入这里的生活,总会觉得有些困难,总会时不时地感到孤单和落寞。
在异国他乡的每一天,都在操心着自己的吃穿住行。
每到周五或周六,都得携着一个巨大的购物袋去超市,穿梭在一排排看不太懂商品名称的购物架之间,买足接下来一周的食物,然后一个人拎着沉甸甸的购物袋步行回家。为了节约时间,我的早餐搭配通常都是面包加热牛奶;中午没有时间回家,食堂的饭菜吃着又很不习惯,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去旁边的“carrefour city”买点面包牛奶塞进肚子。就这样简单又粗暴地结束了一天中的前两顿饭,晚餐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一天唯一的希望。然而下午的课经常都是7点才结束,晚上还有一大堆笔记等着我去整理,一身疲惫地回到家里,已经没有什么精力去认真地准备晚饭了,犹豫来犹豫去最后还是把目光落在了面条上。
倒时差对我而言就像是手术后的康复期,需要长时间地去调理。现在虽然白天不会犯困,但是每天晚上9点多眼皮就开始打架了,课业繁重的时候最多能撑到10:30左右,周内早上总是不需要闹铃,6:30就自然醒,有时候周末想要睡个懒觉,也总是在7点左右就再也睡不着了。这如同小学生般健康的作息,我不知道是该庆幸还是难过。
在国内的时候,只要是睡着了,不管外面有多大的噪音,多么可怕的电闪雷鸣,我都可以不被吵醒一觉睡到天明。现在晚上睡觉只要有一丁点响动,就一定会醒来。前几天夜里拉罗刮了大风,我至少被吵醒了四五次。风一阵一阵,呼啸着刮开,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又呼啸着离开,那声音不断地在夜空回荡,最后化成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噩梦,钻进了我的梦乡。
以前觉得“你在那边要吃好睡好”这句嘱咐特别傻,但是现在每次回想起这句话,都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这周遇上了拉罗的公交罢工,连着三天步行上放学。从家到学校有2.8公里,走路差不多需要半个小时。第一次遇上罢工,走在街头小巷,看到全城的学生都因为没有公交而不得不挤在窄窄的巷子里,赶着时间去上学,倒觉得有些新奇。但是一遇上下雨天,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撑着伞书包照旧被淋湿了,鞋底也会浸到些许水和泥,半个小时的路程被延长到了将近50分钟,就会很怀念在公交站能等到illico3的日子;很怀念上车和司机互道“bonjour”的日子;很怀念下车时的那句“au revoir, bonne journée”;更怀念在国内每天都不用担心公交罢工的日子。
两周来最难过的一次旁听经历,应该就是周三下午去旁听的那一节LEA(应用外语系)英语课吧。一个人在全班30来个法国同学的注视下走进了教室,忐忑不安的选了一个空位置坐下。课程内容其实很有趣,全班被分成四个大组,两组警官两组证人,警官需要向证人提问、收集信息,然后找出一场谋杀案的凶手,证人之间也需要根据纸条上提供的人物信息来讨论真凶。我被分到了证人中的其中一组,接受完警官的询问之后就很尴尬地坐回了自己的位置(因为分组需要我的位置被调到了第一排和讲台之间),虽然偶尔也会跟组里的其他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两句,但是讨论谁是凶手的时候,他们全程都在用法语交流,我一个人在旁边也听不怎么懂,更别说加入他们的讨论了,只能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难过和孤单的感觉就是那个时候开始有的吧!尽管全班同学都是学中英双语专业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和我说中文,交流都是英法混着使用,心底多多少少会有些失落吧。
那天放学刚好和班里的一个法国女生同路,就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但是聊着聊着就有一种自己舌头都快打结了,也不知道在讲些什么的感觉。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法语讲得是有多么糟糕,虽然她也能听懂,可是我每次说完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刚刚讲了一个多么满目疮痍的句子,到最后越说越泄气,心里除了挫败感就只剩下想回家的念头了。
网友评论